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下次減產後,價格至少要達到多少才能維持當前的算力?在當前生產效率下成本有多少?

爆裂魔法下僕


我想側重談一談比特幣,2020年第3次減產之後,幣圈有沒有希望迎來下一波牛市?

按照之前兩次減半的情況看,由於供求關係的調整,在前兩次減半前後的確出現了牛市的爆發,因而很多人,也同樣期待2020年第3輪減半,能夠迎來新一輪牛市。

但是,當我們說幣圈迎來新一輪牛市的時候,我們潛意識裡頭是否已經認定,比特幣將能夠超過前期的高點,也就是2萬美元呢? 但是要知道,比特幣目前的流通體量、總市值已經跟前兩次減半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了。

如果聽信寶二爺等大佬所宣揚的比特幣衝到100萬美元一枚,那恐怕是難以實現的。即使到10萬美元一枚,比特幣的市值也會遠超全球排名前50名富豪的資產總和,這同樣不現實。

我的判斷是,幣圈的下一輪牛市,會逐漸跟比特幣脫鉤,比特幣自身的漲幅也許會越來越有限,但是數字貨幣卻會隨著落地應用的大範圍鋪開,而有了新的蓬勃的生機。


比特亮亮


比特幣的下次減產是在2020年,牛市和區塊減產之間按照目前的規律來看確實有很大的關聯性。但是目前為止,比特幣礦場的挖礦成本已經是非常高昂的了,這裡所說的成本指的是全網平均算力下。


昨天有一條新聞稱,1萬臺螞蟻礦機按照當前的算力難度和6500美元比特幣價格來計算一個月虧損將近40萬元。這個數據來源權威與否已經不重要,但是可以從中看到最近的比特幣成本價格是逐漸高升的,大礦場虧錢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肯定目前賺不了多少錢,基本上都是在囤幣。

2020年左右比特幣的價格很難預測,當前比特幣的定價體系是非常複雜的。算力成本只是一部分,期貨市場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再加上場外資金的干預等。聽說明年會出新礦機算力成本會有所下降,但是比特幣的區塊難度也一直在遞增,但是有一點價格不會砸破核心算力成本,因為礦工一旦都不玩了,比特幣去中心化也就成了一個笑話。


晴天閱


比特幣礦業正在承受一場熊市危機。經歷過2017年四季度比特幣價格暴漲的瘋狂,從2018年初開始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整個比特幣礦業隨之進入冰凍期。僅在2018年3月,比特幣價格就從1萬美元以上跌至7000美元以下。

如果比特幣價格跌破8600美元,大型礦場將面臨虧本風險,全球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在2018年4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如此預測。

散戶礦工和大型礦場在這次熊市中受損最為嚴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Charlie Chan和其團隊研究了各類型比特幣礦工的挖礦成本,測算出了散戶礦工、大型礦場和礦機生產商的盈虧平衡點。研究發現,礦機生產商比大型礦場或散戶礦工更有抵擋比特幣跌價的餘裕,只要比特幣價格維持在5000美元左右便不會賠本。而大型礦場和散戶礦工的盈虧平衡點分別為8600美元和1.02萬美元——3月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跌穿了這兩個臨界值。

比特幣挖礦業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上下游,分別由礦機生產商、多級銷售商、礦池和礦工構成。礦機生產商位於核心地位,其他各個環節都在圍繞著礦機生產商構建商業模式。“你可以把礦機想成只能買多的A股。整個區塊鏈行業全都圍著比特幣轉,礦機也一樣。”一名加拿大華裔礦場主說,“幣價下跌,礦機當天價格也馬上會跌。低位囤了礦機,幣價上升機器價格上升,賣出就賺了。”

決定比特幣挖礦是否盈利的三個核心要素為幣價、算力和電費。在比特幣價格無可逆轉地進入下行通道時,算力和電費成為事關礦場存亡的因素。誰能在算力和電費的競賽中取得壓倒性優勢,誰就更可能在寒冬中存活,在下一個牛市到來時賺得盆滿缽滿。

