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今天是清明小假期最後一天,網上一則新聞又刷了屏,其中細節引人深思。

“當祭掃者在墓前獻上鮮花果品時,墓園內一角,一名中年男子等待觀望著。待祭掃人離開,這名男子迅速將三輪車開到墓前,收起祭品,離開墓園。隨後,菊花被擺上路邊的祭品攤,以15元一枝的價格吆喝出售。”新京報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清明期間,北京非市屬公墓存在盜賣祭品現象。參與盜賣的多是附近村民,組成團伙分工行動。

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4月5日上午,德陵公墓,前來祭掃的人將供品切開,把花瓣掰碎,避免被別人收走。 新京報實習生 陳婉婷 攝


對於這種情況,公墓管理方解釋稱,這種情況由來已久,盜賣人不好辨認,日常巡視人手不足以控制,管理起來難免掣肘。

曾在北京市殯葬管理部門負責相關工作的黃峭泉透露,目前北京33家市屬經營性墓園均有保安24小時巡邏,盜賣祭品情況幾乎絕跡,然而非市屬公墓在這方面的管理則有待提高。

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4月5日下午,德陵公墓,一女子將墓碑旁的花束收走。新京報實習生 陳婉婷 攝

其實,盜賣祭品的事件並不少見,早在10年前就有媒體報道過:

揹著編織袋在陵園假裝掃墓,趁人不注意就順手牽養偷走已祭掃過墓碑上的綢帶、鮮花等物品。漢陽工商執法人員在扁擔山陵園墓區巡查時,發現了幾位專幹此生意的外地婦女。

這些人一般在早上7點之前和或下午6點以後,隨祭祀者混進入陵園偷取系在墓碑的祭祀綢帶,然後回家用電熨斗熨一下,再拿到陵園周邊變賣。即使經過簡單加工,但還是看得出來。與新綢帶相比,成色稍舊,綢帶邊沿有很多綢須,有的沒有黃色包裝標籤。


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資料圖:鳥瞰一座墓園。 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


此前也有報道稱,長沙市一墓園管理處收到反饋,墓位上放置的清明球、鮮花等祭祀物品“不翼而飛”。為此,工作人員蹲守至晚間,發現兩男兩女悄悄潛入墓園內。蹲守人員看到4人盜取墓位上的祭祀物品,立刻將其當場擒獲。

經詢問,4人承認了曾於晚上潛入墓區盜走鮮花和清明球,作案後還將物品拿去售賣的事實。隨後,4人被扭送至派出所。


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墓園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對於這種行為,網友都認為,倒賣祭品的行為令人不齒,太缺德!


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有網友建議,為了防止祭品被盜,祭拜完後最好將食物、鮮花等拿走,或者把這些祭品掰開,揉碎...


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也有網友表示,雖然盜賣祭品可恥,但用過的祭品若無人管理也是一種浪費,甚至還汙染環境。


祭掃者前腳剛走,祭品就被人偷拿賣掉,什麼路數?


對此,你怎麼看?

來源:綜合新京報、長江商報、瀟湘晨報及新浪微博網友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