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是競爭最激烈最充分的行業之一,你覺得未來零售業會怎麼發展?

終南海護衛隊


從目前幾家零售頭部公司發佈的2018年財報來看,阿里和蘇寧算是其中少有的亮點。首先,目前阿里還在繼續的以各種注資參股的方式一點點把觸角往各領域的零售方向做試探,這可算做是穩妥又安全的打法,畢竟對於阿里這般的體量來說,以部分資金進行投資扶持與該領域的潛力公司進行合作,既不費力也沒有太大的翻車風險——即使翻車了影響也不會多疼。繼續強化海外市場擴大支付寶的合作地區應該還是阿里今年目標的重點。

而蘇寧今年重點發力的目標估計還是蘇寧小店和零售雲了:按蘇寧去年的財報來說,蘇寧零售雲的成績還是頗為亮眼的,穩紮穩打三四線的定調可以說非常精準有效,第一波紅利已經到了收割期;而蘇寧小店明顯開始進入瘋狂落地擴張時期,雖說可能部分超一線、一線城市的便利店零售目前的市場領頭位置還在全家FamilyMart手裡,但全家在全國各地的擴張速度還是沒有本土品牌更“吃得開”。這點上也是蘇寧的優勢所在——自身原本的全國線下渠道+自身完善的物流供應鏈,目前一二線城市裡,蘇寧小店的市場份額佔有率在快速提升中,已是來勢洶洶殺入格局奮力搶蛋糕了。便利店領域本就是先期投入較大,然而市場格局一旦形成,後續只要在供應鏈和服務上保持持續的優化跟上市場需求,則會成為非常穩固的零售業態來源。


AI快訊


簡要的說幾個大的方面,

一、零售不再只是零售。

零售不再只是零售,那是個啥?

不再更多的是賣東西,而更多的是賣服務;不再只是經營商品和服務,落腳商業根本經營用戶。

二、線上下零售的區分消失。

我在三、四年前就這樣判斷了。這兩年,新零售的到來與線上下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讓彼此融合共生少對立,讓線上下零售的區分界限加速淡化。

三、還會發生兩波消費遷移趨勢,零售走向無處不在。

這兩波遷移趨勢就是向直接掌握了終端用戶/消費者資源及數據之企業的自有平臺遷移,因為它們可以用這些資源及數據開展去渠道化、去終端化的直接性的用戶經營了;向無處不在發展,解決無時無處不可購買與獲得的問題(見李政權頭條號主頁專欄《用戶重組》或者是《新零售8大進化趨勢》)。

四、全場景覆蓋,全業態滲透。

既然零售在走向無處不在,那麼滿足這種無處不在的一個基本零售設施就是,零售業的全場景、全業態覆蓋與滲透,換句話講未來更多樣化的業態創新將會是零售業發展中的一個亮點。

請注意,這裡的全場景、全業態,不僅僅針對的是線下實體店的場景與業態創新,同樣還包括線上的業態創新,比如產業互聯網、物聯網,甚至是一些智慧家庭入口、可穿戴及虛擬現實技術等都可能成為改變傳統線上零售範式新線上零售業態。

五、信用消費大行其道。

隨著消費個體的底層消費信用技術的建立與走向成熟,支付寶、京東等平臺的所謂“白條”,將會在線上下無差別化使用,也就是說不僅是無現金消費,還是有賬期的信用消費。

六、寡頭主導。

阿里系、騰訊/京東系等寡頭主導中國零售業,尤其主導零售業中的線上下主流業態。而那些細分的、輔助的非主流的主要創新零售業態的背後,背後同樣會充斥著它們的身影。

七、零售更多拼的是數據、技術、供應鏈和消費生態。

拼地段、價格……的傳統拼法,讓位於數據的預測與應用能力;更著重於後端的供應鏈體系的整合、建設甚至是控盤能力——也就是說零售業一定會從消費零售端向終端渠道、生產製造的上游走;以及更依賴於解決與滿足消費者/用戶需求的泛零售即消費生態。

