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旅——樑添佳

頭條原創|希望之旅——梁添佳

1994年冬天裡的一個週末,我隨佛山大學學生社會考察團到了清遠市清新縣白灣鎮希望小學開展實踐活動。

天還沒亮我們就出發了。幾十人乘坐的大巴走了兩個多小時的國道後拐進了崎嶇的山路。一面是光禿禿的高山,另一邊是陡峭的山崖,讓人感覺有點心寒。路並不寬闊,只容得下兩輛車慢行通過。從老師的介紹中,我大概瞭解了將要到訪的地方:那是一個十分貧瘠的石灰岩地貌的山區,居民散居,交通閉塞,經濟發展非常緩慢,群眾生活異常貧困。當年中央電視臺的記者曾到過採訪,目睹瞭如此境況,用“遠看山無色,近聽水無聲。樹在石縫長,人在鍋底熬。”來形容當地的惡劣環境。聽老師說,那地方的教育特別落後,前幾年有一位來自江門的女青年陳鳳霞,放棄當地優厚的工作待遇隻身到了白灣希望小學,志願參與支教。陳鳳霞的感人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很多人都想去那地方看看。

顛簸了一個多小時,我們終於依稀見到了低矮的民居。鎮的中心區域完全沒有我們想象的熱鬧,十數家店鋪、零星的顧客、偶爾途經的汽車、寥寥的幾家旅館,情形和我們老家村頭的小市集相仿。

吃過午飯後,我們隨當地政府的工作人員,前往白灣鎮希望小學探訪。行走了大概十多分鐘,“白灣鎮希望小學”幾個墨字映入眼簾。學校佔地約10畝,有兩層嶄新的教學樓,學生大約250人。操場是泥沙地,雨後的地上坑坑窪窪,人走過鞋底會粘上一層泥巴。眼前的學校與珠三角地區的雖大相徑庭,但對於山區的孩子們已經是最好的學習環境了。這還得感謝社會各界人士的慷慨解囊。參觀完校舍,我們分組與學生們座談,我被分配到四年級。起初,孩子們有點靦腆,低著頭,紅著臉,話很少。其實,我們也是個學生,只不過年長一點而已。我們的話題從談論學習開始,不一會就談得十分投機。山裡的孩子十分純樸,大多光著腳丫來上學。平時除了學習就是幫忙家裡農活,城裡孩子玩電腦,上游樂場,開派對的事情在他們的認識中根本不可想象,很多孩子連計算器也沒見過。同學們對我們介紹的大學生活很感興趣,聽得津津有味,嚮往城市的眼神溢於言表。分別時,我們給同學們送上了各式學習用具作為紀念。

第二天早上,我們隨學校老師到部分同學家走訪。天下著濛濛細雨,泥濘的道路變得更加難行。村道兩旁盡是泥磚砌成的低矮茅屋,偶爾才見上一間磚瓦結構的。我們沾著一腳泥巴走進了一戶相對貧困的學生家裡。眼前的一切比我想象的還要糟糕:破舊的屋頂不時有雨水滴下,地面變得異常潮溼。屋內十分昏暗也很簡陋,除一張飯桌,幾把破舊的椅子,幾乎家徒四壁。走到廚房,光線更是希罕,一鍋糊狀的稀飯已經冰涼了。一旁的學生補充道:“這是我們一家人平時的主食,米飯一天最多吃上一頓。”看此情景,在場的人無不動容,眼睛在不知不覺中溼潤了。同學說的一點沒有誇大其詞。及至豬圈,只見一頭土豬正嚼著蕃薯藤蔓,養了八個多月估算也不超過80斤。如果在我家裡八個月的豬起碼超過150斤了。

這時候,屋的男主人從田裡回來,約摸40來歲,黝黑的膚色,蓬鬆的頭髮,加上一身土布短褂,看上去比實際的年齡大好多。當問及對孩子的期望時,他一邊抽著水煙,一邊深情地說:“山裡孩子唯一的出路是讀書,我再苦再累也要供他們上學,希望將來能走出大山,不要再過上父母親那種像牛一樣的生活……”

從同學家裡出來,大家神情凝重無語,似乎還沉浸在剛才那位樸實父親那語重心長的話語裡。是啊,窮人的孩子必須更加努力學習,只有知識才能幫助他們改變命運。

別了,親愛的同學,願你們在希望的大道上創造幸福的人生!


梁添佳,中山市小欖鎮人,中共黨員,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小學高級教師、助理社會工作師、知識管理工程師。曾獲廣東省2001年、2006年教育創新成果獎,全國第一、第三屆教師下水文大賽三等獎,獲評中山市優秀教師、中山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中山市優秀共產黨員等。2007年1月-2017年10月,先後任小欖鎮文明辦副主任、寶豐社區黨委書記、小欖鎮黨政辦副主任等職,2014年出版散文集《人在旅途》,2014年11月以全市第二名的總成績被錄用為國家公務員。2017年11月起,開啟個人創業之路,現為中山市睿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