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筆者昨天發佈了20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引起了強烈反響和反對,首先我申明一下,這份名單不是我說的,而且相關部門的權威報告。其次,有大部分人員提出為什麼這個名單中沒有啟功和趙樸初。我現在簡要回復一下。

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首先,這個20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的評選是20世紀末,具體時間是1999年評選的,當時的啟功和趙樸初還在世。二老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在各自領域的突出貢獻也使得人們對其書法本身的認可相應抬高。中書協給出的理由是這兩位大師趙樸初(1907-2000)和啟功(1912-2005)在評選時仍在世,他們應該屬於21世紀的書法大師,不應該屬於20世紀。當然,這個回答也是很中肯的。除過這二位,還有舒同,陳垣等人,其實都屬於21世紀。

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高僧良寬說:“平生最討厭廚師的菜,畫家的畫,書法家的字。”

國學大師錢仲聯序沈寐叟書法稱:“書法一道,非限於書法而為書法也,必與其人之學問德業、事功成就、時代特徵;息息相關。”對於書法的喜愛,也是我個人收藏的一個系列主題。以書法為契點,走近學人精神世界,於我而言,無疑是一次對近現代歷史、文獻的一次重讀。

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以五四為時間點,以新文化運動為時代背景。這一時期,名人輩出,璨若星河,細細數去,不得不感慨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時代。他們或者在某個重要的時間點做了某事或者不做某事,從而讓歷史的車輪稍稍偏了些方向;或者在各自的領域裡大放光芒,直接將某些領域的發展階段快速提升;或者將西方的先進文化以中國人樂見的形式引入中國,並在相對的層面上影響和改變著中國;他們有的激進,有的溫和,有的博學,有的專精,他們都是對歷史產生過影響的大時代裡的大人物。

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清末民初的書壇,由於廢除了科舉取士制度,“館閣體”書風亦隨之消亡。沒了束縛,書法也開始向純粹的藝術活動發展,並且從新發現的古代書跡材料中吸收營養,又加上《廣藝舟雙楫》書學著作的鼓吹和推動。

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清代碑學餘續依然強勢,吳昌碩、康有為等碑學大家以其個人成就和影響依舊雄踞書壇,澤被深遠;碑帖融合應勢而生,沈增植、鄭孝胥、馬一浮、于右任、謝無量、王蘧常等人他們的足跡昭告著南北碑學與帖學寫經諸水同源,分道而行,終歸於大海。

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帖學書風尤以沈尹默、白蕉、潘伯鷹等人於建國後立足於滬上。歷史資料的發現很快被書壇所用,羅振玉、董作賓、丁輔之使甲骨文書法名重海內外。來楚生、錢瘦鐵也於簡牘書法多有改變。

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歷史是不可預見的,二十世紀初,孫中山、黃興、康有為梁啟超……等幾位近代中華民族歷史擔當的巨人,他們即改變了社會,同時又是喜歡操弄翰墨的政壇元老。

在這個時代,學者書法與文人畫被人們提高到學術層面的高度,書卷氣、文人氣成了衡量書畫作品優劣高下的標準。以章太炎、弘一、胡適、茅盾、魯迅、林語堂、沈從文……等人為主的一批文化名人,大都在文、史、哲、自然科學、音樂、醫學等諸領域學科中有建樹。

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更可謂百家爭鳴,而像以“書與畫”並驅於藝壇的大師: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徐悲鴻、張大千、溥儒、陸儼少、李苦禪、啟功……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個個都是這個時期聲名顯赫的人物。

總之,二十世紀的中國書壇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可謂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多擅長揮毫潑墨,於寥寥數筆之間展現其風度。清末民初是中國歷史上的特殊時期,當時書法更是風格迥異、大師輩出。碑學興盛、碑學與帖學的融合將書法引入發展的高峰。

20世紀的中國書法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大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