從比特幣誕生的2009年到現在,全網算力整整漲了300億倍。算力的暴漲讓單臺機器的挖礦收益幾乎每兩個月就將近減半。如何跟全網的算力進行競爭,以挖到更多的比特幣是這場死亡遊戲中的一個關鍵賽場。

幣價和機器價格雙重下跌,電價則成為了盈虧核心因素。電價相差1毛錢到2毛錢,甚至可以直接關係礦場的存亡。“礦機不值錢,挖礦收益跌近電費成本,就會比誰的電費便宜。如果5毛多電費的人必須賠本賣機器,3毛錢的電還是可以開機。”一名礦池創始人說。

除了市場波動,比特幣礦業也面臨著另一重寒冬。2018年1月2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小組下發文件,要求各地整治辦綜合採取電價、土地、稅收和環保等措施,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挖礦”產業。

“這個行業賺錢的時候太賺錢了,但熊市得還回去,有公司熊市一來虧9個億,牛市賺10個億也只能花1個億。”

瘋狂的礦機

“目前整個行業除了研究技術的,都是資本市場的玩法。”

比特幣價格從2017年9月開始持續上漲,12月達到頂峰,短短三個月漲幅接近500%。根據CoinMarketCap的數據,一枚比特幣價格從2017年9月的4000美元,11月就一度翻倍漲至8000美元,12月更是上漲到1.95萬美元的超高峰值。隨之而來的是礦機市場的瘋狂。

2017年7月他用1萬元的價格買了一批礦機,運作半年之後的舊機器在12月被人以近3萬元的價格買走。這一次賣出礦機的利潤,接近他半年挖幣賺得的收益。

市場最狂熱的時候,礦機一天一個價格,市場裡種種不理性行為接連發生。一名礦場主透露,有股東上午賣出機器,下午看到價格上漲又將機器買了回來,甚至機器都沒來得及挪動,股東跟買家商量完回購後,直接將上漲差價給買家打去。

全球數字貨幣挖礦佔據主導地位的礦機為ASIC礦機,比特大陸佔有70%-80%的ASIC礦機市場份額,這讓它成為產業鏈中最有話語權的一方。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詹克團在接受《商業週刊》採訪時透露,比特大陸2017年營收約為25億美元。

該人士透露,比特大陸不僅銷售礦機,也有自己的礦池和礦場,但營收95%以上均來自礦機銷售收入。

儘管比特大陸宣稱只從官方網站公開銷售礦機,但由於礦機產能有限,市場供不應求,多級礦機分銷商隨之出現。

礦機生產廠商的定價不變,礦機價格的波動從一級經銷商開始。一級礦業銷售商從生產商拿到礦機,每天根據幣價報價,後面的每一級經銷商依次加價100元-300元。“礦機信息不透明,很多人在中間環節分一杯羹。所以實際你購買的經銷商是幾級也不一定。”上述加拿大華裔礦場主說。

深圳華強北是礦機分銷商聚集的地方之一。深圳華強北賽格電子商城向多家礦機分銷商瞭解到,前來購買礦機的客戶來自全球多個國家,除中國外還包括俄羅斯、塞爾維亞等國家,這些國家電費相對便宜,比特幣挖礦興盛。這裡的礦機銷售商往往在深圳和香港都設有倉庫,深圳面向中國客戶發貨,香港則面向海外客戶發貨。

2018年初以來,比特幣市場出現了大規模的持續低迷,礦機也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從狂熱跌入嚴寒。

“礦工最怕在幣價高的時候買礦機,買完幣價跌了機器價也要跌。機器價格跳水,挖礦收益也變少了。”幣印礦池聯合創始人朱砝說。

比特大陸在2018年1月17日宣佈限量發售A3礦機。出廠價定為2.08萬元,中國外各發售6000臺,一小時內即全部售罄。由於供不應求,1月底深圳華強北的A3礦機的價格最高被炒到4.5萬元的高價。

