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杞文化——不可不知的杞縣十四景(五)

杞縣十四景,載於明成化十八年《河南總志》。它從不同角度勾畫了當地自然、社會概貌,反映了一代人文風物之盛。標題清晰,文詞質樸,跡皆真實,各有特指。其著意落墨處皆在國計民生之要,資政教化之需。今值五百餘年之下,猶可發人深思,知所觀法。可惜前代人未能對它作出認真研究、利用,而僅僅以此裝潢門面,炫耀世人。動輒必稱:吾杞,夏禹之後,歷史悠久,沃野連阡,物產繁富,人才薈萃,代不乏人,實為繁、衝、要之區,中州之巨縣。孰謂不然,請以“十四景”為驗。假如今之杞人仍如是對待這一文化遺產,將不僅遭到後人的譴責,且為當代的一大損失。現將我對它初步探討的情況分述如下,冀以引起有志振興杞縣的同志的共鳴,續作進一步的探討,從而闡其奧秘,發其宏旨,作為建設杞縣社會主義兩個文明的借鑑,以收古為今用之效。

金杞文化——不可不知的杞縣十四景(五)


明成化十八年《河南總志》所載杞縣十四景,大體可分五類:有關經濟、政教者為“內黃牧笛”、“伊廟靈桑”、“圉鎮樵歌”、“汴河春漁”、“葛店簾飛”、“杞縣鐘聲”、“芹宮鐸韻”7條;自然景觀為“黃河晚眺”、“富崗鶴唳”兩條;文物勝蹟為“觀音勝景”、“禹祠瑞草”兩條;鄉賢芳躅為“二酈並墓”、“上宋聯芳”兩條;科技信息則為“神井甘泉”。其詳如下

九、富崗鶴唳。富崗,在縣城西郊。宋名谷林山,清稱西崗。雅稱新高山,俗稱高高山。其實為一土丘,高數仞,方圓數百畝,昔有青松朱櫻,為邑人春遊之所。宋楊侃《皇畿賦》曾志其盛:“城之西郊,山曰谷林。其或花迎野望,菸禁春深,景當妍麗,俗重登臨,移市竟日,傾城賞心”,這一優美的去處,竟致引人傾城出動,流連終日,樂不思歸。現其地已被工廠、住宅佔用,縣城數萬人民,在勞動工作之餘,歲時佳節之際,無可供遊賞休憩之地,此為縣城規劃者當作計議者。

十、觀音勝境。即縣城西南隅之大佛寺。別稱“南寺”、“南大寺”。始建無考,唐建中末(公元785年。舊志誤為建元末)毀於兵。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修(明末又毀於火,清順治十六年河南巡撫賈漢復重修),置僧會司於其內,並羅漢、雲巖、釋迦、壽聖四寺為一,統稱觀音寺。殿堂巍峨,齋舍櫛比,金身耀光,法相生輝,充分顯示了勞動人民的高超建築技藝。也是我們研究宗教的好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