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其實,你沒必要那麼合群

餘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說過:“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然而真正走入內心的只有寥寥二三。

生活感悟:其實,你沒必要那麼合群

前不久放假,班長把我們這些高中的同學組織起來,吃了一頓“回憶青春年華”的飯。飯桌上大家不再是那時候彼此所熟悉的樣子。

曾經低調內斂的她學會了張揚誇耀自己。

曾經溫柔含蓄的他開始逐漸蛻變成一位情場老手。

生活感悟:其實,你沒必要那麼合群

我們不能說這種改變不好,但總歸那些人不再是我們曾經所熟悉的樣子,實在不知該如何熟絡起來。

後來,那些高中同學就成了列表中黯淡的頭像,偶爾閃爍起來也是”親,在嗎?幫忙投個票吧”。

我理解這種失意,但也覺得,曾經親密關係之所以終結,究其根本,是我們都看清了,那條從前微弱但後來寬深的溝。觀念的溝。

只看偶像劇追星的人,與讀卡夫卡的人,自然難以走到一起;

沉迷遊戲難以自拔的人,與一個周遊世界的人,自然難以成為朋友;

有些時候,我們會漸漸感覺自己不是那麼合群。

生活感悟:其實,你沒必要那麼合群

當朋友們談論如何追到女孩子時,你翻翻線代感覺這是個令人毫無興致的話題。

當朋友們談論怎樣放招才能在遊戲中獲勝,你輕輕吐了口氣,對這種聒噪漸感不喜。

我們不再像高中那樣看到的是同一片天。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選擇越多,一路的人越少。

我認識一位極為含蓄的女學霸,她就是那個極其不合群的人。

在大學裡,她仍然保持著高中時的作息習慣,早五點起,晚十點歸。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圖書館。不喜歡參加大傢俬下的聚會的活動,總是覺得那種氛圍令她十分難受。

她曾發過這樣一條說說:很多時候我很孤獨,但是我無法為了合群去試著做我本不喜歡的事。

我那天想了很久,我這一路走來為了合群又做了多少不喜歡的事?像個爛好人一樣把所有的事情攬到自己身上,週六日累的頭暈眼花,完全沒有靜心學習的時刻。我做的事情,真的是我所喜歡的嗎?那些和我言笑晏晏的人,真的值得我吐露心聲嗎?答案,顯而易見。

生活感悟:其實,你沒必要那麼合群

猛然想起高三那年的作文材料,不禁心有感慨。“一個人也要活得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當我們迴歸不到從前的圈子,又融不進新圈子時。不妨試著遵循自己的內心,為自己的夢想在拼搏一把,心有了棲息的地方,走到哪裡,都不再是流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