比如,一個有關個性化定製、周邊服務、供應鏈及消費金融、全商品與服務品類的大生態。

更多有關零售業的未來 發展,見李政權頭條號主頁新零售、新制造專欄。


李政權


體育方面的佈局版圖

現在零售業各勢力的佈局已經逐步的向體育板塊在滲透。2015年,阿里巴巴出資12億買下了恆大50%的股份,正式的成為恆大集團之外的第一大股東,風頭一時無人之及啊。不止阿里巴巴,最早入主足壇的企業還有萬達,1994時萬達集團入主大連足球,不過後續因各種原因,2000年初大連萬達將球隊轉讓給大連實德。而在2018年,大連萬達集團入主大連一方集團足球俱樂部,可以說也沒有放棄體育板塊。但這兩年在體育板塊上佈局動作最多的好像還是蘇寧,併購了PP體育的蘇寧在體育板塊上的擴張和發展還是很不錯的。蘇寧現在手裡有國際米蘭、江蘇蘇寧兩個球隊,國米從收購開始到去年的歐冠好成績一直很受人矚目,蘇寧也算是揹負壓力交出了一張好成績單。去年財報的情況看蘇寧應該在這部分的投資還是頗有回報的,年終大會上負責國米管理的張康陽還拿了董事長特別獎,也可以說是側面印證了蘇寧體育這塊上的佈局還是會繼續獲得支持和擴張的。

在體育IP上的深度挖掘,已經成為零售業界大佬們下一步搶佔市場的重點之一。


壹運動


與品牌方的合作渠道

在談論電商零售行業時,總離不開阿里、京東、蘇寧這幾家。我們都知道阿里旗下天貓和淘寶這兩個線上平臺,雖然與眾多海外品牌都有合作,但合作的模式都基本是國內代理的方式;線下平臺例如盒馬這樣的生鮮超市,但門店數量的增長還是較為緩慢。京東的線上平臺基本也都是和品牌商合作進行代理,雖說京東也一直在嘗試向線下發展,可惜大部分店鋪並沒有做起來就夭折。蘇寧在轉型的過程中以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作為思路,這樣也因此成了蘇寧最大的勝算。蘇寧在品牌合作方面的表現也尤為突出,不斷的引進新品牌並與海外知名品牌進行合作,去年藉著進博會的契機也跟澳大利亞、意大利這些參展國的眾多品牌直接進行了合作簽約。這些品牌在引進之後也能借蘇寧的線下渠道優勢讓消費者更容易買到。其實我們作為消費者,無非就是希望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與體驗。但在這條路上,電商大佬們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啊,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越做越好!


硅谷信息網


低線城市才是未來決戰的主戰場

目前三四線城市的零售業存在巨大的升級改造空間,這塊市場的蛋糕巨大,但怎麼啃就得很有耐心。拼多多、快手、抖音……都是這個市場潛力巨大的證明。

但拼多多的崛起飽含爭議,靠“低價”還能走多遠?“低質”的標籤一旦形成也很難抹去。拼多多財報後的股價表現就很能說明問題了——資本市場是用腳投票的。

農村淘寶是最早發現低線市場價值的電商企業,也走在全行業的最前列。全國上千個淘寶村的覆蓋足以說明問題。毫無疑問,阿里是帶領低線市場零售業走到線上的引領者,其最大優勢仍在線上。

與之相對的是蘇寧,這兩年蘇寧可以說是大力的集火發力線下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零售雲加盟商大會轟轟烈烈地召開,三四線市場一路星火燎原。有些地方可以說是“村裡通了零售雲”,起碼能“親眼看著摸著”來花錢買好貨大牌了,何況蘇寧零售雲還有個大件只出樣,可線上訂購全平臺的商品送貨上門的附加優勢。在實體零售這塊,蘇寧打造渠道脈絡的意識算是走在了各家的前頭,蘇寧2018的年報上也能體現出這部分的佈局已經漸漸成型,收穫期已指日可待。


聚焦互聯圈


未來零售業一定是線上+線下的全場景覆蓋

現在的零售業早就不是以前的玩法了,大頭的都是做電商的,還在專心做傳統線下零售商的越來越少。淘寶去年的年報業績雖然盈利挺好看,但是它線下這塊還是薄弱,近兩年開始發力佈局但總歸是起步晚。京東更不用說,去年年報都是虧錢的,要做線下實體零售持續性投入就很成問題。就剩個蘇寧了,一邊線上電商跟其他幾個抗衡,一邊線下還鋪得很廣,業態也全。蘇寧去年財報在淨利潤上就133.28億,年初還買了萬達百貨,之前收購了迪亞天天,還將產品進駐到大潤發等賣場,自己原本的產業業態佈局就做得很大,現在算是線上+線下齊頭並進。