但隨著比特幣價格一路下行,從1月26日開始A3礦機的價格也大幅跳水,一天就能跌去1000元-2000元。有客戶在1月底以4.5萬元的高價購買了A3礦機,在2月初拿到礦機。拿到礦機三天後,比特大陸官網的A3礦機價格就跌到了7000多元。深圳華強北賽格電子商城的一家礦機銷售商說,他認識的同行裡已經有兩家因為承受不住虧損只能關門。

受到比特幣價格下跌影響,礦場也大規模削減工作的礦機。一名在新疆擁有5萬臺礦機規模的礦場主說,他正在以100臺礦機下架90臺的速度削減,目前已經將5萬臺礦機減少到1.5萬臺左右,且仍在繼續。

“這個行業又沒什麼對沖的工具,只能儘快賣出以控制風險。”一位礦場主告訴《財經》記者,很多礦機客戶在採購時存在槓桿,有的只需預付30%就能訂機器,放大了收益也放大了風險。“目前整個行業除了研究技術的,都是資本市場的玩法。”他說。

也有膽大的人試圖在熊市藉機抄底,抱幣死守。“現在我幣價都不看了,就是屯機器挖幣,幣價什麼時候到1萬元(人民幣)什麼時候再說。”一名擁有100多臺礦機的河南礦工說,他一個月能挖50個ETH幣左右。目前正在計劃等顯卡礦機跌破2000元時,再購買100臺礦機。

“幣價每天都在變,挖礦現在按每天算利潤根本沒有用。說白了就是拿錢去賭的。” 該礦工說。

算力困局

“礦機需求指數級增長,但產能沒有指數級增加。”

從2017年到2018年,比特幣價格經歷過兩次4倍-5倍的飛躍,礦機價格也隨之出現過兩次躍升。但仔細研究這兩個階段,比特幣對礦機價格的影響幅度卻大不相同。

第一次躍升,比特幣價格從2017年2月的1000美元上漲到10月的5000美元,礦機價格從8000元上漲到1萬元,漲幅為25%。第二次躍升,比特幣價格從2017年10月的5000美元上漲到1.9萬美元,礦機價格則從1萬元上漲到3萬元,漲幅高達200%。

兩次漲幅差異達到8倍之多。“兩次比特幣價格跌升對礦機價格影響差別很大。礦機需求指數級增長,比特幣全網算力隨之暴漲,但第二次產能沒有跟上。 ”幣印礦池聯合創始人朱砝說。

比特幣是一個基於算力的競爭遊戲。作為一個比特幣礦工,如果你想挖到更多的比特幣,意味著你的挖礦機器需要跟全網的算力進行競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有著獨特的計算規則:平均每10分鐘被挖出一個區塊,每個區塊包含12.5枚比特幣以上。為了維持出塊速率,比特幣會約每13天增加一次計算難度。

從比特幣誕生的2009年到現在,全網算力整整漲了300億倍。全球共有200多萬臺礦機集合在數十家礦池,集中進行比特幣挖礦。全網算力越多,單臺礦機收益就越少,因為比特幣產出全網是固定的。全網理論上一天能挖出144個區塊,一個區塊的挖礦獎金為12.5BTC,每天比特幣全網挖礦總產出為1800BTC。實際上的挖礦產出會更多,約在2000BTC到2200BTC之間。

你的礦機算力佔全網總算力的幾分之幾,意味著你將在這2000多個BTC產出中分到相應比例的挖礦收益。

幣印礦池聯合創始人朱砝指出,近一年比特幣全網算力平均每12天將增長8%。2017年初全網算力為5EH/S,2018年初則翻了5倍變為25EH/S,相當於多了4倍的礦機競爭。比特大陸S9礦機的算力為13.5TH/S,如今約1000臺礦機才能挖出1個比特幣。

不只是比特幣,其他數字貨幣礦工也面臨著算力暴漲、挖礦收益急劇下跌的困局。一名以太坊礦工說,2017年10月他的一臺礦機每個月還能挖出來1個ETH。但過了兩個月左右就變成只能挖0.6個ETH,到2018年3月份則只能挖到0.45個ETH了。算力的暴漲讓單臺機器的挖礦收益幾乎每兩個月就將近減半。

