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更岭南

摄影、旅游、阅读、艺术……我们关注佛山传统文化新演绎,关心现代都市生活新场景,在岭南腹地,感受历史的温度和生活的细腻。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生活工作在佛山的人们,

在你们眼里,佛山是怎样一座城?

是经济发达、藏富于民?

是企业林立、品牌繁多?

是文化悠久、底蕴深厚?

你可知“自然佛山”之美?

小桥流水、古村古道、山脉湖泊,

还有生活其间的各类动物,

有形态优美的白鹇 ,

自由翱翔的斑头鸺鹠,

有凶猛机智的草鸮,

如豹灵活如虎猛的豹猫,

还有堪称活化石的版纳鱼螈……

它们或警觉、或矫健、或轻灵、或狂野,

它们是一方水土的主人。

它们向我们展示的是大自然的真实。

这里,我们选出佛山境内发现的12种保护动物,

由佛山画家以传神之笔将其画出。

相信这些真实的生命故事,会感动你我。

白鹇:

诗仙最爱是白鹇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白鹇》/ 画家 梁建华)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这首诗来自李白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据说,李白非常喜欢白鹇,在黄山胡公处看到白鹇后钟爱有加,随即写下了这首诗赠给胡公。

自古以来,白鹇因其形态优美成为有名的观赏鸟类,中国很早就饲养白鹇,这也不难解释诗仙李白为什么那么痴迷,清代五品文官官服上的鸟图像就是白鹇。18世纪,这种原产中国的鸟类传入欧洲,各国动物园和饲禽业多有饲养。

白鹇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华南和西南地区,佛山亦在分布范围内。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是广东省的省鸟。

斑头鸺鹠:全能型捕手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斑头鸺鹠》/ 画家 李耀忠)

猫头鹰是鸟类中夜行性猛禽一类的俗称。斑头鸺鹠就是猫头鹰的一种,由于个体小,又被人称为小猫头鹰。

鸺鹠二字令很多人感到很陌生,其实在古代就已经有关于鸺鹠的记录,《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庄子》:“鵂鶹夜撮蚤,察毫末;昼瞑目,不见丘山,殊性也。”不同于其他猫头鹰昼伏夜出的习性,斑头鸺鹠可全天性活动,即使在强烈的阳光下它们依然能够随心所欲的自由飞翔,捕食嬉戏。

斑头鸺鹠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阔叶林、混交林和次生林地带,也经常出没于农田或村庄附近的疏林和树上。它既能够从树上飞扑地面的鼠类和两爬类动物,也能够像其他猛禽那样在空中追捕鸟类和昆虫,可谓是全能型捕手。

松雀鹰:空中王者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松雀鹰》/ 画家 邹永榆)

松雀鹰就是猛禽中在华南地区可以见到的一种。

如果按个子排排坐,松雀鹰属于中型猛禽,成鸟也只有33厘米左右,香港的鸟类书籍称其为“细小的鹰类”,可以说是猛禽中的瘦子。

它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在它的食谱中,鼠类、小鸟、昆虫等动物是它的主食,由此可见,松雀鹰是个不折不扣的肉食者。但也因其这种猎食特性,也成为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大功臣。

在佛山,松雀鹰一年四季皆可见。每到冬天,或由于食物匮乏,它们会到低海拔山区活动,并且更加机警敏感,对人有很高的警惕性。

草鸮:从山海经中走来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草鸮》/ 画家 陈绮灿)

《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在其《西山经》中,提及我国古代的一种动作——橐蜚(tuo fei):“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蜚,冬见夏蜇,服之不畏雷”(样子像猫头鹰,有人的面孔,一只脚,冬天出没,夏天蛰睡,把它的羽毛放在衣服中不怕打雷)。如今看来,这动物其实就是俗称为猴面鹰的鸟类。

猴面鹰是俗称,主要是指草鸮和仓鸮两种猫头鹰,仓鸮数量极少,且只分布在云南,草鸮则广泛分布在西南、华南及台湾等地,佛山亦有分布。

白天,它们躲在树林或灌木丛中休息,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广袤的农田就成了草鸮的天下,他们活跃在黑夜中,捕捉农田中的鼠类,是消灭鼠害的好帮手。

