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為什麼需要錢?

見微而知著


打仗就是消耗,消耗人力物力,而人力物力沒有哪一樣不需要經濟支撐。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也早已進行過形象的描述,即“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當兵的是人,是人就要吃飯穿衣,吃不飽穿不暖,忍飢挨餓受凍的打仗,這戰鬥力能強到哪裡去?武器裝備不是擺設,要有彈藥,要有油料,打不響、打不猛,開不動,開不快,這戰鬥力能強到哪裡去?

抗美援朝戰爭給我們上了最好的一課,志願軍的技術裝備落後、後勤保障薄弱,完全無法和美軍相提並論,能夠取得那樣的戰績,精神力量、戰鬥意志、勇於犧牲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每一個士兵,對於他的母親來說就是全世界。我們總不能老用人力來彌補物質的短板吧?

歷史的車輪行駛到1979年,要教訓一下南邊的東南亞小霸,同時摸摸北邊毛熊的底,打狗給主人一點顏色看看。這一仗,從當時看來是解放軍歷史上最富裕的一仗。很多人喜歡吐槽這場戰爭,說得好像一無是處,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凡此種種,只能證明他們自己的無知,僅此而已。1979年的時候我們國家結束文革不久,剛剛轉移工作重心開始改革開放,仍然很窮。但是對於這場有55萬部隊參加的中等規模局部戰爭,是真正花了大力氣的,後勤保障保證了部隊作戰的需要,不能說優秀,起碼是合格的,“禮拜攻勢”徹底成為了歷史。閒話到此為止,下面用數據說明問題:

給養保障:作戰中,除了高平方向121師曾經失去後勤保障一個星期之外,大多數部隊不存在斷糧、沒飯吃的問題。由於戰鬥激烈、氣候較熱,部隊吃不下乾糧,喝水困難。55軍各級軍需部門想方設法為部隊供應麵包、罐頭、水果、蔬菜。整個戰役期間共前送麵包39100多斤,水果罐頭15萬瓶,水果10萬斤,蘿蔔2萬斤,前沿部隊非常歡迎。廣州軍區三個軍在28個作戰日中,有17天吃上熱食,保持了部隊的營養和體力。

丟扔被裝物資:看清楚,是丟扔,廣西方向40萬件,雲南方向24萬件,包括單衣、罩衣、棉衣、絨衣、蚊帳、棉被、解放鞋、雨衣等。

彈藥保障:消耗炮彈:106萬發。消耗子彈:5500萬發。以41軍為例,該軍28天戰鬥的彈藥消耗量相當於4年解放戰爭的總和,平均每消滅1個敵人消耗槍彈930發,炮彈20發。全線彈藥消耗量只佔全部彈藥供應總數的六分之一。

油料保障:平均每天1700多噸,是抗美援朝時期的八倍多。

運輸保障:除了各部隊隊屬汽車分隊之外,總部和兩個大軍區在前線集中了12個汽車團。廣州軍區前指掌握7個團,1個運油營,共3600餘輛汽車,出車76000餘臺次,完成了前運後送任務。

衛勤保障:送團以後傷員死亡率為3.17%,比抗美援朝5.66%下降了2.49個百分點。雲南方向一線手術率為61.4%,廣西方向為56.5%。首次在戰爭中運用直升機搶救傷員,共出動直升機118架次,運送重傷病員574名(廣西549名,其中4名病員),除一名胸腹部重傷伴有腎衰的傷員亡於途中外,其餘均安全抵達後方醫院。

1984年7月12日老山前線船頭地區打敵加強師規模反撲,是解放軍戰史上火力最猛烈的一仗,16個小時發射各種炮彈1261噸,殲滅越軍3000餘人。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南疆烽煙十年


