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沒吃過這種食物的肯定是半夜剛下火車,10多元一碗,特色

(01)

陝西人吃午飯是不要配菜的,如果必須有,肉菜最佳。一筷子燃面,再來一疙瘩肉,一邊吃麵一邊咥肉,想想都有滿足感。

中午同呂總說完事,順便在高新區吃一碗麵,除了面,點了一點特色的豬蹄吃,陝西人做面自不必說,陝菜的豬蹄除了蒸的,滷豬蹄陝西人也做得聊咋咧。顏色亮紅,皮肉有嚼勁,香味濃郁。

據說這家的豬蹄子是來者必點,看看還是很不錯的。

在西安,沒吃過這種食物的肯定是半夜剛下火車,10多元一碗,特色

陝西人滷豬蹄特色

(02)

今天的主角依舊是面,董先生對於麵條的感情可謂愛之深切。

對於這種食物,從小吃到大,從沒文化吃到大學畢業又吃到大腹便便,終究還是喜歡吃一碗陝西人做的面。

最近開通小說連載,但是沒有時間寫東西,碎片的時間發點吃飯的感受倒是省時省力,於是忍不住隨手又拍了幾張照片。

估計熟人看見了,又該批評我膚淺了,大忙人一個咋還寫這,哈哈。

不管了,有愛好的人是高貴的,這樣安慰一下自己吧。

在西安,沒吃過這種食物的肯定是半夜剛下火車,10多元一碗,特色

新蒜

(03)

稍微一留意,就會發現最近很多面館都上新蒜了,一些原來生意好的店似乎反倒用了陳蒜。

蒜這東西吃了上癮,很多人把大蒜當口香糖吃,不吃好像難受。

最近感覺大蒜也不宜多吃,時間長了,傷胃。

說話間,又剝了兩瓣蒜。

在西安,沒吃過這種食物的肯定是半夜剛下火車,10多元一碗,特色

三合一

(04)

陝西人吃麵,無論多麼花哨,最終還是為了溫飽。

誰家大碗少面,時間長了生意也就沒有了,所以碗不在於大,又不是吃碗,麵條的量還是要足的,當然碗大面足自然是更好了。

這是一碗三合一。

在西安,沒吃過這種食物的肯定是半夜剛下火車,10多元一碗,特色

肉哨子

(05)

最近常有開店的朋友說起生意的事情,對於宣傳,麵館子其實最不需要的,這是一個靠人流量和口碑生存的生意,好的麵館子絕不花裡胡哨,只要碗大面多味道及格,生意就很會很好了。

很多老闆並不懂這個道理,面作為食物它真的是用來撐胃頂飽的。

大學那陣子,為了量多一些,我和副班長居然經常跑2站路去吃麵,現在想想也挺傻,量多了,路也長了,一來一回消化了,消耗了,白跑了。

在西安,沒吃過這種食物的肯定是半夜剛下火車,10多元一碗,特色

三合一

(06)

一碗麵量的大小多少也是相對的。

陝西再好的面,剛來西安的南方人都會覺單調。

再少的量,剛來西安的南方人都會覺得多。

陝西人樸實,吃麵圖個簡單踏實,吃一碗頂一碗,不奢華,很務實。

這是一碗三合一,16元。

在西安,沒吃過這種食物的肯定是半夜剛下火車,10多元一碗,特色

攪拌後的面

(07)

南方的米,北方的面。

隨著南北大融合,飲食的地域特點已經不再那麼明顯,南方的瘦小先生在西安待了2年,比董先生還愛吃麵。

攪拌均勻,開始吃。

在西安,沒吃過這種食物的肯定是半夜剛下火車,10多元一碗,特色

一碗拉條子

(08)

一碗麵,和呂總都吃的很舒坦。

西北人對於吃,除了肉,也就是面了。

有空了,找個熟悉的麵館,來一碗湯,撥兩瓣蒜,衝老闆喊一聲:“麻利的的來一碗油潑面”。

如果,到了80歲還能這樣,人生就美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