草鸮的头能够270度自由旋转,扩大了对猎物的搜索范围。并且它的羽毛通过了“消音”处理,飞行时悄无声息,可以出其不意捕杀鼠类。

褐翅鸦鹃:盼听晨昏“犬吠”声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褐翅鸦鹃》/ 画家 陈志毅)

每年到了春天时,在佛山的公园或城郊,人们总能听到灌木丛或郊野的树丛中发出持续不断的boom-boom-boom叫声,一旦走近,叫声随即消失。发出这种叫声的鸟类是人们俗称的红毛鸡,中文正式名叫褐翅鸦鹃,春季发出鸣叫声是她在求偶。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褐翅鸦鹃的生活非常的平易近人。在城郊的林缘地带或植被覆盖较高的校园等都有机会遇见他们,有时候它会在清晨跳上枝头鸣叫,发出连续不断的鸣声,从单调低沉到响亮,声似“hum-hum”,好像远处的狗吠声,数里外可闻,清晨和傍晚尤其频繁。

它们也会出现在靠近水源地的河堤和竹林,或者在地面和小枝桠上休息晒太阳。遇到危险和干扰时则迅速隐匿。

豹猫:如豹灵活如虎猛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豹猫》/ 画家 陈志毅)

如今,像猛虎猎豹这样的猛兽,多数只能在动物园观瞻其容,尽管在东北的深山密林、在华北广袤山野或有野生虎豹存在,常人想见难于登天。

不过,在佛山周边的森林,却有豹猫存在。在虎豹退隐消失的当下,跻身于食物链顶端的豹猫已然成为衡量生态指标的关键物种。

豹猫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呢?它灵巧可爱,但又野性十足。它身上的斑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铜钱,所以又叫铜钱猫。它的体型与家猫相仿,不过身材更加纤细,腿更修长。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只披着一身花花斑点的小兽在林中穿梭的场景,机敏、轻盈,充满自然的灵性。

小灵猫:自带体香似“贵妇”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小灵猫》/ 画家 李耀忠)

说是“猫”,但看着又像鼠,这是很多人看到小灵猫后的第一印象。小灵猫的头部类似鼠类,身材却很像猫,头体长约50—60厘米,尾长为28—39厘米。

仔细观察它身上的大皮衣,你会发现,小灵猫简直就是时装周T台上的模特——背部有棕褐色条纹,体侧密布黑褐色斑点,颈部有黑褐色横行斑纹,尾部则描上了黑棕相间的环纹——这简直就是贵妇人的打扮呀!

别看小灵猫颜值高身材好还会穿搭,它还是个吃货和夜店女王。小灵猫常常出没于低山森林、阔叶林的草地和灌木丛中,偶尔也到农田和村庄附近游荡。它的食性较杂,鼠类、松鼠、小鸟、蜥蜴和昆虫都可入腹,植物性食物也常常以点心的身份出现在它们的菜单中,可以说是荤素通吃。

穿山甲:最后的回忆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穿山甲》/ 画家 李致宏)

说起穿山甲,对于很多80、90后人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葫芦娃》里因为不小心打地洞引出葫芦兄弟的那只穿山甲。动画中,它是人类的好朋友,现实中,却已是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令人惊讶的是,在珠三角腹地已经充分开发的佛山,仍可见穿山甲活动的踪迹。

穿山甲,顾名思义就是穿山之甲,这个名字反映了穿山甲的两个重要特征:擅长打洞,身披鳞甲。

由于穿山甲喜欢生活于丘陵地带的阔叶及针阔混交林带,且食性单一,因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很差。一旦栖息地遭到破坏,其种群数量就会迅速下降。同时,由于穿山甲对环境因素敏感,因此目前仅能勉强做到将捕获的穿山甲人工养殖和怀孕母兽的分娩,迄今为止,穿山甲的人工繁殖尚未获得成功。