不說打仗為什麼需要錢,我先談談打仗多燒錢。

伊拉克戰爭美軍花費7630億美元,以當時匯率大概是六萬兩千多億人民幣,假設燃燒一張百元鈔票要五秒鐘,那麼伊拉克戰爭的花費足夠你燒三百六十多萬天,即近一萬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破壞了之前人類幾千年生產總財富的34.17%


美軍一年的子彈和炮彈錢等於緬甸的國民生產總值。

你如果在世界五百強中層領導位置上被一枚先進的制導導彈擊中,那麼你賺了,它比你值錢。

我國軍隊 如果把軍隊的所有設施和裝備價值平均到每個軍人頭上,他們都比大多數人都有錢。

種馬運輸機 如果超級種馬軍用運輸直升飛機在巡航高度上掉下一塊2兩的金條,那麼飛行員去撿金條是不划算的。

M1A1主戰坦克 眾所周知,馬雲的財富接近200億美元,美軍一個重裝機械師的一輛M1A1價值600萬美元,一架長弓2000萬美元,算起來馬雲最多可以組裝兩個美軍師。

通過這些比方,你們說戰爭多花錢





長卿plus


打仗,是世界上最燒錢的活動,沒有之一。主要花錢在下面這些用途:

一是軍餉。

以200萬現役軍人為例,假設平均每人每月工資3000元(大量義務兵僅領津貼),那麼軍隊一年的工資支出為:200萬×5000×12=720億元,約佔軍費總額的7%;假設平均每人每天的伙食費為20元,那麼一年的伙食費支出為:200萬×20×365=146億元,約佔軍費總額的1.4%。這還沒算上戰時的各種補貼,以及給功臣、烈士、家屬等人員發放補助,各類總和一加起來,每年少說也有個1000億元。

二是裝備開支。

打仗就是打裝備,這話有一定道理。打裝備,就意味著錢。打個比方,96A式主戰坦克1輛至少1500萬元,99式主戰坦克1輛至少2300萬元。1架殲-10B或殲-11B戰鬥機約3億元,1架殲-20戰鬥機的價格假設是6億元。

1艘054A型導彈護衛艦約20億元,1艘052C型導彈驅逐艦約40億元,1艘052D型導彈驅逐艦約50億元,001A型國產航空母艦估計其建造價格約200億元,1個航母特混艦隊,包括驅逐艦、護衛艦、綜合補給船、核潛艇、各型號作戰飛機等,總價值至少500億元,這還只算上了裸船。裝備維護保養的費用也很高,一款裝備就算放在那兒不用,每年也需要定期進行油液更換等保養措施,用壞了的裝備還需要返廠修理、更換機件等,簡簡單單估算一下數十萬的輕武器、數萬的車輛、2000架的作戰飛機、300艦艇、5000輛的裝甲車,就知道這又是一筆怎樣的天文數字。

三、戰爭開支

打仗你發射一枚1枚巡航導彈,或1枚短程彈道導彈,打出去就相當於1輛法拉利的價格,就算最廉價的RPG系列火箭彈,1枚至少也需要3000元。

1輛主戰坦克,百公里耗油至少需要300升,300公里約需要1000升,隨隨便便開個大圈,6000多元就沒有了。

殲-10戰機僅一個起落的費用,包括航空煤油,設備折舊等,就需要約30萬元,而殲-11這樣的重型戰鬥機還要更多。

反正一句話,大國的實力象徵,都是靠白花花的銀子砸出來的啊!

