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巖茶的世界裡,快出水和悶泡的這段懸案,有了明確答案!

在武夷巖茶的世界裡,快出水和悶泡的這段懸案,有了明確答案!

《1》

在巖茶文化重鎮,福州,喝巖茶,一律要用悶的。

有個認識很多年的姐姐,在南后街開了一家茶葉店,到她那喝茶,小有情調,在不怎麼忙的時候,一週總有兩個晚上往哪兒鑽。

但必須有個前提,茶得自己泡。

換姐姐泡茶,那就是悶泡當道,這敏感的味蕾,哪兒受得了。

N年以前,麻花反客為主,給姐姐泡了一次茶。

從注水到出湯,整個過程也就十秒搞定,她不免驚訝:“這麼快出水啊。你不怕茶沒味道嗎?”

當然不。

這一點,麻花對自己的買的巖茶品質和沖泡手法, 還是相當自信的。

這不,在座有位新手,在美女店家這兒當幫手,喝了麻花泡的茶,頻頻點頭:“香香甜甜,不苦也不澀,和我以前喝的巖茶都不一樣。”

快出水,有人歡喜,有人自然不喜。

在武夷巖茶的世界裡,快出水和悶泡的這段懸案,有了明確答案!

《2》

最開始,麻花提出巖茶沖泡要快出水時,許多人抱著懷疑的態度。

快出水,泡巖茶?

是的,就是泡武夷巖茶。

緊跟著的第二句話是:“這茶,會有味道?”

尤其是一些喝巖茶多年的茶友,一聽巖茶要快出水,只覺得嘴巴里要淡出*來。

覺得茶嘛,尤其是巖茶,就要悶,悶久一點,才有味道,快快出湯的茶,是沒味道的。

這一點,在武夷山更為盛行。

你隨便走進紅袍街的一家茶葉店,熱情好客的店家,會招呼你坐下,隨機開始泡茶。

注意看他們沖泡的手法,在注水後,必定不會第一時間出水,而是會讓茶葉悶泡一會兒,5秒、10秒、20秒……時間不等。

等到茶湯變成了醬油色,才會出湯。

若是你問一句:“出水這麼慢,不會苦澀嗎?”

店家會端起手中的主人杯,大聲啜一口茶,慢條斯理告訴你:“不會啊,這出水已經很快了,你喝喝看,不苦也不澀啊。”

看來,每個人對快出水的定義,都不同。

在武夷巖茶的世界裡,快出水和悶泡的這段懸案,有了明確答案!

在麻花這兒定義的快出水,是在出湯後,馬上蓋上蓋子,開口稍大,蓋子距離碗口約1釐米大小,讓茶湯以瀑布狀倒出,乾淨利落。

以環壁的方式注水,將條索徹底打溼,需要3秒左右,蓋上蓋子,倒出茶湯,等到大批量的湯水都倒入蓋碗後,這個時間持續約5秒。

待茶湯徹底瀝乾,再花2秒左右時間。

整個過程,持續約10秒。

這,才是真正的快出水。要是整個出湯過程要持續半分鐘,一分鐘,兩分鐘,哪裡配得上“快”字呢。

在武夷巖茶的世界裡,快出水和悶泡的這段懸案,有了明確答案!

《3》

為什麼巖茶要快出水沖泡?

目的是為了泡得好喝。

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酒茶,在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後,茶也從原本的生活屬性,漸漸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

在這追求的過程中,人類發揮“食色,性也”的天性,務必讓喝茶變得更加輕鬆愉悅。

在探索的過程中,快出水這一項,被發現,挖掘,發揚光大。

尤其是內在物質充足的巖茶,用快出水更為熨帖,可讓巖茶展示最好的芳華。

物質充足的巖茶,就像是一個充滿能量的火球,你要讓它一點一點將熱量散去,而不是一下子引爆它。

快出水,是循循善誘的一種沖泡方式,每一次沖泡,讓物質釋放部分。

這釋放的部分,足以滿足我們的味蕾。

要是改用悶泡的方式泡茶,則會導致這充足的能量,過度釋放,大有燎原之勢,將失去控制。

這濃烈的湯,未必適合你的胃口,要是口味清淡,之前沒有喝茶經驗的茶友,反而會被巖茶的味道所傷害。

物質充足,是把雙刃劍,重點就在於泡茶者如何運用。

用快出水,才可以成為陽春白雪一般的茶。

若是悶泡,這高含量的物質,將成為殺傷性“武器”。

在武夷巖茶的世界裡,快出水和悶泡的這段懸案,有了明確答案!

