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上雕花!這項傳承兩千年的“古老絕活”您體驗過嗎?

理髮刀、廚刀、修腳刀,揚州“三把刀”中的修腳刀,說的其實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揚州傳統修腳術。這修腳術不僅能滿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還可以修治腳病。

在揚州市陸琴腳藝職業培訓學校,記者看到大廳裡坐滿了前來等候修腳的老年人,有些來的早的市民已經在旁邊的修腳室裡開始修腳了。不少市民表示,揚州人就喜歡修腳,腳修過了舒服,好走路。

肉上雕花!這項傳承兩千年的“古老絕活”您體驗過嗎?

不同於修腳室裡的愜意,在樓上的教室裡,來自五湖四海、學習修腳技藝的學員們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課。正在講課的,是這所腳藝職業培訓學校的校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醫診療法、揚州傳統修腳術代表性傳承人:陸琴。陸琴說,揚州修腳術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那時候揚州運河文化特別繁華,所以造就了當時特別鼎盛的揚州修腳術。

肉上雕花!這項傳承兩千年的“古老絕活”您體驗過嗎?

作為蜚聲全國的“中華修腳刀之鄉”,揚州的修腳術代代相傳,沿水而居的揚州人將小小修腳刀的功效發揮到了極致。揚州修腳,是指修腳師通過望、問、觸、摸,使用專用刀具、運用修腳技術、輔以適當中藥材,對腳部進行修治的一種醫療技術。作為全國修腳術三大流派之一江蘇派的典型代表,揚州傳統修腳術的刀術十分講究。陸琴說,刀術一般稱為八法,八法有捹、斷、片、劈、整、挖、起、撕,主要體現在它的剛柔並濟,穩準輕快。

肉上雕花!這項傳承兩千年的“古老絕活”您體驗過嗎?

現場,新聞女生袁徵拿著練習刀法的材料:肥皂,跟陸大師學起了片刀。袁徵說,她試著片了一下肥皂,但是看起來效果不怎麼樣,因為表面凹凸不平、坑坑窪窪的,而陸老師片的這一塊就不一樣,表面特別光滑,且十分平整。

肉上雕花!這項傳承兩千年的“古老絕活”您體驗過嗎?

揚州傳統修腳術,刀刀有數,自有套路。修腳師巧用指力、腕力,講究出手輕、捹得平、鏟得圓、斷得淨。修腳過程行雲流水、循序漸進,因人而異,因病而宜。陸琴說,揚州修腳師的各種手藝都非常出名,但是他們雕刻的刀非常鋒利,而且是在指甲邊緣,肉和甲之間雕刻,所以稱為肉上雕花。

肉上雕花!這項傳承兩千年的“古老絕活”您體驗過嗎?

肉上雕花並非易事,容不得半點馬虎,決不能有絲毫差池。陸琴說,如果修腳師手重一點,客人會疼,如果下深一點,可能會出血,如果刀角度不夠或者下刀不夠,那來治腳病的人解決不掉腳病,所以修腳還稱為足醫。

古詩有云:“腳醫運寶刀,如琢又如雕。隱痛頓消失,足輕上九霄”。一把把修腳刀可以在修腳師的手中化腐朽為神奇,幫助大家治療老繭、雞眼、肉刺、甲溝炎、嵌甲等多種腳病。陸琴說,自己和揚州傳統修腳術結緣是在三十多年前。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為解決“女性修腳難”的問題,揚州歷史性地招收了第一批女性修腳師,當時,16歲的她就在其中。

肉上雕花!這項傳承兩千年的“古老絕活”您體驗過嗎?

學習修腳術時,陸琴勤奮、認真,為了練好刀法,她修過不計其數的竹筷。學成出師後,陸琴正式上崗,在工作中,她更加發現了揚州傳統修腳術的魅力所在。陸琴說,有時候客人對她的反饋、感激也會讓她覺得收穫很大,另外,在修腳過程中,她是全身心地投入進去的,哪怕再累再苦,只要拿到腳,她就精神百倍,感覺在雕刻一件藝術品。

肉上雕花!這項傳承兩千年的“古老絕活”您體驗過嗎?

由技而醫,由醫而藝,對陸琴來說,修腳的過程不僅是對技術的考驗,更是一種藝術上的創作。作為女性修腳師的傑出代表,陸琴的努力得到了廣泛認可和肯定。2002年,第一家陸琴腳藝店、揚州市陸琴腳藝職業培訓學校先後開張,陸琴在為客人提供修腳服務的同時,也面向社會傳授揚州傳統修腳術。陸琴說,慕名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多,除了讓大家有一技之長,幫他們解決就業外,她也覺得這項技藝的傳承非常重要。

肉上雕花!這項傳承兩千年的“古老絕活”您體驗過嗎?

為了更好地傳承揚州傳統修腳術,三十多年來,陸琴寫作、出版了《陸琴腳藝》、《中華足藝》等多本修腳專業領域的書籍。目前,她還在著手打造一個修腳術博物館,未來能在博物館內看到“揚州三把刀”之一的修腳術的傳承的展示。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