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走近非遺,傳承文化。揚州園林歷史悠久,在中國園林藝術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2014年,“揚州園林營造技藝”列入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今天,就一起走近這門傳承了數百年的傳統技藝。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吳玉林:揚州園林營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揚州園林素有盛名,《揚州畫舫錄》中寫道:“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吳玉林認為,蘇州園林是南方園林,北京園林、皇家園林是北方園林。揚州的園林,則兼具南方的秀美、北方的雄厚。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的“雙峰雲棧”,在史料中多有記載,2014年“雙峰雲棧”原址復建,吳玉林挑起了這個重擔。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吳玉林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機械的轟鳴聲、吊車的吊杆......這些施工的場面很是壯觀。他感慨,今天再回到這裡走走看看,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

復建後的“雙峰雲棧”佔地面積3.57萬平方米,位於蜀岡三峰中的東峰和中峰之間,利用兩側的山石峭壁以及南北地勢的高低差,形成了瀑布跌水的景觀。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寬約11米、高約8米的瀑布,無疑是整個雙峰雲棧的靈魂。吳玉林介紹,唐子城和瘦西湖有十米左右的高低差,這個瀑布是由唐子城護城河裡面的水,流到下面的水潭中,經過一段溪流,再流進瘦西湖形成的。“雙峰雲棧”景區主要展示的是水花和瀑布,想要達到飛瓊濺雪的效果,在壘石頭和堆疊假山石時,要考慮水的流向跟水力,利用水的衝力形成水花。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整個“雙峰雲棧”景區用了六千多噸石頭,吳玉林說,這些石頭來自大江南北,取之於安徽、山東,包括浙江幾個城市,各個石頭用的位置不一樣,取材的場地也不一樣。

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園林營造技藝和建築設計的不同之處在於,園林圖紙只能畫出大概的意境,因為每一塊山石、每一株植物都是與眾不同的。這就意味著,從設計到選材再到施工,園林設計者必須全程參與,將腦海中的設計圖紙付諸於實踐。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吳玉林告訴記者,這些取之於山上的石頭,每次他都要親自上山去看,看了以後,再決定能不能用;放置在一個位置,跟之前的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在頭腦當中要有個完整的畫面。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遠看“雙峰雲棧”,假山層層疊疊,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山石中有懸崖、溝壑、山丘、曲橋,再點綴以松柏等綠樹,山石松柏相間,渾然一體。吳玉林說,雖說是人工造景,但是取之於自然的東西,還是要模仿出自然的形態。

取師盆景技藝

精巧但不做作,小中見大、大中藏小,在喧鬧的馬路旁,“雙峰雲棧”彷彿一處世外桃源。能夠再現當年的勝景,吳玉林說這得益於自己早年間的盆景技藝。他是用盆景的理念,在做現在的園林技藝。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1980年高中畢業以後,吳玉林首先學習的是盆景技藝,七八年後轉學了園林藝術。吳玉林說,做園林行業,最重要的就是吃得了苦,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理論的基礎當然重要,但是實踐的經驗更重要。

園林營造技藝的發展面臨挑戰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吳玉林在園林藝術領域耕耘多年,代表作品有瘦西湖的“萬花園”、個園的“花局裡”、泰國清邁的“中國唐園”等等。時代在發展,園林營造技藝的發展也面臨著挑戰。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吳玉林說,現在人生活的需求不一樣,比如說空調、暖氣。歷史上的園林、古建築、花窗、樓閣,不考慮無障礙、安全的規範係數,現在做園林就必須得考慮。儘管困難不少,但吳玉林相信揚州園林營造技藝會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雙峰雲棧”再現“飛瓊濺雪”美景,將自然的氣息放進後花園

揚州公園體系建設,讓更多的普通人能夠感受到揚州園林藝術的美,也給新一代的園林人提供了大好的學習、實踐機會。衷心希望揚州園林營造技藝能夠與時俱進,創造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作品留給後人。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