《4》

為什麼有人喝茶,就喜歡悶一悶?

但凡買到過真正品質好,內質充足的武夷巖茶的茶友,在聽說過快出水的好處後,勢必會嘗試一番。

驗證快出水好喝,還是悶泡好喝,不過是一泡茶的代價。

但這很有可能會改變你未來的喝茶方式。

這不,就有許多的茶友“迷途知返”,聽說了沖泡巖茶還有快出水這波操作後,都回家踐行一番,而後發現,這快出水的茶湯,果然符合自己的口味。

茶喝著香,味道也不再特別濃烈,甚至那塵封許久的巖茶,又能重見天日,重回茶桌。

從此,也加入了巖茶沖泡要快出水的行列。

真金不怕火煉。

快出水的好處,唯有使用過的茶友才知曉。

不過,也有部分的茶友,仍舊堅持自己悶泡的方式泡茶。

而這部分選擇悶泡的茶友,有共性。

沒坐杯和悶泡,反而覺得少了點什麼。

在武夷巖茶的世界裡,快出水和悶泡的這段懸案,有了明確答案!

第一種,是茶齡老的茶友。

這部分茶友,有著十年、二十年的喝茶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味蕾經過不斷地使用,漸漸失去了敏感度。

就像是在溪流中的石頭,經過多年的打磨,早已沒了稜角,變得圓滑。

失去敏感度的味蕾,唯有濃烈的滋味才能喚起痛點,引發神經的興奮,才會產生喝茶的愉悅感。

這部分茶友,早已習慣坐杯。

在武夷巖茶的世界裡,快出水和悶泡的這段懸案,有了明確答案!

第二種,是長期抽菸的茶友。

菸酒不分家,有抽菸習慣的茶友,同時也有喝茶的喜好。而這部分茶友,也是“重口味”的一種代表。

在每天的吞雲吐霧之下,味蕾都承受著煙霧的刺激,漸漸地失去了知覺,好像在舌頭上覆蓋上了一層不通風的塑料膜,對外界的味道,難以準確感知到。

這類茶友,也需要重口味的茶湯刺激,否則也無法體驗喝茶的愉悅感。

可能對這些茶友而言,快出水的味道,仍舊撓不到興奮點。

故而,他們才喜歡將茶悶著喝。

在武夷巖茶的世界裡,快出水和悶泡的這段懸案,有了明確答案!

《5》

什麼樣的巖茶,需要悶一悶才有味道?

真正好茶,它是不需要悶泡的。

唯有那些內質不充足的巖茶,才需要悶泡。

這些內質不充足,是先天缺陷,也是後天不足。

先天缺陷,在於生長環境不好,土壤板結嚴重,無法積累充足的物質,這樣的茶,通常泡不出好味道。

又或者是在製作時,焙火太高、太猛,物質消耗大半,茶葉還“焙死”了。

它們只能變成養分大量損失的“殘廢茶”——沒有了花香,茶香也很弱。湯水寡淡,跟白開水沒區別。

養分僅存了一點點,隨便用開水泡,當然泡不出來。

於是只能用力悶,沸水悶個三分鐘,再出湯。嗯,持續浸泡這麼久,持續加熱這麼久,終於有一點兒味道了。

至少比白開水好多了。

要是真正好茶,用這種殘酷的方式沖泡,那將是舌頭的一場災難。

好好的茶,因為不當的沖泡方式,反而又濃又稠還苦,當然會影響這款茶在茶友心目中的形象。

在武夷巖茶的世界裡,快出水和悶泡的這段懸案,有了明確答案!

《6》

巖茶要悶一悶才有味道,才夠勁。

其實,這是沒喝到好茶的人,共同的一個認知。

真正的好茶,是極醇厚,極綿軟,極香甜,極有勁道的。

就算5秒出湯,10秒出湯,也一樣滋味豐富,層次多變,花香落水,水中含香。香清甘活,一字不落被體會到。

喝茶,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要是你長時間用悶泡的方式喝茶,接觸到茶湯濃而苦澀,味蕾被刺激、收縮,久而久之,將會失去敏感度,漸漸地味蕾只能在更濃烈的茶湯刺激下,才會有所反應。

反之,你接觸到的茶湯,是輕柔的、清甜的、稠厚的,茶湯在嘴裡,好像羽毛般柔軟,放鬆而舒服,好像在做SPA。

這樣,你的味蕾將保持敏感度,喝到不好的茶,也能快速做出反應,好似雄鷹的眼睛一般,犀利。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味蕾,還需好茶養。

版權聲明:本文歸巖茶課堂(yanchaketang)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