版纳鱼螈:与恐龙同时代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鱼螈》/ 画家 陈绮灿)

版纳鱼螈,是中国唯一的无足类蚓螈目鱼螈科两栖类动物,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堪称生物界的活化石。

既然敢称为活化石,必然有异于常物之处,如同大熊猫于哺乳动物,大鲵于两栖动物。版纳外形像蚯蚓,头颈区分不明显,四肢均退化消失,体表富有粘液腺,眼睛退化,只剩下灵敏的嗅觉,所以它们在分类学上属于无足类——两栖动物中一类非常特化的滑体两栖类,虽然形似蚯蚓,却和蚯蚓在生物学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版纳鱼的形态奇特,人们称它为两栖动物中的“四不像”。而这样的四不像在野外环境中数量非常少,仅生活在云南、广西和广东海拔200—600米的山林地区中,常在水草丛生的山涧溪流和肥沃的农田池塘附近活动。

蟒蛇:恐惧源于未知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蟒蛇》/ 画家 苏军权)

在蛇类大家族里,蟒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蛇类。粤语里,称蟒蛇为琴蛇。粽褐色的身体,背部及两侧有镶黑边的斑纹是典型特征。蟒蛇以其长和大著称,成年蟒蛇一般长3-4米,最长的可达6-7米,目前世界上有记录的蟒蛇是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长达14.85米,重447公斤。

树木茂盛的山地或低山地区是蟒蛇喜爱的栖息场所。它们多为夜间活动,常常喜欢把自己泡在水中或缠绕在树上。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及西藏都有蟒蛇分布,佛山在2016年的野外调查中也有蟒蛇的记录。

在中国古代,蟒蛇具有崇高地位的象征。天子身着龙袍,皇亲国戚则多着蟒袍。蟒蛇只比龙低一个等级,是古代对龙幻想的现实生物。很多文官对政治生涯的追求莫过于蟒袍加身,位极人臣,享受荣华富贵。

虎纹蛙:蛙中猛虎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虎纹蛙》/ 画家 苏军权)

虎纹蛙,顾名思义,其头部,背部和四肢均有不规则斑纹,形似虎皮,故得名。虎纹蛙体型硕大,魁梧壮实,有“亚洲之蛙”之称,雄蛙能达到10厘米左右,雌蛙更大,体重可达250到500克,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类两栖动物。

山区、平原、丘陵地带的稻田、鱼塘、水坑和沟渠是虎纹蛙最喜爱的场所。虎纹蛙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水域岸边的洞穴内蓄精养锐,夜间外出活动。和其他蛙类一样,有着强健后肢的虎纹蛙跳跃能力很强,稍有响动即迅速跳人深水中。

在虎纹蛙的菜单里食物种类繁多,它们既捕食各种昆虫,也捕食蝌蚪、泥鳅、小蟹及小鱼等,据说有一些虎纹蛙还会吃比自己小的蛙类,如泽蛙、黑斑蛙,甚至一些小家鼠,可谓“蛙中猛虎”,不负一身虎纹。

平胸龟:气势凶悍嘴如鹰

佛山这12种保护动物,每一种都惊艳了双眼

(《平胸龟》/ 画家 李致宏)

提起平胸龟,很多人不免诧异,根据有限的生活观察,龟的胸不就是平的嘛?如果有平胸龟,莫非其他龟的胸是突起或凹陷的?

其实,在龟类动物中,很多雄龟为了更好地和母龟交配,它们的腹甲(即“胸部”)都会向内凹陷,但是平胸龟却是龟中奇葩。

单凭胸平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平胸龟的神奇之处,只有当你从高清图片上仔细观察,才会感受到大自然中生物的构造竟能如此鬼斧神工——鹰一般锋利的嘴,长如锯链的尾巴,扁平的背甲完全不能容纳硕大的头部,两个眼睛骨碌骨碌镶嵌在头上,气势凶悍。

根据它的奇特长相,充满民间智慧的人们给它起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名字,如鹰嘴龟,大头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