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蓮花池”何處是?

“武城蓮花池”何處是?

1:龍王嘴 2:軍營西堤 3:小鹼場地 4:大鹼場地 5:蓮花池

在德州新聞網之“武城龍王嘴”、“武城西沙河風物”和大眾論壇之“武城蓮花池”中都有署名文章這樣介紹:“武城地方誌記載:蓮花池是武城南部著名的大窪地,水澤沼地,是由黃河氾濫的靜水沉積而成,呈蝶形封閉狀,後常年積存漳衛河水形成。該水域北自武城縣楊莊鄉的黃溝、閻溝村,南至夏津縣的二屯、夏莊一帶。西自武城縣的呂窪村,東至大、小十八戶一帶。該地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2公里多,池底海拔高度28米,總面積8平方公里多,夏津、武城各佔一半。因隋末漳南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在這一帶養兵,在此水域大栽蓮藕而得名。”

據實地調查可知,以上介紹有諸多方面值得商榷。

一、 該區域是呈碟狀形的南略高北較低的廣闊窪地,是周圍十幾個村子賴生存的大片耕地,沒有任何文獻記載該地域曾為湖、河水面,稱該區域為“水域”是錯誤的。(水域:指海、河、湖從水面到水底的一定範圍。)稱該十多平方公里區域為“蓮花池”更是無據的,荒唐的。北面楊莊一線的人們稱之為“南大窪”,南面二屯、夏莊一線的人們稱之為“北大窪”,西面渡口驛、呂窪一線的人們稱之為“東大窪”,東面軍營、李莊一線的人們稱之為“西大窪”。大窪地和水域是兩個不同概念的地形名稱,就像馳名全國的“恩縣大窪”,除人為滯洪時外,從沒有人稱“恩縣大窪”區域為“水域”。同樣,當地人也從沒有稱過楊莊南大窪為“蓮花池水域”。

二、四至不對。從以上地形圖可知,此大窪北面在楊莊、隨莊一線(現舊城河以南1957年前有數百畝屬三楊莊耕地,1958年“一平二調”後此處耕地才劃歸河南幾個村),南面在二屯、夏莊一線,西面在渡口驛、呂窪一線,東面在大十八戶、李莊、軍營一線。黃溝、閻溝、勾莊三村以南是大、小十八戶兩村。黃、閻、勾三村在軍營東北方,夏莊官溝之水只是由此三個村莊前面經過而流入沙河,它們與大窪四至無關。故稱“該水域北自武城縣楊莊鄉的黃溝、閻溝村”是錯誤的。

三 、楊莊南大窪裡有“蓮花池”嗎?有!在哪裡?軍營村西。

出軍營村往西不遠,有一條南北方向的土崗(現已不明顯),這就是軍營西堤。土堤往西的地勢明顯比堤上地面低窪很多,此處當地人稱為“小鹼場”。“小鹼場”的西邊有一片顯著明顯的略西南東北走向的窪地,此窪地東西向較窄,南北向較長,面積約有一、二百畝左右。這裡就是聞名遐邇的“蓮花池”(圖中紅色長圈)。該窪地裡曾栽過蓮藕倒有傳聞,至於隋末竇建德是否曾在此養兵種藕之說卻無人知曉。

蓮花池的西面緊鄰清乾隆元年竣工的“夏莊官溝”,有現今仍矗立於軍營村中的“龍王嘴’”石碑為證。夏莊官溝的西邊一帶是當地人稱為“大鹼場”的地域,有數百畝之廣。雖然現今已是米糧倉,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除能生長紅荊條子和枸杞外,是一片白茫茫寸草不長的鹽鹼地。

軍營村西面的“西堤”、“小鹼場”、“蓮花池”、“夏莊官溝”或“溝子”、“大鹼場”這些地域名,時至今日,大、小十八戶、軍營、李莊等村的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對這些地名人人皆知,脫口而出。

蓮花池一帶現屬於小十八戶村民之耕地。“蓮花池”之地名、方位、高程(26米上下)、面積等,皆標在武城縣水利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繪製的武城縣某地形圖中,以前各鄉鎮水利站都有此圖,一查便明。

四、把楊莊南大窪說成是“武城蓮花池”或“蓮花池水域”的低級錯誤,本不應發生,更不應發生在某級政府或某名人口中、筆下。為此,勸君對於凡屬自己不太清楚的問題,都要認真地實地瞭解一下為好,不要隨便人云亦云鸚鵡學舌,或在一些無定論的“文獻”裡忙忙碌碌地當“文字搬運工”,還抬來扛去地到處去推銷,挨累不討好,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