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孝暗淡無光……

不要讓孝暗淡無光……

不要讓孝暗淡無光……

按儒家思想,孝是百善之首,其有嚴格的禮俗規定。但我們生活在自我時代,孝的禮俗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哭喪,本是親人自己的事,可現在可以請專業的人來哭喪。再如:守孝,過去需要三年,可是現在無需守孝。該吃的吃,不該吃的還得吃;該玩的玩,不該玩的還得玩……在這裡,不是反對現在的風氣不好,而是肯定孝的進化。

不要讓孝暗淡無光……

孝的進化,不但要有利於個人的發展,更加要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如果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孝,最有資格點評的就是受孝方,因為受孝方具有親身感受。當然在判斷之前,我們要建立時代的“孝的標準”;否則,不管誰也沒有點評的資格,也無從點評。這個標準是否符合當下時代,就是判斷孝是否進化合理;如果符合未來時空發展需要,那孝的進化更具有活力,更值得我們遵守。例如:以前土葬,現在火葬,就是符合未來時空的發展需要,我們就必須遵守履行。在這一點上,我父親給我們兄弟三人很大的空間,讓我們的孝體現得完美——時代的善孝;我祖父祖母雖然沒有反對火葬,根據當時人們對百歲老人的尊敬,我們順祖父祖母的遺囑和人們的意願進行土葬,也讓我們的孝體現得完美——意願的善孝。但時代的善孝一定比意願的善孝要完美得多,更能讓人們尊敬。例如:一代偉大領袖鄧小平同志,不但叮囑死後要火化,還叮囑骨灰灑海——不與後人爭土地,只留心夢潤大地;因為他深深地知道家人的孝:不在於死,而在於生。因此,孝的進化不應該在死後做文章,而應該在生前做禮俗。

不要讓孝暗淡無光……

如果人們都把孝關注在生前,相信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也許會少一些傷害老人的行為,也會少一些空巢老人死後無人知的悲劇。因此,我們的孝應該讓生前的老人幸福:幸福於心。記得父親生前對我說:“真想把你們帶老一點,但現在拖累你們兄弟了……”如果按父親的這句話,相信他生前感受到我的孝,可是現在他能不能感受到我的“不孝”:因為他死後,我們兄弟並沒有把他的小陰亭放在祖母墓旁,而是單獨放在一個山頭——目的就是為了修建一座像樣的墓。不管如何,現在我十分羞愧:羞愧於在他生前沒有更好地孝敬他!也十分傷痛:傷痛於時空無法倒轉!

不要讓孝暗淡無光……

要讓老人生前幸福於心,其實很簡單,只要:少許物質的回報,大把精神的陪伴;少許憂傷的離別,大把快樂的團聚;少許無聊的吵罵,大把和睦的笑聲……這就是孝的大道:常在老人身邊,讓老人放心快樂。因此,在這裡祝天下老人們健康長壽!祝天下回家的人們路上平安!希望天下回家的人們都能給老人帶去一份孝心,一份健康,一份幸福!

不要讓孝暗淡無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