(兵說團隊:蒼山論劍 見強思齊)


兵說


這個問題問得比較幼稚,實在沒什麼好回答的。但藉著這個問題,我很想說一說戰爭與經濟的關係:所謂打仗,表面上打的是軍事實力,其實本質打的是經濟實力。

古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代的大軍,一般有人有馬。人要吃糧食,馬要吃草料。打仗前,首先要準備充足的糧草。一旦糧草不足,則不攻自破。

所以,古代打仗有一個最管用的戰術,就是搶奪或者燒燬敵軍的糧草。比如著名的官渡之戰,曹操就是燒了袁紹的糧草,最終才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

糧草是什麼?都是錢啊。

漢武帝屢次派出大軍,出擊匈奴,把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趕到了大漠以北的地方。這件事聽起來很提氣,很自豪。可是,漢武帝為什麼能夠屢屢出兵?原因很簡單,他的爺爺漢文帝和父親漢景帝勤儉治國,為他積累下了充足的錢糧。

若是沒有家底,漢武帝也不敢輕易開打。即便有了雄厚的家底,由於戰事頻頻,到漢武帝晚年時,大漢朝又變得很窮了。

所以,《孫子兵法》上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能不打就不要打。

到了現代,糧草不算什麼了。可航母、軍艦、潛艇、飛機、導彈、裝甲車,哪個不需要錢呢?經濟實力不行,不用說生產了,連維護都會是個大問題。

當年老蘇和老美搞軍備競賽,硬生生被老美給拖垮了。為何會垮?經濟不行啊。

所以說,要想增強軍事實力,先要發展經濟。沒有強大的經濟做後盾,一切都是泡影。經濟強大以後,只要願意投入,軍事自然就強大了。

但是,即便軍事強大了,戰爭也永遠是最後的選項。因為一場戰爭的成本,遠遠不是“鍵盤俠”們動動手指頭那麼廉價。

我們的老祖宗是很有智慧的,他們早就說過,“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趣談秘史


槍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從來打後勤,法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也。這一套都背得熟稔。

舉例求證。老美於冷戰結束,威風如何了得,打了伊阿乃致精窮了,被迫撤軍。若問花了多少錢?專家初步估計,3萬億美元恐怕打不住。更有人初步統計,越戰後的美軍13場戰爭共花費14萬億美刀,真是花錢如流水了呢。現在武器高科技,打得遠,打得狠,打得也怪準,但老貴了,伊拉克戰爭中“斬首行動”,發射800枚戰斧多少錢?14億美刀。當時搞不懂,為何美軍撤軍時連現役武器裝備都給賣了?現在看來,不賣不行,駝背上山——前(錢)緊喲。乖乖!照這樣打法無論是誰都頂不住。於是它打不起了,便不打了,終得乖乖撤出。

我們解放軍自打朝鮮戰爭建立現代後勤,有較為深刻的認知,是以對後勤從來重視,注重延續過緊日子思想,花小錢辦大事的傳統如一,幾十年過去,認知的軍事現代化,其中之一,後勤現代化,在數次閱兵中均有展示。


魂舞大漠


戰爭除了是軍事上的對決,更是國力的比拼,拼的正是經濟。

冷兵器時代,最大的開銷便是糧餉,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的消耗除了供給軍隊,還有路上的損耗。根據《孫子兵法·作戰篇》描述: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冑矢弩,戟枙楯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意思是:國家貧困,一定是因為長途運輸,長途運輸也一定會導致百姓貧困。國家會因為戰車破損,戰馬疲憊,甲冑,弓箭,矛戟,盾牌、運送的牛車等的消耗,導致十去其六。甚至“日費千金”。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領軍四萬遠征公孫淵,對此,大臣表示如此大規模,恐難供養:

議臣皆以為四萬兵稍多,役費難供。

古代每一次大規模戰爭,賭的就是國運,一旦失敗,國家必然陷入動亂,因為戰爭消耗大量國力,國庫沒有財政支撐。即: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淝水之戰中,前秦大敗,原本強盛的前秦就此走向滅亡。

漢武帝劉徹北擊匈奴,征戰四方,但支撐這些的是“文景之治”時期,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使西漢國力蒸蒸日上。漢武帝后期,因窮兵黷武導致的國力不足,各地起義不斷,西漢王朝似乎有走向滅亡的可能,發佈《輪臺罪己詔》,重新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西漢因此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冷兵器時代尚且如此,並不用說當今戰爭。當今戰爭很多是因為資源,而資源背後就是經濟。更何況,如今武器日益更新,雖然不再提“軍備競賽”,可促進武器更新換代的基石便是經濟。


