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姓氏》潮汕薛姓據記載是有福建莆田、漳浦入潮

潮汕薛姓

薛氏始祖——奚仲

《潮汕姓氏》潮汕薛姓據記載是有福建莆田、漳浦入潮

薛姓從福建兩路入潮,分居潮州湘橋潮安湖南普寧揭陽等地,人口超1.5萬。

薛姓之源有二:

(1)《廣韻》:夏禹封顓頊的後裔奚仲於薛(今山東薛城),以國為氏。

(2)《吳錄》:齊田嬰、田文封於薛,二人之子孫均以邑為氏。古代家族在河東郡。樂昌《薛氏族譜》:“南方薛族,則由唐末黃巢之亂,其族有避亂而南徙於福建寧化石壁鄉者”。寧化鄰接江西省,後薛氏東徙至福建省東部沿海莆田,再由莆田入潮。

薛氏入潮,普寧南城村、平薛村只標“從福建省遷此”,故本文取薛姓入潮路線有二說,即:

第一,從福建莆田入潮。(1)潮安縣庵埠鎮薛隴,南宋初,薛伯肇從福建莆田遷此,現人口3800多。(2)饒平聯饒鎮群力,創於明朝中期,薛姓人口約200人。(3)潮陽峽山鎮溝頭村,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薛伯肇裔孫由薛隴遷居至此創村。其餘薛姓屬散居不贅。人口共計2719人。潮陽薛氏布點9個。(4)揭陽縣城西門薛厝巷,為薛侃後人第宅,約40人。潮州城內也有薛厝巷,內有薛僑府第,因時代推移,族人分散,人數難考。

第二,從福建漳浦入潮。普寧裡湖鎮松柏圍,明末薛氏從漳浦遷此,因周圍古松翠柏參天,故名。該村薛氏約900人。綜觀上述薛氏入潮,布點16處,人口共計9065人。

入潮薛氏,主要佳話有二:

其一,“公永藏神”。薛侃(1486—1545)薛隴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累官行人司行人、行人司司正等職。當時嶺南的學術風氣、王漸逵於《行人司正薛侃墓銘》文裡指出,是“唐有曲江,宋有清獻,勳業雖敷,道況未衍。赫赫白沙(指陳獻章),起泛江門”,但未潤潮土。薛侃師事王陽明,宗“致良知”說,經其講傳、王學盛開嶺南。故王漸逵於“墓銘”裡讚道:“惟公之生,屹於海濱。陽明宗旨,獨得其真。名光宇內,德啟後人”。薛侃後隱居中離山,與士子講習不輟。故王漸逵於“墓銘”結語曰:“惟彼桃源,公永藏神”,這個“神”就是超自然的人格和意志的力量。遂成薛氏姓史佳話。

其二,“三鳳齊鳴”。薛隴村西有飛鳳山,又名鳳隴。薛侃弟僑與侄宗鎧同登明嘉靖二年(1523)進士。三薛傳授王陽明之學,史家譽為“嶺表之宗”。由於三薛科甲濟美,理學忠臣,故時人有“三鳳齊鳴”之譽。正是:莆田分支源流遠,三鳳齊鳴韻譽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