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麴是怎麼做出來的?

小黑156927073


酒麴的製作主要有以下步驟:

1、首先要準備做酒麴需要的小麥,然後用清水淘乾淨,把小麥裡的雜質清理乾淨,放在外面把水晾乾。

2、等小麥在外面曬乾了之後,收回來,用碾碎機吧小麥碾碎。不需要太精細,差不多半個就可以了。若是在農村裡,有那種很老的石磨,用那個也是可以的。

3、在市場上可以買到成品酵母,然後把酵母用清水泡數個小時之後,把它跟碾碎的小麥和在一起,攪拌均勻。用手把他們捏成圓形,但注意不要太乾了,也不要太溼,溼度就行。

4、把麻繩鋪在曲模底部,記住,一定要縱橫交錯。然後把麻葉也鋪在上面,要記得均勻些,大概6到7層。墊底的葉子要選得大些。

5、把原料填滿曲模,記住一遍填,一遍用力按壓,這樣才能讓攪拌之後的原料做成的酒麴密實些。但切忌不要過於厚實。

6、按照步驟全部做好了之後,就可以密封了。再在最上面均勻的鋪上麻葉,連同之前鋪好的,一起用麻繩捆綁結實。一定要綁緊了。

溫馨提示

1、在製作酒麴的時候,一定要用麻繩,麻繩可以發熱,幫助發酵;而且新鮮的麻繩在曬乾後還能收縮,這樣麥曲在發酵過程中體積變小,也不會鬆掉。

2、在封裝的時候,一定要密封,而且要暴曬,但不能淋雨。等待大概一個月左右,就發酵成功了。


易食聯盟


大麴酒和小曲酒生產中,分別要以大麴和小曲作為糖化發酵劑。制曲方法各不相同,現在分別以汾酒麴和藥小曲為例作一簡單介紹。

一、汾酒麴

製作方法:

1.原料粉碎:把大麥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勻粉碎,要求通過20孔篩的細粉佔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勻,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為36~38%,要求踩的平整,飽滿。

3.入房排列:曲室溫度預先調節在15~20℃,地面鋪上稻皮,把曲坯運入房中排列成行,間隔2~3釐米,每層上放置蘆葦稈,再在上面放置一層曲塊,共放三層。

4.長黴:將曲室封閉,溫度會逐漸上升,一天後曲坯表面出現黴菌斑點,經36~37小時,品溫升到38~39℃,應控制升溫緩慢,使上黴良好。

5.晾黴:曲坯品溫升至38~39℃,打開門窗,揭去保溫層,排潮降溫,並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開間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長,使曲坯表面乾燥,固定成形,稱為晾黴。晾黴時,不應在室內產生對流風,防止曲皮乾裂。晾黴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層分別由三層增到四層和五層。

6.起潮火:晾黴後,再封閉門窗進入潮火,品溫上至36~38℃,進行翻曲,曲層由五層增到六層,並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晝夜門窗兩封兩啟,品溫兩起兩落,經4~5天曲坯38℃逐漸升到45~46℃,進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層。

7.大火(高溫)期:這時微生物菌絲由表面向裡生長,水分和熱量由裡向外散失,可開啟門窗調節品溫,保持44~46%的高溫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結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後火期:曲坯逐漸乾燥,品溫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後火期3~5天。

9.養曲:後火期後,為使曲坯繼續蒸發水分,品溫控制在28~30℃進行養曲。

10.出房:把曲塊出房,堆成間距10釐米的曲堆。

二、藥小曲又名酒藥或酒麴丸。它是以生米粉為原料,添加中草藥粉和種曲母製成的。

製作方法: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時備用。

2.粉碎:浸泡後的大米粉碎成米粉,並用180目的細篩進行過篩。

3.配料接種:以3/4的米粉用於做坯,餘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藥草粉用量為酒坯粉量的3%,陳曲粉為2%,水為60%,相混拌勻。

4.製坯:拌勻後製成酒餅,切成2釐米大小的粒狀,並用竹篩篩圓成酒藥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滾上一層細米粉,並控制酒坯含水量為46%。

6.培曲:室溫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養20小時後,黴菌菌絲生長旺盛,品溫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過37℃,24小時後,為了促使曲壞中酵母繁殖,室溫應控制在28~30℃,品溫在35℃以下,保持24小時。入房共48小時後,品溫下降,曲子成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後在烘房乾燥或曬乾,貯藏備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ceb0009113cceaf24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