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29年,推動變法曲線救國,明朝脊樑張居正的首輔之路

提到張居正,人們對他的褒貶評價不一,有的人說他生活奢靡權欲熏天,有的人卻說他心為朝堂一往無私。之所以後世對他的歷史評價會產生如此兩個極端的角度,很大程度上與他一生為之奮鬥的變法有關。有的人說他借變法而打擊異己,有的人說他靠變法而一掃明朝積弊。

可見在變法面前,變法者的道路異常艱險,阻力異常之大。


忍辱負重29年,推動變法曲線救國,明朝脊樑張居正的首輔之路


其實對於張居正來說,他本來有機會可以變成像沈煉那樣,針對自己所見所聞的社會積弊以及朝廷中的嚴黨奸詐之人嫉惡如仇。但是張居正卻並沒有,為了達到自己心中革除積弊利民利國的夢想,他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曲線救國。

張居正從小天資聰慧、機敏過人。五歲時便能寫詩,十二歲時便參加童試。嘉靖十九年,十五歲的張居正便中舉人,二十三歲更是達到了平凡科舉人幾十年才能達到的夢想——高中進士,授庶吉士。


忍辱負重29年,推動變法曲線救國,明朝脊樑張居正的首輔之路


從小一路走來,張居正的讀書之路一帆風順,科場考場所遇之人也都是官場正直之人,湖廣巡撫顧璘更是囑咐其要樹立遠大抱負,長大做伊尹之人。因此耳濡目染,讀書入仕在張居正的眼中,就是為皇帝和朝廷鞠躬盡瘁,為天下蒼生行福祉之事。從小時候的學習到科舉成功入仕,正是這樣的環境深深的影響著張居正,也正是抱著這樣的夢想,張居正走向了大明官場,開啟了他的傳奇一生。


忍辱負重29年,推動變法曲線救國,明朝脊樑張居正的首輔之路


張居正初入大明官場擔任旁官的時候正是嚴嵩極其黨羽把持朝綱的鼎盛階段。年輕終歸氣盛,眼界和手腕尚未老練的張居正對於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廢弛看在眼裡,對於與嚴嵩同為內閣宰輔的老師徐階的無動於衷表示憤怒。於是一篇《論時政疏》成為了張居正進入官場後發出的第一聲,它詳細闡述了朝廷積弊的問題所在,系統概括了張居正的變法主張。

意料之中的,這些帶有有力吶喊的奏摺石沉大海,沒有得到嘉靖皇帝和嚴嵩內閣的回應,張居正與老師徐階請病假,離開京師回到了故鄉江陵。


忍辱負重29年,推動變法曲線救國,明朝脊樑張居正的首輔之路


與王陽明的經歷有些類似,同樣是因為奸詐之人位居權勢之位而離開京師悟道人生,張居正在休假的三年中深入家鄉基層,遊覽名人故居古地。正是這三年,張居正通過體察基層的一草一木,對於民間的“田賦不均、土地兼併”等問題有了新的認識,也在這個過程中,他漸漸悟出了老師徐階的“靜而不動”,心中的責任感讓他重返政壇。

嘉靖三十六年,張居正回到翰林院供職,如今歸來的他已從過去的鬱郁不得志的苦悶中日臻成熟,在政治的風浪中他效仿老師徐階,靜而不動,伺機而動。


忍辱負重29年,推動變法曲線救國,明朝脊樑張居正的首輔之路


張居正從小因為聰慧而名傳天下,其實對於張居正的才學和潛力,嚴嵩作為朝廷的首輔有著深刻的認識,對此,他也不時向張居正伸出橄欖枝。但歸來後的張居正一改過去對於嚴嵩嫉惡如仇的態度,他明白想在險惡的官場中有所發展,想把自己施政於民的理想抱負有所實現,想把革除積弊的變法施佈於天下,首要的就是要達到可以實踐這一切的高度,而這個高度的基礎就是時刻保全自己。


忍辱負重29年,推動變法曲線救國,明朝脊樑張居正的首輔之路


因此張居正在日常的工作中並不排斥和嚴嵩一黨的接觸,相反,在抱定堅定的理想信念下,張居正更小心地維護與嚴嵩的關係。也正因為在險惡的環境中處處左右逢源,張居正並沒有因為是嚴嵩政敵徐階的學生而被嚴嵩一黨所排斥,相反,在嘉靖四十三年,張居正進宮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張居正正式成為了裕王朱載垕,也就是後來的隆慶皇帝的侍講。擔任太子的陪讀老師對於張居正來說是官場中的重要一步,這為他打開了人脈,使他接觸了很多潛邸中的肱骨之人,比如未來與張居正共同推進改革的高拱。


忍辱負重29年,推動變法曲線救國,明朝脊樑張居正的首輔之路


嘉靖末年,張居正、高拱在內閣次輔徐階的帶領下,一舉擊敗嚴嵩一黨,張居正以裕王府大臣的身份,擢升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隨後又緊接著升為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從考中進士到達到施政於民的平臺高度,從一介對嚴嵩嫉惡如仇的莽撞青年到扳倒嚴嵩手腕老練的內閣成員,張居正整整度過了29年。這29年的漫長洗禮使張居正終於在昏暗的較量中“直上杆頭”,對於國庫空虛、邊防重患、百姓徭役繁重流離失所等等積弊幾十年的政治、軍事、財政、文化等問題可以一抒心中的塊壘。

變法大幕就此拉開。


忍辱負重29年,推動變法曲線救國,明朝脊樑張居正的首輔之路


正是因為近三十年的隱忍和不屈,造就了張居正一生為理想信念的“耿直”,這也正是在變法過程中面對種種非議和中傷,張居正不為所動,毅然決然地把變法的初衷和自己的理想貫徹到底的原因所在。

自隆慶至萬曆十年的十幾年中,張居正逐漸頂替了李春芳、高拱成為了內閣首輔,開啟了他漫長而又短暫的首輔之路。

“鳳毛叢勁節,直上尺杆頭。”張居正十三歲寫的詩句整整影響了他的一生,也正是因為這詩句中透露出的堅韌與正直使得張居正立於不敗,隱忍29年曲線救國,成為了萬曆初年不折不扣的時代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