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補鐵鍋的,他們的道具為什麼連鐵都能融化?

老梁話三農


以前農村補鐵鍋、鋦碗盆或焊鐵壺的串村手藝人其實挺多的,即便過去交通不便,農戶家裡的鐵鍋漏了,也會趕集時讓這類手藝活的小商販給修修補補,是不捨得丟棄換新的,畢竟過去生活條件一般,生活中能省則省!

由於過去都是燒柴做大鍋飯,而大鍋則主要是用生鐵鑄造的,很容易時間久了而被剷出裂紋或小洞,這時如果在村裡看到吆喝著“鋦鍋鋦碗鋦大缸”的串村手藝工匠師傅路過,就會請到家裡給修補一下!一般來說,鐵鍋出現裂紋和破洞的修補方式是不一樣的!

如果農戶家的大鐵鍋只是出現了裂紋:這時修補方式就會鋦碗盆的流程差不多,只是所用到的鋦釘會更大一些!具體做法大概為:



工匠師傅會先用鋦子在裂紋處量一下並做好標記,然後把鐵鍋夾在兩腿間並沿著裂縫兩側均勻的鑽上一排排小孔。因為過去是使用的金剛鑽,會一手按住金剛鑽上部的鑽帽,一手拉動弓鑽使其快速旋轉,然後鑽好小孔後就會鉚上鋦釘,並用小錘敲實了,最後會在打鋦釘的地方塗上油灰膏,並用抹布擦去多餘的油灰,這樣就基本修好了!事實上,這個手藝活最重要的工序還是金剛鑽鑽孔上,畢竟不能太大或太小了,要非常拿捏精準,故而民間常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應該就是出自這種手藝活上!

如果農戶家的鐵鍋是出現了破洞:這時補鍋就需要化鐵水來完成了!其操作工序比上面的鋦鍋碗瓢盆要複雜麻煩很多。具體做法大概為:

手藝師傅會在農戶院裡或大街上支起小火爐臺,並用農戶提供的柴火引燃,會用煤塊藉助那種過去常見的呼噠呼噠的風箱把爐臺燒旺,這時會拿出自帶的幾個廢棄鐵鍋,然後砸下幾塊碎生鐵並放到爐臺上的坩堝裡,這樣就會慢慢燒化生鐵。此時,手藝師傅會同時將農戶修補的鐵鍋漏洞的地方打磨好了,等到爐上生鐵完全化成鐵水後,左手會拖著一塊厚油布,在上面撒上厚厚爐灰,並按一個小坑,用長把小坩勺將鐵水倒入小坑中,這時右手會用一塊很厚的油布片附在鍋裡,左手上的鐵水對準鐵鍋漏洞地方,雙手共同使勁按捏,待到鐵水凝固後就把鐵鍋漏洞處補上了,最後測試不漏水後會塗上油灰膏,這樣就完成了買賣!

由於鐵水凝固的時間很短暫,往往需要手藝師傅一氣呵成,因而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能獨立完成的!不過,現如今隨著農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使用小鍋做飯的越來越多,因而即便出現了破洞,一般會及時更換新的炒菜鍋即可,根本不需要再修補,因此,這類鋦鍋碗瓢盆或修補鐵鍋的老手藝已經不多見了!


龍百曉生


現在我們用的鍋大部分都是合金的,相比以前的鐵鍋,不僅質量輕,強度也高。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高了,已經很少有人去補鍋了,一般都是用壞了就直接再買新的了。但是在以前的時候,生活物資比較匱乏,一般鐵鍋壞了都得去補。我們都知道鐵的硬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在那個落後的年代補鍋的老師傅能夠讓鐵融化,要弄明白這一點,我們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個就是加熱生鐵所用的燃料。現在我們所用的鍋都是合金的,而合金的熔點相對較高,能夠達到了2000度以上,而熔點高了自然不容易燒壞,而且還有放生鏽的功能。但是以前我們所用的鐵鍋都是生鐵打造的,生鐵的熔點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一般在1500度左右。而補鍋師傅是用什麼材料加熱的呢,那就是焦炭。焦炭就是把煤炭進一步加工以後的一種產物,現在的主要用途就是鍊鋼了。而焦炭的最高加熱溫度能夠達到了2300多度,這可比生鐵的熔點要高得多了。所以說,補鐵鍋的師傅用焦炭加熱生鐵,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

第二個就是用什麼融化鐵水。我們這裡要明白一個概念,既然是要補鐵鍋的話,需要的材料也必須是生鐵。因為如果用別的材料的話它們之間是不相容的,即使是暫時補上了,也待不住,很快就掉下來了。這就跟我們現在的電氣焊是一個道理,如果你想旱鐵的話,必須要用鐵焊條,而不能用鋁焊條,用鋁焊條焊鐵的話可能會焊上,但是不長久。因為以前的鐵鍋材料都是生鐵的,所以部鐵鍋的師傅在補鐵鍋的時候所用的材料自然也是生鐵。而如果想補鐵鍋的話就得先讓生鐵融化,這個時候就用到坩堝了,坩堝也是一種比較耐高溫的器具,它的熔點一般在一千七八百度左右,顯然比生鐵的熔點要高,自然可以融化生鐵了。

所以說,就是利用焦炭和坩堝,補鐵鍋的師傅才能順利的完成補鍋這項工作。雖然這兩種東西在生活中非常普通甚至簡陋,但是對於補鐵鍋來說是綽綽有餘了。

農事農忙


小時候最喜歡看補鍋的了,記得最早都是融化鐵水補鍋的,後來很多用鋁片卯上去後再敲敲打打就好了。

說說記憶中補鍋匠常用的工具吧:焦炭、小爐子、小風箱、錘子、小坩堝、補鍋用的碎鐵以及其它輔助用的小工具。

這裡就說到為什麼鐵都能融化?

先說說坩堝,坩堝是用石墨、粘土等耐火材料做成的。坩堝不怕火啊,鐵遇到高溫化作鐵水,坩堝啥事都沒有……

還有鐵的熔點1500多度,焦炭燃燒可以達到2000多度。

現在應該明白為什麼他們的道具可以融化鐵了吧。




巧手馮保長


各種物質的凝固點,沸點不同,所以會出現以上現象,一般融金屬多用坩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