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赚钱的,就别玩朋友圈了

只想赚钱的,就别玩朋友圈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

你的微信突然会收到一条请你去吃酒的邀请。

这个人和你只有一面之缘,平时从来没有一个短信,一个电话,交情也不深,也没有人情上的来往。

像这种情况你会不会去?

反正我是不会去的。

因为,这种人他在利用彼此一点点的交情,考量你的善意。

这种人是微信里的另一类“商人”,他把一点微薄的信任当成了“商品”,用看似合理的方式,裹挟进点星情感,强势成交。

可我不觉得这是一种高明的“成交”。

我并不主张把人情当成一种交易,我更倾向于把精神和物质上的交流当成一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者本质上都是一种成交。

我们沟通感情让彼此增进友谊

我们交换商品让彼此获得收益

我们交流思想让彼此获得成长

有人交往的地方就逃不掉彼此的成交。

当然,我更愿意去解决一个正面的问题:比如如何在线上(微信)促成良好的成交?

1

体现你的真实

真实产生安全感,它是信任的基石,也是成交的必备条件。

试想,你会去向你微信只知道发广告的“机器人”去购买商品吗?

淘宝有支付宝的信用担保,所以你可以放心大胆地购买。

可以说,要想在微信上销售商品,“露脸

”是必须的。

只想赚钱的,就别玩朋友圈了

时不时刷刷存在感的微商,更容易产生成交。

你就是你产品的最好代言。

当然,真实还体现在你所出售的商品上。你的选品一定是经过你自己精挑细选的,品质是过硬的,可靠的。

2

表达你的真诚

我理解的真诚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实(这一点在上面已经说了),二是,诚实

真诚是真实世界的情感升华。真诚能为信任加分。

以诚学习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

用你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

表现在:

不随意夸大商品的功效;

不许诺无法达成的承诺;

不逃避产生的各种问题;

3

感知你的温度

在门店里,客户进门我们都会报之以微笑,道一声问候,然后递上一杯茶水。

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话,就是在展现你的温度。

只想赚钱的,就别玩朋友圈了

在线上也是一样的。

你可以通过对微友主动的表达让别人感知你的温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他人(比如长辈、幼儿、同事、朋友等等)的表达让别人感知到你的温度。

线上温度是通过电波传递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都是它的表现形式。

4

良好的互动

微信就是一个线上的社交场,有主人,也有客人,有同乡,也有好友……

客人“家里”搞事情,老乡“家里”出状况,同乡“家里”收成了,好友“家里”有喜了~如果放在平时,你绝不会袖手旁观。

朋友圈的每一种表达都是对方一种心理状态。哪怕是对方没有发送一条朋友圈,也表示了一种可能的状态。

定期或不定期的互动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

5

凸显出价值

有了上面三点作为基础,想要在合适的时候达成良好的成交,不能缺少价值的传递。

在微信里面,价值的传递表现为两个层面:价值的认同、感知使用价值的过渡

前者通过文字、图片等的表达,让他知道我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为什么能够帮他解决问题、解决哪些问题(痛点)和带来的哪些好处

后者更多体现的是支付和物流的便利功能示范与使用售后服务等实际问题的解决。统称为良好的售后服务

6

做优质人设

有一次我讲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发朋友圈就好比放一部自己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

我们谁也不知道《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我们通过一集一集地追剧,让我们对孙少安这个人物有了更立体的了解。

只想赚钱的,就别玩朋友圈了

在电影界,一直都有这样一个现象。比如我们接受了《还珠格格》中容嬷嬷“恶人”的形象,她再演其他角色,我们脑海里依然会闪现她“恶人”的形象。这样的演员还有很多,比如王宝强傻傻的形象,比如郑伊健古惑仔的形象,比如“聂小倩”王祖贤,比如游本昌的济公形象……

只想赚钱的,就别玩朋友圈了

在微信里,你要塑造怎样的主角,完全由你决定。

你想成为一个理性的人设,别人眼里你就是一个理性的人,你想成为一个感性的人设,别人眼里你就是一个感性的人。

当然,建立良好的人设,正能量一定比负能量的形象更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但如果你只想做一个拿“人情”作为成交的商人,那对不起,请你别玩朋友圈!

► 本文作者:大牛,一路阳光知识星球星主,国家认证电子商务师,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双学士,12年营销、企业管理经验,擅长:个人与企业品牌打造、微信互联网营销、自媒体运营、精准营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