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漂老人之上海初體驗

滬漂,指的是在上海闖蕩工作或學業的人。

滬漂老人,自然是這群人中的"資深"群體。

我們家就有這樣幾位滬漂老人,為了子女、為了子女的子女,來到陌生的城市,熟悉環境,開始了新一輪的辛勞。

以下文章,是我們家的滬漂媽媽在2010年來滬之初寫的:

(一)上海印象

滬漂老人之上海初體驗

上個月,據說是上海最炎熱的季節,我受我的兩個孩子的邀請,從四季如春的西南來到上海。

上海----中國的經濟中心,她的繁華世界有目共睹,在此我就不多說了,我想與大家唸叨的是上海的氣候和我此次行程中,有趣的幾件事。

首先,我來到上海的第一天,進家門時,發現孩子們把鞋子脫後就把它們放在門口,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問了一句,會不會被別人拿走了,他們很肯定的說,不會的,他們天天都是如此。因為來上海,考慮到要去世博會遊玩,會走很多的路,我特意穿了一雙底比較厚,皮比較軟的涼鞋,天晴下雨都不怕。聽他們如此說,我也就把鞋脫在了門口。其實,我心裡還是有點擔心,我只帶了一雙鞋,要是。。。,我該怎麼辦。

第二天一早,開門後第一件事,就是悄悄的看看鞋子還在不在,哦,還在。

好像過了沒天吧,頭天晚上計劃好第二天出去玩,早上一開門我照舊是往放鞋子的地方看了看,這次就沒那麼幸運了,鞋子不在了,大家還以為是放到了家裡,在家裡好一番尋找,沒有,它們真的消失了。

沒辦法,我只好穿著拖鞋,馬上去商場買了一雙鞋。並且,從那以後每天回家後,我都把我的鞋提到家裡,我不想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其次,7,8月份的上海,氣溫很高,三十六,七度,我歷來不怕熱。一天早上,買了2斤大蝦,在廚房收拾時,感覺頭上有水珠往下滴,用手一抹,發現是汗水,真的是一滴一滴的下來,滿臉全是,天氣真的是熱啊!

在家時,我不太用防曬霜,但是,現在我幾乎外出都要搽。記得那天去蘇州,照相時,發現嗮黑了不少,希望回到家後,在晚上照相時,還能看到我整個人,而不是隻看到我的牙齒,呵呵。

——2010.8

(二)上海生活散記

滬漂老人之上海初體驗

在上海的這段時間裡,早上5點就醒了,全是因為天已亮了,推開窗子,看到公園的籃球場上,已有人在打籃球,於是,再也不能入睡,想想起床無事可做,倒不如也像那些老上海一樣,去菜場買菜。於是,梳洗完畢,下樓,在樓道上便看見早起者提著早點蔬菜回來了。

到了菜場,先四處轉轉,瞭解一下行情,問問價錢,那些小商販先是用我聽不懂的語言說什麼什麼,見我一臉茫然,轉而用普通話再重複了一遍,天啊,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難道上海人發的是黃金?各種蔬菜貴得離譜,比方說,蓮藕每斤6元;市斤哦,蘿蔔2.5元;西紅柿3元;西蘭花6元;茄子4元;娃娃菜(一種黃顏色的小白菜)6元;最離譜的是姜和大蒜,開始時6元,現在到了12元。海產品倒是便宜,但是也不能光吃魚啊蝦的吧。

買完菜,將近7點,只見街上隨處可見一手提包,一手拿著包子,油條,豆漿,急匆匆邊走邊吃的上班族,有的要趕公共汽車,有的要乘地鐵,他們大多要用一個多小時才能去到單位,看見他們我不由得會為他們的健康擔心起來,要應付半天的工作,吃這麼一點東西,而且是在如此的環境中,有汽車的尾氣,行人走路揚起的灰塵,給他們本來就不怎麼合理的早餐加上這麼多的作料,長此以往,難免會有健康隱患。但是,沒辦法,他們要生存,要養家餬口。想起我的孩子們也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不由感到一陣心痛。但是他們不這樣認為,他們說現在的競爭如此激烈,這些苦都算不上苦,只有今天努力工作,才會有明天的甜,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真是樂觀的年輕人,向他們學習,快樂地生活。

上海,每天來來往往多少人,有的成了這個城市的過客,而有的紮下根來,成了新一代的上海人,不管哪一種,畢竟他們都曾經來過,這就夠了。

——2010.8

未完待續

滬漂老人之上海初體驗

媽媽爸爸的滬漂故事,就是這麼可愛、真實、溫暖又讓人感動。在這些年裡,伴隨著滬漂的小孩又有了自己的小孩,滬漂老人的故事一直在升級。

如果一直寫下去,我想可能會有製片人來購買版權並且拍成電視劇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