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相声(六十四)- 黄宏“现挂”戏冯巩

黄宏“现挂”戏冯巩

黄宏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是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的得意弟子黄枫。他自幼就随父亲学唱山东快书,在同龄人中,他表演的山东快书深得师爷高元钧的喜爱,并多次亲自辅导。他13岁入伍,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后,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文化,曾就读于辽宁大学哲学系(专科)、‮军放解‬艺术学院表演系(本科)、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硕士研究生)。

戏说相声(六十四)- 黄宏“现挂”戏冯巩

他在历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超生游击队》、《婚礼》、《打扑克》、《鞋钉》、《打气儿》、《难兄难弟》等小品颇受好评。而且他在各种公益活动,如赈灾、抗洪、抢险中所现编现演的节目,也同样让人佩服。我国南方遭受冰雪灾害,他一直在关注灾情,构思着作品。当接受慰问演出的任务后,他立即推掉了参加央视春节晚会颁奖活动的邀请奔赴灾区。从登上飞机那一刻,黄宏就开始进行创作。下了飞机还有三百多公里的行程,途中,他一边想着到达目的地后马上就得演出的新作品,一边还不忘“砸挂”,他跟车上的人说:“董文华的眼睛,打一世界名着?”见没人回答,他自道谜底:“《红与黑》!”原来在出发前,董文华的左眼角膜出血,咽部出现脓肿,她没有听从医生的劝告,从医院赶到团里,坚决要求到一线慰问部队。一路上的劳累,让她的眼睛红得更厉害了。这时有人在笑声中说:“还‘砸挂’呢,到目的地你演什么!”黄宏说:“帮我找一件老百姓的衣服!”这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意识到,黄宏所构思的小品已大功告成。黄宏果然出手不凡,他的小品《报恩》一出场就逗得官兵们捧腹大笑。小品讲述的是在京珠高速公路路遇‮军放解‬战士的故事。这是黄宏在颠簸的路上找素材而构思创作的。演出中,他的小品不仅“包袱”迭出,而且剧情更是震撼人心。走下舞台,他如释重负地对记者说:“我给自己定的在表演中要少留遗憾的目标,实现了!”

黄宏的机敏,也反映在他的许多现场临时的“现挂”中。

戏说相声(六十四)- 黄宏“现挂”戏冯巩

一次,在中国电影节的颁奖晚会上,策划者安排黄宏和冯巩上台宣布两个获奖电影的名单。当主持人请他们二人上台时,这二位从台下不同方向走在一起,彼此客气,互相谦让,可到了台上以后,便开始斗嘴,且“现挂”不断。首先是冯巩先以“自嘲”的方式进行铺垫:“给编剧颁奖,这是个特有文化的一个奖。这个奖让我们两个更有文化的人来颁很般配。”这时黄宏自然地进入“捧哏”的角色,马上说:“我们是两个没有文化的。”这时,冯巩首先向黄宏发难:“我很愿意和‘上等咸鸭蛋——黄儿红(黄宏)’一起颁奖。”针对这个“现挂”,黄宏反应很快,他也得用同样的方式反击,于是灵机一动也想了个俏皮话:“我也愿意和‘猪八戒鼻子上穿针引线——缝拱(冯巩)’一起颁奖。”然后他拿过主持人递给的获奖名单开始念:“获得编剧奖的电影是《村官过大年》和——”念到“和”时,他立即将纸条递给冯巩。冯巩拿过来就念,但给念颠倒了一个字,应该是《男人上路》,他大声地念成:“《男人路上》。”他发现错了,就马上改口:“《男人上路》。”这时黄宏马上对着观众来了一句“现挂”:“看出谁没文化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