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吉安」吉安古祠堂之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歐陽氏祠

「古韻吉安」吉安古祠堂之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歐陽氏祠

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歐陽氏祠

釣源歐陽氏分居莊山、渭溪兩個自然村,北宋初年建村,現居住歐陽氏族150多戶,800多人,為宋代文壇宗師歐陽修的直系後裔和同宗後裔的聚居地。據《廬陵宗族與古村》記載:歐陽氏族的遠祖封侯於今浙江湖州一帶,以歐陽為氏,後分為渤海、千乘兩支。晉代後期天下大亂,渤海派歐陽氏族紛紛南遷。至唐天寶間,歐陽琮任吉州刺史,就在廬陵定居,為吉安歐陽始祖。傳至第七代,歐陽諸官至御史大夫,生彪、彤、萬二子。歐陽萬傳至第三代有歐陽效、歐陽楚,兩兄弟各生三子,又稱“一宗六桂”,分徙居於廬陵各地,其中之一的歐陽弘為釣源開基祖,與定居永豐縣沙溪的歐陽修的曾祖父是叔伯兄弟。歐陽弘後代分為“仁義禮智信”五派,“仁派”長房居祖地渭溪,數代後無嗣,由歐陽修第七代後裔歐陽勝過繼,後來人丁興旺,繁衍至今。高大雄偉的歐陽氏公祠一直襬放著歐陽修的靈牌,世世代代供奉。

「古韻吉安」吉安古祠堂之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歐陽氏祠

釣源歐陽氏祠乃釣源村的總祠,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系族裔三崖公倡修。祠堂屬於封閉式天井院落式建築,坐南朝北,平面呈縱長方形。正棟為廊式五大開間,寬18.3米,長43米,前造大坊。日久祠舊,至清康熙年間(1662—1722),寧州學正清公倡興重修;嘉慶年間(1796—1820),靖國公三修。1914年,族眾合議維修,但主體風格仍不失清代建築風格。現歐陽氏祠面闊18米,2井3進,進深43米,建築佔地774平方米,左右原各有兩輔房,建築佔地222平方米。祠堂中廳高懸的巨匾“惇敘堂”3字,取自《尚書》中的“惇敘九族”一語,“惇”為淳厚,“敘”為勉勵,這既是對族人的告誡與勸勉,也是倡導的族風和行為規範。

歐陽氏祠最大的特色,是品字形天井結構。前廳下的大天井,與上廳的兩邊的小天井,一大兩小的三口天井,組成了一個“品”字。“品”字含意深邃,既是懷念先祖,也是告誡後人:“品”為人之根,“品”為德之本;無品人不立,無品世人棄。據說,只有居廟堂高位的世族大家才有資格建如此“品”字形祠堂。釣源歐陽氏的先祖屢居唐宋宰輔之位,如歐陽修,便可這樣建祠。儘管定居釣源之後沒有誰出將入相,但紀念先祖也無妨。

現村中“仁”、“義”兩支釣源後裔,均以歐陽修為榮,傳承“文章節義並重”的精神,重教興文,先後湧現了9名進士和20多名州府級以上的官員,他們均秉忠義之道,學識淵博。村中還存留21通張揚科舉功名的旗杆石,顯示昔日釣源歐陽氏人文的輝煌。

「古韻吉安」吉安古祠堂之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歐陽氏祠

「古韻吉安」吉安古祠堂之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歐陽氏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