五味社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說到打仗,就不得不提錢字,為什麼?且讓我這個外行人來說道說道:

戰前:

1、戰略物資儲備(油料、糧食、食品、作戰物資、做戰兵器、原材料、加工機器、運輸工具、等吃喝拉撒睡)運輸、囤積、作戰人員的提前有針對性訓練、儲備,不同程度的戰爭動員;

2、保護重要通道和地區,提前佈局,防止海上或陸上生命線受到打擊和損毀,作戰前對周邊其他非作戰國家也要進行戰備,防止宵小偷襲(打越南時主要防禦方向是北方和西北方,打越南只是小刀殺猴);

3、穩定國際匯率,準備大量外匯儲備,確保金融穩定,防止國際資本大鱷趁機做亂;另一方面為後續國際支付等做好準備;

4、穩定國內政治、經濟、社會局面,防止未戰先亂;

5、尋求國際援助或支持,或合或縱,在重要國際會議佔領道義高地、各種宣傳活動等;

6、秘密戰線,提前收集情報,分化、瓦解敵人等行動;

7、做戰區域或重要經濟區域設施的轉移,人員轉移;(主動作戰方)

8、戰略工程的防禦(機場、道路、基地、大壩、橋樑、重點城市和設施等)、提前設立安置點,收容可能出現的傷員、無家可歸者、難民等

9、整個國家經濟部分或全部轉入戰時經濟會帶來無法預料的損失;

10、國外重要資產轉移(撤僑等,在做戰國的投資等有機會可以先期撤離,沒有機會就等於送人了)以及其他我不知道的情況;不打無準備之仗,只是戰前準備就需要海量資金。

戰時:

1、作戰物品和人員補充、戰鬥打響,各種戰略物資消耗驚人,需要及時補充,調配;

2、基礎設施維護,基礎設施或重要設施會受到戰爭或敵特破壞,需要及時恢復(機場、橋樑、道路、倉庫、物資集散地、能源設施、水利設施、政府機關、金融機構、宣傳機構、網絡安全等)

3、國內穩定國內經濟穩定、穩定物價、國際方面對抗貨幣戰爭,戰鬥持續一段時間以後,儲備物資消耗很大特別是如何填飽那一張張口(無底洞)是重中之重;

4、穩定國內政治,防止分裂動亂;

5、做戰區域重要經濟設施的轉移,人員轉移,(被動作戰方)

6、受傷人員的轉移、救治、安置,國內無家可歸人員的安置,以及出現的難民安置等、

7、戰備活動需要的資金(保障海和陸上生命線、邊境巡邏備戰等)

8、其他活動

戰後:

1、基礎設施重建,包括恢復生態、重建基礎設施等;

2、戰爭賠款,戰敗一方可能會出現的國家賠款和民間賠款;

3、恢復經濟以及國家經濟轉入建設階段;

4、因戰爭造成的國際匯率損失、以及其他損失,比如人員總量下降和流失、主權完整、政府穩定等受到影響,以及其他因為戰爭造成的機會成本。

綜合來說,戰爭為不祥之物,希望不要有戰爭,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忘戰必威,好戰必亡! 要正視戰爭!準備戰爭!不懼怕戰爭!才能毅立於世界!

