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博士學校?

用戶5547775963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讀博不易,尤其畢業難。近5年4年學制內正常答辯畢業的博士不足40%,不少甚至無法順利畢業,7年後被學校以超過規定學習時間為理清退。因此,是否選擇讀博需慎重,尤其是部分抱著延期畢業,躲避就業的同學。

之前,小西團隊就有博士生反悔過,在探索實驗幾次失敗後發出"要是碩士畢業就工作,也許我現在和同學一樣有車有房啦"。讀博不想那麼累,就需要找到感興趣的方向和堅持的理由。還記得,我在博二期間同樣迷糊了半年,感覺特別想做點什麼,但是做什麼都沒興趣。感覺自己每天都很忙,一週、月下來,回想起來卻是什麼都收穫都沒有。

如何選擇博士學校?

個人淺見,博士學校優先中國科學院大學或985高校。相對來說,博士就業相比碩士較為看重博士、本科院校,尤其是想進入高校繼續做科研。之前,不少地方在人才引進政策方面,對於985大學博士給予條件或崗位更好。需注意大部分985高校都採用申請-考核制,不少要求本科最低是一本院校,同時硬通貨就是小論文數量和質量,其他都是虛的。

在同層次院校選擇中,如幾所985高校選哪一所,關鍵就得看你個人想要做的研究方向。基本上,大部分博士畢業後依然從事的是博士學位論文所在小領域或方向的工作,就算新單位轉向,也和博士期間的研究內容較為貼合。畢竟,跨度太大,工作單位的課題組負責人也不會引進你。因此,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在幾所985高校中選擇到該領域較有實力的團隊中讀博。

注:猜猜上圖是哪所985大學?

各個院校博士招生時間不同,一般可以參加幾所院校的申請考核面試。在這個過程有個核心是溝通聯繫導師,建議選擇該領域口碑較好的大牛,傑青、長江等"帽子"較多的導師在學術圈內影響力較大,團隊科研經費充足且梯隊良好,有之前師兄、師姐或小導師聯合指導,實驗進展會比較順利,且容易出成果。不過,這樣團隊的壓力不會小,基本上5+2,白加黑,想出成果就得付出更多汗水和努力。

另外,不少院校或導師選擇時之前碩士生導師推薦。小西之前就有個博士同學,都是他們碩士生導師推薦來這邊讀博。相對來說,碩士生導師對該學科領域的情況比較瞭解,和你關係不錯的話,會幫你做一些有效的積極推薦。畢竟,每個導師年招博士生約1-2人,名額比較緊張。除非個人極為出色,否則一般學生聯繫不一定願意接納你。

最後,作為一個"土博",個人覺得國內不少學科走在國際前沿,但是國外知名院校或研究機構依然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機會的建議你可以走留學基金委資助去海外名校攻讀博士學位。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和見解。

你有讀博的想法嗎?嘿嘿~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高考最難的是選學校,有時甚至專業選擇都是其次的;考研和讀博則不然,最難的不是選學校,而是選導師。



考研也好,讀博也罷,學校一點都不難選。這就好比去商場買手機,與其糾結小米、華為、蘋果還是三星,不如直接選價位,3000的肯定性能比千元機好,實在不行,豪擲兩萬還能買個摺疊屏。說這話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學校不用選,考研的分數以及各種科研成果就已經決定了去什麼樣的學校。能上清華的肯定不用再去糾結武大、華科了。

但選導師則不一樣。博士畢業去企業工作也就算了,沒有誰會關心你的導師是誰。但如果是繼續做科研,去高校和研究所工作,大家首先關心的就是你是誰的學生。這種學術上的傳承,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學術圈都很重視,有時甚至直接決定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從這點來說,選導師很重要。

再者,且不考慮博士畢業以後的事情,能不能順利畢業還是另一回事,畢竟博士難畢業早已經是公認的事情。博士難畢業,很大程度就是來源於導師。



具體來說,大概有兩種導師的學生難畢業。

一是導師本身學術水平太低,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導,學生只能自己指導自己,自求多福,自然難畢業;還有一種導師,本身學術水平過硬,眼光也高,不屑於做一些小研究,一心只想發文章。但發大文章不是三五年就能出成果的,可學生讀博短則三年,多則五年,如果沒能按時憋出大招,研究工作又進行了一大半,不可能中途放棄,所以也不得不延期畢業。

所以,在讀博之前,一定要多方面瞭解導師的情況,確保自己能夠正常畢業,可以的話,還要為自己爭取一個好的學術血緣關係。選擇導師,可以查閱他近年來發表的論文,如果一個導師每年發的文章多,效率高,一般來說學生畢業就不成問題,畢竟大多數學校,博士畢業是看文章的。其次再看看論文的質量(影響因子),數量多,影響因子高,這種導師至少在學術水平上是過關的,你值得擁有。


上庠


對於高考的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而對於研究生來講,導師和研究方向的選擇比學校更加重要。

既然要讀博士生,就已經有了碩士研究生的經歷,專業也已經確定,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對導師和研究平臺的選擇,對學校的要求,基本保證國內專業排名TOP10的學校就行了。



對於要攻讀博士學位的同學來講。在進行碩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時,就已經應該對當前的專業領域進展,本方向國內外主要的學術帶頭人以及主要的研究平臺都有所瞭解。

所以這個時候重點選擇的就是,如何結合自己碩士期間的工作,選擇合適的導師和平臺,而選擇了具有有一定知名度的導師和優秀的科研平臺,他們所在的學校也基本上都是國內985以上的學校。



對於導師的選擇,很多人也糾結,是選擇一個功成名就,具有院士長江傑青title的,或者是院長這樣行政職務的?還是選擇一個年輕的有潛力,或者剛海外歸來的老師。

這其實各有利弊,那些功成名就年富力強的老師,一般業務比較繁忙,對學生指導是有限的,但擁有的資源較多。而那些年輕導師也急需證明自己,他們一般會手把手親自指導,無論是實驗平臺的搭建還是那個文章的修改寫作,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量子實驗室


讀博我覺得還是先要選擇導師,和導師聯繫好後再選學校。要不你報考了,結果人家的名額提前訂好了,你考也就白考,浪費你的時間。


劉奇隴


在國內,博士的培養各個學校基本差不多少,沒有大的區別。現在博士畢業看的是學校名氣、導師名氣,博士生未來圈子比較的小,全國目前有博士生不足60萬人。選擇好導師、好專業方向很關鍵,如果能選擇院士導師,未來是比較好的。在選擇上學校上,選擇名校,在選擇老師上,選擇名師。堅持學校優先,其次在考慮名師、專業。


一葦以航99


首先考慮導師,然後考慮實驗室平臺,最後考慮待遇和地理位置等等。

具體怎麼選擇,沒有唯一答案,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