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別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智享·樂見


在上期推送中,我們一起分享了《弟子規》中“信”的第7、8小節,今天我們將繼續分享“謹”部分的其餘內容。



見人惡,即內省。

看到別人有不良的行為,自己也應該反省。

有則改,無加警。

如果自己也有這樣的行為要改正,如果沒有應該警惕。


昨天我們已經用社會比較理論來解讀了通過與別人進行對比來自我完善的方法。不過我們其實在生活中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別人太過嚴厲而對自己寬容,就是俗話所的嚴以律人,寬以待己。

//

別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


不過在心理學上還存在著一種叫做“觀察者偏差”的理論,即因為觀察者自身的動機、立場、環境等原因,無法得出客觀公正的結論。比如說同樣的一件事,別人做錯了你會認為是他自己的能力不夠,但是如果是你自己做錯了,你可能就會為自己找很多借口來開脫。這種歸因誤差通常是帶有自利性的,所以也更容易讓我們對於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

在工作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一家公司規定員工不可以遲到早退,但是總是有那麼幾個員工不能嚴格執行,他們不是說堵車就是說生病,要麼就是抱怨公司制度太嚴格上班太早,但從來沒有想過是自己睡懶覺出門晚導致的。直到有一天公司的領導也很晚才到崗,員工們就紛紛指責領導沒有以身作則,卻忘了自己也常常遲到。

作為管理者首先應該成為了一個良好的榜樣,起碼在各項製作的遵守上要比員工做的更好,這種行為上的以身作則要比其他任何方法都能夠產生更好的效果。不然如果領導者都不能帶頭去執行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又怎麼能夠指望自己的下屬和員工去遵守呢?如果管理者自己做得很好,即使沒有嚴厲的懲罰措施也不需要耳提面命,員工也會自然而然地向管理者看齊。

另外對於別人我們也應該多一份寬容和理解,完美主義不能用來要求別人,而應該用來要求自己,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眼睛看到別人的過錯,先想到自己進行反省,而不是先去指責別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唯德學,唯才藝。

只有品德學識,和才華技能。

不如人,當自礪。

比不上別人的,應該自我激勵、自我磨礪。

若衣服,若飲食。

衣服和飲食這樣的事情。

不如人,無生戚。

比不上別人的,也不要不滿。


知識是沒有邊界的,有邊界的是個人的知識水平,所以要活到老,學到老。看到比我們知識更加豐富,品德更加高尚的人,應該先想到的是敬仰,然後去努力學習,而不是去嫉妒或者自卑。短暫的落後沒有關係,可怕的是自怨自艾拒絕進步。與品德相比,衣服飲食這些外表上的東西應該放在後面。

//

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需求

//


追逐知識和追逐物質是完全相反的,追逐知識,你會逐漸感覺自己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飽滿,但是追逐物質,卻會讓你感覺自己越來越空虛。因為追逐知識是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的,你每多積累一份知識,它都會轉換成你的財富;而物質則相反,它對於你沒有任何增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錢財乃身外之物。

幾十萬的鋼琴和幾千塊的鋼琴對於一個不會彈鋼琴的人來說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因為你不會因為買了一架天價鋼琴就一下子成為鋼琴家,仍然需要按部就班地去學習和練習。但是一個鋼琴家卻能夠用幾千塊的鋼琴彈奏出優美的樂曲,這就是德學和才藝帶給他的東西,是光靠物質堆砌無法得到的。

這幾年小額貸款的問題十分嚴重,尤其是一些大學生、年輕人常常因為想買一雙球鞋或者一部新款手機而欠下鉅額債務搭上了自己原本十分光明的未來,甚至有的還失去了生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慾望是無限的,一旦我們的精力被這些物質上的東西所佔用,那麼我們就會陷入一種患得患失的狀態之中。每個月都有新手機、新的衣服、新的美食、新的遊戲面世,哪還有時間留給學習和自我提升了呢?

物質的提升帶給人的快樂是短暫的,比如你刷卡和收快遞的那一刻是最開心的,但是可能過幾天之後你就再也想不起當時的情緒了。但是知識和品德上的提升卻能夠給人帶來長久的喜悅。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用自己的問題解決問題會使人感到最大的快樂。因為你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回報,自己織一件毛衣和去買一件成品毛衣的區別就在這裡。我們不應該忽視物質,但是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不要被物質所奴役。

《弟子規》中“信”的部分一共15小段180字,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第9、10、11小段共36字,接下來我們還將陸續分享《弟子規》的其他內容,請大家關注我們的圖文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