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廂裡還有一座“國產”教堂

老城廂,不管在天津本地人還是外地遊客眼中

都是一處充滿了津韻古風的地方

這裡的古文化街、鼓樓、老城博物館等

都盡顯中國元素

老城廂裡還有一座“國產”教堂

然而,當你走在鼓樓東街上的時候

你是否又注意到

這裡有一棟全身青灰的建築

而樓頂的十字架說明

這是一座教堂

老城廂裡還有一座“國產”教堂

沒錯,這就是倉門口教堂

你以為這又是一段令人心疼的近代史?

不,其實這座教堂流著“中國血脈”

倉門口教堂的前世今生

倉門口教堂始建於1934年,但該地最早建立教堂的歷史可追溯到1860年,當時一位美國的傳教士在此蓋起了天津第一座基督教堂,該教堂後於1900年燒燬。

老城廂裡還有一座“國產”教堂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中國人民族意識的覺醒,很多有志之士以“洋教會”的稱呼為恥,主張建立中國人自己的教會。1910年,在愛國人士的推動下,天津第一個基督教自立會正式成立,當時,還選舉了張伯苓、張葛孫、許靜齋等人為董事,開創了華北自立教會的先河。

1934年,自立會新堂落成,暨今日的倉門口教堂。經過唐山大地震,教堂依然保存完好,如今它也是天津歷史風貌保護建築,為老城廂的古韻,增添另一抹韻味。

從戶部街到倉門口

教堂別具風味,而在遊覽的同時,你是不是也生出一點疑惑來:為什麼要叫倉門口呢?

是的,這個名字也別有深意,而要說倉門口,卻要先說一個如今已經消失的地名——戶部街。

老城廂裡還有一座“國產”教堂

中國古代中央行政機關分為“六部”,戶部顧名思義便是掌管土地、戶籍、財政等的權力機關。理論上戶部應設在首都,怎麼跑到咱天津老城廂了呢?

這還要從“天津衛”說起。“天津衛”這個“衛”,其實是左中右三個衛,每個衛都有5600人左右,後來三個衛還設立了三個糧倉。

這樣一來,為了管理人口,戶部就在天津開設了分司,於北門裡建了一座衙門,這也就是戶部街名字的由來。

老城廂裡還有一座“國產”教堂

清朝順治年間,三衛合一,戶部分司逐漸失去了作用,沒幾年就裁撤了,但是戶部街這個名字卻保留了下來。

戶部分司不在了,糧倉自然也不需要了,但就像是戶部街一樣,其衍生的地名卻還保留著——倉門口,意思就是從前糧倉的運糧口。


老城廂裡還有一座“國產”教堂


2003年,隨著老城廂改造,戶部街已經無跡可尋了。而你要問當時糧倉的位置在哪裡?天津老城博物館,便是糧倉曾經所在的大致方位~

老城廂裡還有一座“國產”教堂

老城廂裡還有一座“國產”教堂


編|趙雙

部分圖片|新浪博客、網絡、樂遊天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