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讓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到主動下野,蔣介石究竟打著什麼算盤?

1948年10月15日,錦州失陷,國民黨軍隊在東北敗局已定。為挽回中原戰場的頹勢,蔣介石終於同意了白崇禧“守江必守淮”的作戰方針,提出讓白崇禧再兼任徐州“剿匪”總司令,給予他統一的指揮權。

白崇禧又拒絕了!原因很簡單,當時國民黨軍的兵力已經被一字排開在隴海線上,白崇禧認為一旦徐蚌會戰打起來,主力無法輕易後撤保衛淮南,必敗無疑。而且白崇禧懷疑這是蔣介石設的一個圈套,等到兵敗之時,就把全部的責任推到自己身上。就衝這一點,這徐州“剿匪”總司令也不能接。

從不讓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到主動下野,蔣介石究竟打著什麼算盤?


見白崇禧不接任,蔣介石以為白崇禧是因為副總統李宗仁在從中作梗,故意拆他的臺。於是下令給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制定一套暗殺李宗仁的計劃。

當特務們在李宗仁官邸外潛伏了兩個月後,卻突然接到了蔣介石的撤退命令。而蔣介石不僅撤消了對李宗仁的暗殺令,還突然熱情的邀請李宗仁到他的官邸談談心。

從不讓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到主動下野,蔣介石究竟打著什麼算盤?


在討論了一番當前形勢後,蔣介石自顧自地說:“我看我得退休,由你頂起這個局面來同共產黨講和。”李宗仁聞言大驚,說:“這局面你都幹不了,我如何頂得起!”這可諷刺了,大半年前,也是這間屋子,蔣介石在這勸李宗仁放棄競選副總統,大半年後,卻在這勸李宗仁代替自己當總統。

原來這個時候的蔣介石不僅在戰場上一敗塗地,也失去了美國人的支持,美國駐華大使館甚至放出風來,說:“南京政府今後唯一的出路是與共產黨和談,而蔣介石下野是進行和談的前提條件。”沒有美國的支持,蔣介石不僅要輸掉戰爭,而且他的總統寶座也沒法坐穩了。此時,蔣介石不得不考慮“下野”的問題,放出口風,試探李宗仁的態度。

從不讓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到主動下野,蔣介石究竟打著什麼算盤?


李宗仁這邊還沒同意,蔣介石那邊要下野的消息已經傳遍海內外。白崇禧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12月24日,在漢口的白崇禧發出《亥敬》電致蔣介石,字裡行間說的都是停戰和談,但潛臺詞卻是在告訴蔣介石——你趕緊下臺吧。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發表了《引退謀和文告》。但是文告中,李宗仁的稱謂不是總統或繼任總統,而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代總統。這個稱謂讓白崇禧非常不滿,他已經從這個稱呼中看出了情況不妙。果然,蔣介石剛下野,立馬就回到溪口老家裝上七部電臺,在幕後遙控全局。明著說五年不再幹政,讓桂系的人去與共產黨謀和,暗地裡卻藉此拖延時間把大陸的黃金與軍事裝備全部運往臺灣,還順水推舟把國民政府的爛攤子丟給了桂系。

從不讓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到主動下野,蔣介石究竟打著什麼算盤?

黃紹竑


1949年4月1日,以黃紹竑為首的代表團,前往北京與中共和談。國民黨方面提出雙方劃江而治。兩週後,黃紹竑帶著擬好的《國內和平協定》返回了南京,並轉達了中共方面的意思,解放軍政治要過江,軍事也要過江,但可以為桂繫留有十分寬廣的出路。李宗仁看了這樣的和談條件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白崇禧卻強烈反對。

白崇禧是想先逼著蔣介石下野,然後由他和李宗仁來指揮再把內戰打下去。在白崇禧的極力反對下,4月20日,李宗仁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國共談判破裂。

從不讓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到主動下野,蔣介石究竟打著什麼算盤?

這個時候,解放軍百萬大軍已經隨時準備渡江南下。直到此時,李宗仁、白崇禧等才發現,自己能指揮的就只有桂系的三十萬兵力,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一個也不聽調遣,白崇禧這才知道自己已無力迴天!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明天的大揭秘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