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監管下培訓機構出路何在?創建培訓教育服務的“集裝箱”


嚴監管下培訓機構出路何在?創建培訓教育服務的“集裝箱”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


今天,培訓機構的改革應該找到“集裝箱方法”。在日前舉行的第八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給予國內培訓機構上述建議。

本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吸引了培訓教育行業的廣泛關注。之所以如此,在於國內培訓機構正在面臨“最嚴禁補令”的政策調控。與會培訓教育機構期望能夠尋找到未來發展的“出路”。

作為出席會議的嘉賓,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辦公室主任陳東昇明確指出,專項治理的基本完成,還只是將校外培訓機構初步納入了規範有序管理的軌道,僅僅邁出了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改革征程的關鍵第一步,距離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校外培訓還有很大的差距。

據稱,在去年的校外培訓機構整治行動中,一批不合法合規的教育培訓機構被關停、整頓,全國校外培訓機構也第一次有了基本統一的規矩、基本的名冊、基本的秩序。

陳東昇表示,嚴監管不是要阻礙教育培訓機構發展,而是要將教育培訓行業推向規範、良性發展的正途。校外培訓機構事關經濟和民生兩個方面的發展,但另一方面,新情況、新問題依然層出不窮,一些培訓機構違規行為更加多,一些家長讓孩子超前學的衝動依然不減,鞏固治理成果,堅決防止反彈,任重而道遠。因此,新形勢下要鼓勵支持校外培訓機構發展與持續實施嚴監管“兩條腿走路”。

對於培訓機構下一步的發展方向,陳東昇認為,“培訓機構要充滿信心,以此為契機加快轉型,充分發揮自身靈活性強的優勢,將重點放在優化教學方法,提供個性化、多樣化、高質量服務上來,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

陳東昇提出,校外培訓機構不能圍繞應試做文章,必須徹底轉變通過超前、超標培訓等手段來提高學習成績獲得學生和家長認可的做法,要在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拓展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依相關政策要求公佈培訓內容、招生對象等信息,自覺抵制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聘用在職教師等違規行為。

陳東昇的講話,顯然無法令培訓機構無法“鬆一口氣”。對此,王佐書特別強調,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規律和法律是為任何事業發展鋪設的軌道。“第一,要按有關的培訓規律辦事,第二,還要按法律、有關規定等辦事。這是兩條軌道,脫離軌道寸步難行。”

在此,王佐書舉了一個例子:箱子裝東西可以說司空見慣,真有心人把箱子標準化、模式化、硬化反覆使用,雖然集裝箱並不算多麼高科技,但集裝箱的出現給全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效益。今天,培訓機構的改革也應該找到“集裝箱方法”。針對不可控的政策管控,培訓機構必須研究形勢及培訓機構發展的條件,為培訓機構的發展找到堅實的基礎。

作為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表示,教育質量永遠是培訓機構的生命線。培訓機構社會上的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如何發揮這支力量的教育作用,使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教育行政部門也滿意,這是提高培訓機構教育質量極為關鍵的問題。

王佐書指出,“規律永遠是無聲的命令。”教育行業需要研究教育及培訓機構的規律:首先,要看到社會的用材規律,其次,要看到如何為用材規律培訓人才的規律,第三,要看到可持續發展的規律,包括培養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及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教師應當具備什麼素質。

王佐書認為,在當前規範的形勢下,培訓機構應該堅持教育方針,研究教育及培訓機構的規律、提供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服務。談及培訓機構的社會存在價值以及存在的意義和作用,他分享了培訓機構的“五服務”:

第一、培訓教育要為教育服務。培訓機構服務的教育本質,因為培訓教育所從事的是教育工作,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

第二、培訓教育要為學校服務。幫助學校提升教育功能,包括傳授知識、培養人才、服務社會。

第三、培訓教育要為民辦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服務。民辦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福民強國”。所謂“福民”,就是給學生及學生家庭送去的是幸福,滿足了個人的需要,使其今後成才;所謂“強國”是給國家送去的是更高素質的人才。

第四、培訓教育要為滿足學生個性要求和發展服務。培訓機構不僅注重學生的個性要求,還要看到學生的發展。社會需要可持續發展,學生也要可持續發展,需要確保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

第五、培訓教育要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服務。這是極為尖銳的一個問題,培訓機構是否能減輕?有什麼辦法減輕?減輕對學生、對老師提出了什麼要求?需要很好地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