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何成為一個幸運的人(四)


心理學:如何成為一個幸運的人(四)


1982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由於當時報考英語專業,數學不算成績。於是,他進去考場的時候做數學題,就開始打勾,刷刷刷把答案填滿了。沒想到,他數學只考了一分。

馬雲後來回憶的時候笑道:“所以我也驚到了,全填滿了結果就得了一分,那屬於運氣概率實在太差了”。



心理學:如何成為一個幸運的人(四)

心理學:如何成為一個幸運的人(四)


“明明已經看到公交在那裡,
差點就能上車了,
不用再等下一班,
都怪我運氣太差了。”


“要是我運氣爆棚,
保準能贏個十萬百萬。

都怪我手氣太差,
現在輸得連房子都沒了。”


“要是我像他一樣幸運,
我早就一夜暴富了。
我現在混成這樣,
都怪我運氣太差了!”


有些人一旦失敗,就會抱怨自己運氣太差。他們通常會把一些事情的結果歸因為運氣的好壞。

這就涉及到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成敗歸因理論分為三個維度——穩定性、內外在性、可控性,六因素——能力、努力、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外界環境。


心理學:如何成為一個幸運的人(四)

運氣屬於對外部的不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的歸因。我們不能夠控制運氣,而且運氣時好時壞。像馬雲,把數學考試得了一分歸結為自己運氣太差。

這種歸因靠譜嗎?

你覺得如果這樣歸因,他還會努力學數學嗎?

3月29日,根據天下網商的文章《數學競賽不是目的,馬雲:喚醒年輕人對數學的熱愛 》:

數學是什麼?數學有什麼用?“無用才是最大的有用!”3月29日,在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頒獎典禮上,馬雲肯定地給出了答案。 “數學跟哲學一樣,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而這,也是阿里巴巴舉辦此次數學競賽的初衷。


當我們看到馬雲的行動時,我們就知道了,即便他覺得自己數學得一分是運氣太差,但是他到現在都沒有忽視數學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不一樣,如果他們總是把自己的失敗歸為為運氣差,就會放棄努力,因為努力無用,自己的命運就該如此。

可是如果把所有的事情歸結為宿命/命運,人就像提線的玩偶一樣被老天操縱,不是很可悲?那人還奮鬥什麼?還追求什麼?

我查了資料,暫時沒有發現正兒八經的心理學著作研究命運/宿命,沒有心理學家說出類似“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的話,也沒有人提出被學界廣泛認可的結論。

但是心理學相信行動的力量。韋納的歸因理論裡面,努力程度是唯一一個來自內部的可控的因素,代表我們只要想努力,採取行動是可以如願以償。與其等到虛無縹緲的運氣,不如靠自己的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馬雲恰恰是一個相信努力可以改變現狀的人,不然他也不會三次參加高考。

然而當我提到努力和行動的時候,其實跟幸運的四大原則就很相似了。是什麼促使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幸運的人?靠的是想法和行動。而行動決定態度。

別抱怨自己的運氣太差,越努力越幸運,還是很靠譜的。守株待兔,終究會把運氣耗光。

往期文章:


 留言板 
大家可以說一說:
你是否相信宿命論呢?

是什麼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