【以上所述為中等程度以上戰爭,鑑於目前國際形式,主要發達國家以及大國之間可能出現中等程度以上戰爭的可能性很小。】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多少皇帝為錢——有錢能使鬼推磨啊。

錢,真的是人類的一項偉大發明。在經濟學上,錢是等價交換物。有了錢,就可以買到商業化的任何東西。

以前,人們辛苦勞作,主要目的是幹嘛呢?獲取生活資料,活下去。有了錢,人們的生活目標,就轉變為獲取錢財了。

獲取錢財的方式有多少種呢?三百六十行。

其中有一行,當兵。

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可是別無他法時,比如遇到天災,沒的吃了,只好當兵吃皇糧。

歷史上各個朝代當兵打仗,都是用軍功爵位來刺激軍人的殺敵慾望,看到那些個敵人脖頸上黑壓壓的人頭,那可是一個個晃動著的孔方兄。所以,當兵打仗既然成為一種職業,那麼拿軍餉也是理所當讓——誰家還沒有老人小孩要贍養啊。

除了花錢讓士兵賣命,士兵們在戰場上陣亡了,就要發撫卹金,而且金額還不低。如果不發,那好了,活著的士兵肯定惜命——死了家裡人都沒人照顧了。為了士氣,要發錢。

有一些士兵,運氣好,怎麼打都不死,成了老兵油子,按照約定,到期就要退休,要有一筆安置費,相當於養老金。這些當兵的,只會在軍隊裡殺人,突然賦閒在家了,沒有謀生的本事,那就要餓死了,所以就要再花一筆錢。古羅馬皇帝有一段時間,為什麼花錢就能當?那是因為皇帝沒有錢發軍隊的養老金了,軍隊只好換一個有錢人。

打輸了,只要沒有到亡國的境地,有時候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打贏了,皇帝也要給賞賜啊。這些賞賜也不是小數目。涇原兵變的原因,就是因為唐朝皇帝沒有錢打賞,只給管了頓飯吃,大兵們不樂意,把皇帝都趕跑了。

(涇原兵變)

這些事料理停當後,還沒完。打仗不能只靠著人往上堆,糧食呢?戰馬呢?兵器裝備呢?

糧食可以徵集,國庫裡沒有了,那就得花錢買——當然也可以增加稅收,也可以縱兵搶掠,總之不管什麼辦法,先讓人吃飽飯,馬吃飽草。

說到馬,中原地區產馬地少,要買。當年大宛國不願意給汗血寶馬,漢武帝很生氣,打了兩次,才把馬弄回來。馬基本都產自草原,因此漢族政權需要花錢買。不用馬不行,這是騎兵的必須裝備。就算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也要配備一些騎兵才行。不然各種戰術就打不起來配合。

這些弄完了,還有兵器,這也是一項很大的開銷。

兵器包裝鎧甲、護具、弓箭、刀、矛、投石車、弩、叉、劍、棍、槊等,這些在古代都很貴重的軍事物資,都需要花大量的錢財才能夠裝備。每個士兵都發一套護具的朝廷,不管多麼富強的朝代,都做不到。因此只能是部分重裝,部分輕裝。所以文景皇帝40多年攢下來的家底,被漢武帝幾年功夫就打光了。國庫沒錢了,怎麼辦?桑弘羊搞了一個國營鹽鐵專營公司,錢很快就收上來了。但實際上,這是抽乾民間財富。到了漢武帝末期,已經是“海內虛耗”了。

兵器屬於消耗品,馬放南山久了,兵器就會生鏽,馬鞍也會發黴,所以這些隨時都需要準備,這些都是大筆開銷。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輜重,比如馬車要做吧,帳篷要做吧,行軍的鍋灶要做吧……後期又出現了大炮,那炮彈也要多準備,這些都需要車馬來運。所以,還要供應數量龐大的雜役、民夫的後勤保障。漢武帝最後發動的漠北之戰,一共派出去了10萬騎兵,搞後勤的就有50萬人,14萬匹騾馬。

打仗為啥需要錢?那是因為打仗全都是脫產活動,全是消耗。後來打的時間久了,皇帝也耗不起了,就發明了屯田的辦法,讓士兵們自產自銷。可是又面臨了一個新問題:士兵們成了農夫,甚至是將軍們的農奴,戰鬥力就下滑的厲害了。明朝末年就遇到過這種情況。