所以以我個人的觀點,未來零售業就是誰能把線上線下的聯合做到最好,誰就能走得更遠。


互聯網大嘴


一、渠道越來越扁平化。

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信息不對稱的現象越來越少,導致了很多廠家直接可以找到終端的店鋪甚至是消費者,以前的多層分銷不復存在,大量的中間商轉型關閉,商品的流通成本越來越低。

二、零售業慢慢向服務業轉型。

傳統的實體店,在原有的渠道作用的基礎上,增加了服務的業務,標準化的產品越來越難在實體店中生存,取而代之的是產品加服務升級。

三、零售業的渠道下沉。

以前消費主力是一二線城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物流的發展,零售業慢慢的下沉到了3、4、5線城市,以城鎮為中心零售業也慢慢開始興旺。打個比方,以前在城鎮中很少看到連鎖便利店,現在已經很普遍。

四、社交電商、內容電商、視頻電商的融入。

以微博媒體電商、以微信為中心的社交電商、以抖音等視頻平臺代表的視頻社交電商等,慢慢的改變了零售業,零售業的消費場景越來越豐富。

我是 ,關注新經濟,新零售,每天會給大家分享關於創業、營銷的心得。大家可以多多關注,多多交流。


老餘新零售


未來的零售格局與各自現有物流時效不無關係。

京東物流正式推出“閃電送”時效產品,實現1小時內即時配送。這麼刺激的事情阿里肯定也要搞一下了,阿里推出的盒馬鮮生物流形式相較其他店鋪,效率更高。它利用獨創的懸掛鍊形式的傳送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送貨效率;並且店內提供“同城3KM半小時送達”的服務。再說說蘇寧,這兩年蘇寧在物流配送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推出“蘇寧秒達”物流體系,為3公里社區生活圈提供最快30分鐘到達的極速配送服務,以及預約時間精準送達的定時達服務。加上蘇寧小店現在全國也有5000多家, 通過自有物流提供配送服務,店內貨架上的商品都可以線上下單,享受線下1小時達的即時配送服務,有的甚至最快十幾分鍾送達。通過接入這種即時配送系統,讓消費者也有了更好的服務體驗。

所以說,零售企業進軍即時配送既存優勢,也是必然。


互聯網分析中心


零售業本質上是 將廠家產品分發到客戶,也幫助客戶尋找商品,是經濟活動中的中介。

電商經濟的崛起,將貿易的中間環節大大減少了,但是不可能消除中間商。零售商也會一直存在。因為廠家 和消費者之間的 信息鴻溝需要零售商來對接。

商品經濟進入了推薦經濟時代,也是一種消費者信息集群,使產品生產更加快速迭代的機制。零售商是推薦經濟的重要力量。

未來的零售商,將會是線上線下結合的,向消費者推薦商品,向廠家定製商品的 重要樞紐。



令虎衝593


無人零售的朝陽期延後100年,其他新零售的公司也是數不勝數。

無人貨架啦,以企業為消費場景的供給方式啦,代表企業:每日優鮮

社區團購啦,以小區為單位,找小區樓下便利店或者寶媽作為團長,進行拼團配送生鮮用品。代表企業:美菜社區團購部 松鼠拼拼

最後說一下大東劉強東的京東到家,是以跟沃爾瑪華潤萬家這些大型超市合作,京東到家來配送的方式進行新零售。幾年來效果並不顯著,不怎麼看好。沒有特別的買點,無法繼續發展。

再最後說一下,老馬jack馬馬雲馬總的盒馬鮮生,以自身的實體店為主,加上線上的購物平臺,現在在大城市已經做出一定的成績,個人看好。

總得來說,除了新的創業人想去攻破未來新零售行業,各大互聯網大佬也虎視眈眈。照這麼看,我敢大膽的假設,10年後,很大一批小超市(主要是一線城市)即將面臨業績虧損,甚至倒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