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關鍵在於熬

人生進退是常事,關鍵在一個“熬”字。火候到了,滋味自然就有了。對於自己的事情不輕易放棄,不隨便離開自己的位置,熬得住,才會柳暗花明。


人生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關鍵在於熬


作家劉震雲說,他姥姥割麥比別人快,訣竅就是彎下腰不直起來,直腰次數越多腰越疼。這正是“幹活原本無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態度千萬種,一個‘熬’字萬事銷”。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很多時候需要熬。熬,看似很苦、很窘迫,實際上是在充電、是在進取。竹子熬了最初的四年時間,僅僅長了3釐米。從第五年開始,卻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瘋長,僅用六週時間就長到了15米。竹子若是熬不過那3釐米,就沒有15米的巍峨。

熬,表面上是一種考驗,實際上是一種昇華,就像林語堂所說:“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不會一馬平川,在熬的過程中嚐盡各種滋味,待到峰迴路轉的那一天,肯經受這場修行的人,就會收穫超乎常人的堅毅品格。

人生中的幸與不幸其實沒有一定,沒有永遠的苦難,也沒有熬不到頭的悲慘。慢慢來,熬過去。熬過疾風暴雨,人就變得堅強;熬過痛苦失敗,才能明白成功之理。

人生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關鍵在於熬。有些人熬著熬著,成功了;有些人熬著熬著,消失了。熬得住,出眾,熬不過,出局。


人生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關鍵在於熬


縱觀歷史,姜太公熬得住,終於等到了周文王;越王勾踐熬得住,終於成為一代霸主;司馬遷熬得住,終於完成了曠世《史記》……西漢名臣韓安國曾經歷漫長的牢獄之災,飽受獄卒欺凌,就這樣熬著磨練性子。等官復原職的那天,終於憑藉脫胎換骨的外柔內剛性情,步步為營,最終穩居高位,得以善終。

曾國藩在給兒子的一封家書中寫道:

“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

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

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曾國藩給我們指明瞭做事的方法,那就是熬:不斷精進,一步步走,不要急躁,要慢慢熬。


人生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關鍵在於熬


曾國藩

三十一歲那年,曾國藩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門。且長期堅持。

普通人堅持一天,一週,一個月,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曾國藩卻堅持了半生!

曾國藩並非天資聰穎,但他的成就卻超過很多聰明人,這得益於曾國藩的堅持。修養自己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的堅持。可以說,正是不斷地堅持、不斷地熬,曾國藩才從一個普通人逆襲成一代名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