不管是府兵制還是募兵制,打仗該有的花銷一筆也不能省,沒錢——皇帝也做不安生。所以不管什麼朝代,都對江南財富之地看的很死,這是錢袋子,捂的緊緊的。道光皇帝本來要跟英國人拼命,浙江巡撫一道摺子,再打下去,江浙的糧食就運不到北京了。道光皇帝一算帳,賠點錢了事吧。


而知而行


打仗必須要有武器,這武器上花錢那更是多了去了。小到手槍、步槍、機槍、地雷,大到武裝直升機、戰鬥機、轟炸機、坦克、潛艇、大型水面戰艦、戰術無人機等,沒有哪樣不要燒錢的。據說光一支AK47步槍的基本價錢就是450美元(約人民幣2900元)。如果是高技術兵器,那燒錢更多。一發“戰斧”導彈的價格是57.5萬美元。要是再來一支航空母艦艦隊,哎呀乖乖,那花的錢可就是天文數字了。所以沒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國家是養不起航空母艦的。

為了使戰士們能夠安心打仗,國家必須保證戰士們享有一定水平的薪水,還要有不錯的福利。如果戰士們在戰場上光榮了或者因傷致殘了,這撫卹金總不能少吧?對於國家來說,這筆錢數量肯定巨大,但必須按時足額髮放。在必要的情況下,你還得給戰士家屬安排個工作什麼的,那也得給他們發薪水啊。“軍功章裡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嘛。

為了打敗敵人,我們需要有對敵人進行心理戰的人員和裝備,這些當然也需要花錢。說難聽點,有時候為了從內部瓦解敵人,需要拉攏敵人內部的某些人為我們所用,這個也要花錢的啊。總之,打仗會死人,也要大把地花錢,破壞力大著呢!我們還是好好珍惜和平的時光吧。


疾風猛士


打仗不光費錢,同時也賺錢。問題是你是誰,你的敵人是誰,你打仗的規模有多大?簡而言之,不能孤立靜止的看,要善於辯證地看問題。

毫無疑問,打仗費錢。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和其後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大兵們喝的每一瓶礦泉水都要不遠萬里從美國本土漂洋過海送到手中。能不費錢嗎?美國在伊拉克戰場死了四五千人,每個人一筆可觀的的贍養費;還有美國現在已經是耄耋之年的二戰老兵,韓戰老兵,越戰老兵的醫療保險費用每年都是數千億美元的開支。沒有錢,怎麼玩的轉一場戰爭?

戰爭也很賺錢。美國人發動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又很賺錢。比如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糾集了十幾個國家的多國部隊,各個國家部隊的開支自己解決,傷病員自理。不過消耗掉的武器彈藥,軍事裝備都必須購買美國的制式。你說是費錢還是賺錢?

發動戰爭,猶如賭場坐莊的老大。你越有錢, 就越來錢。賭場的規矩永遠都是“錢大壓死錢二”。以美國為例。美國龐大的軍工企業, 每年上萬數十萬的工作崗位,以及軍工行業拉動的其它相關產業提供的就業崗位,為美國的GDP上升又做了不少貢獻。你說是費錢還是賺錢?

還有戰後恢復重建。據伊拉克政府官方宣佈,伊拉克戰後重建需要資金達2000億美元。這些重建項目的合同會落到誰的手裡?美國的跨國石油公司壟斷了中東地區特別是海灣地區幾乎所有國家石油天然氣的開採盡精煉的權利。這些工程又會給美國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你說費錢還是賺錢?

戰爭(國防開支)只不過是現代某一個國家整個經濟發展鏈條上的一個環節。換言之,戰爭(國防開支)是國家發展系統工程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國防工業反過來又會推動其它相關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如美國著名的公司如: 波音,洛馬,雷神等等。在民用與軍用商品市場上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你說戰爭是費錢還是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