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古八景】釣鰲仙蹟

釣鰲仙蹟

【揭陽古八景】釣鰲仙蹟

揭陽古八景之一

【揭陽古八景】釣鰲仙蹟

釣鰲橋

釣鰲仙蹟,其為釣鰲橋,又稱吊橋。

據清《一統志》記載:城西二里為南北二河之襟帶,當春湖逐浪,舟楫過往,似箭離弦。傳說唐時呂洞賓(純陽子)成仙后,曾現舟於此,題詩於橋邊雲:“桃花浪暖禹門高,平地雷聲驚怒濤,願借天家虹萬丈,垂鉤直下釣金鰲。”後以“釣鰲仙蹟”名景。

釣鰲橋變

【揭陽古八景】釣鰲仙蹟

揭陽建縣之前已有橋,置縣之後建成五孔石橋。明初被水沖毀,另在靠近北河處建成木橋。明中葉,又在原址建成三孔石拱橋,後復遭水劫。清初改建成二墩石橋。由於南北二河水差高低,每於春雨過後,北水南瀉,群魚逆水而上,傍橋垂釣者甚多。明代邑舉人曾敬有《鰲橋釣浪》詩云:“誰築鯨鯢金背高,跨天雙爍鎖波濤,臨流若問絲綸手,不釣凡魚只釣鰲。1965年,揭陽縣人民政府為改善西關一帶交通狀況,將吊橋改建為長20米、寬7米的鋼鐵橋。20世紀90年代初,再次將吊橋改建為24米寬的鋼筋混凝土橋。

現狀

【揭陽古八景】釣鰲仙蹟

由於釣鰲橋是通往仙滘和仙橋的必經之路。並且是通往磐東、月城的大道。從霖磐高速下來的車輛多從釣鰲橋直達市區,造成釣鰲橋承重能力下降。

隨著時間流逝,釣鰲橋不斷修復過程中,文化價值早已流失,希望結合揭陽古城建設契機,與關帝廟一同打造成為城外文化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