他算了一筆賬,在ETH3000元人民幣的幣價下,單臺機器的產出平均為0.5個ETH,約為1500元人民幣,每月電費需要花費800元左右,每臺礦機挖礦單月利潤為700元-800元。按一臺機器6000元的成本算,基本要9個-10個月才能回本。而算力暴漲則讓回本時間拖得更長,將超過一年。

超過一年的回本時間對於礦工來說頗為危險。比特大陸的礦機平均約每1.5年推出一批新迭代產品,正常情況下,礦工會在挖礦半年時賣出手中的幣和二手機器,將現金流投入購買最新型號的礦機。如果回本時間過長,這些舊礦機既無法變現,又消耗大量電費,且在算力競爭中落敗挖礦收益極小,相當於“廢鐵”。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

聰明的人們發明了“礦池”——一種可以將分散的個人算力合併聯合運作的程序。當你的個人算力僅佔全網算力一億分之一時,連接到礦池後,你和其他人的算力聚集起來變成全網十分之一甚至更多,這讓礦池有機會通過算力優勢取得更多的挖礦收益。礦池收取3%-5%手續費後,再將收益分配給礦工。

2011年5月全球第一家比特幣礦池Eligius成立。2012年被稱為“礦池元年”,當年所有礦池的算力已經佔到了全球總算力的50%。這意味著個人使用家庭電腦挖比特幣的時代結束。“有了礦池以後,單機就開始挖不到了。”幣印礦池聯合創始人朱砝說。

礦機本質是晶片的集合,並非一臺完整電腦,其系統跟路由器一樣,只能執行計算操作。因此礦機挖礦時需要礦池為礦機下發任務,並在礦機完成任務後進行檢驗,發放收益獎勵。

礦池為了吸引更多的礦機加入聚集算力,會設計更為慷慨的獎勵機制。一個簡單的類比是,如果把挖礦抽象成擲骰子游戲,遊戲規則原本應該在擲到“5”以上才有獎勵,但不少礦池會設計只要擲到“3”以上就能分到小部分獎勵。這讓礦工更為踴躍地加入礦池,而非個人進行挖礦。

“增量的算力如果礦池能抓得住,會很快崛起。”幣印礦池聯合創始人朱砝說。他曾經參與創辦過BTC.COM。BTC.COM於2016年9月份上線,是比特大陸的內部礦池創業項目。由於把握住了2017年比特幣市場的牛市紅利,BTC.COM從2016年排名前十開外到2017年底成為世界第一的礦池。

隨著中國礦工在全球的壯大,中國的礦池亦同步崛起。考慮網絡速度問題,礦工會優先選自己國家的礦池,因此礦池和礦工是一體的。據BTC.COM的實時數據顯示,2018年4月全球前十大礦池中國礦池佔據了八席,掌握著比特幣全網算力的75%。其中比特大陸的兩個礦池BTC.COM和螞蟻礦池牢牢佔據著第一、二名的位置。

礦池解決了單臺礦機算力不足的問題,但也引發人們的擔憂——理論上只要有人能掌握全網51%的算力,就能發動“51%攻擊”,控制整個比特幣網絡。而目前礦池排名第一的BTC.COM已經佔據了全網超過30%的算力。

如何制衡礦池的權力,也成為比特幣礦業接下來的難題。

電力博弈

“礦機不值錢,就會比誰的電費便宜。”

電價和機器價格是比特幣挖礦的兩大核心成本。在幣價和機器價格雙重下跌之時,電價則成為盈虧關鍵。電價相差1毛錢到2毛錢,甚至可以直接關係到礦場的存亡。

個人礦工在挖礦時,基礎設施往往不及格。一名礦工說,他在河南農村架設了100多臺礦機,甚至連地線都沒有接上。最開始只有20臺-30臺礦機時機器運行穩定,但增長到100臺之後由於靜電增多,不少礦機經常死機。他想出一個除靜電的土辦法:在院子裡挖個坑,買來廢棄的三角鐵扔坑裡,再倒上十幾包鹽。

由於沒有其他供電的方法,他挖礦只能使用市電,0.76元一度,一個月所有礦機的總電費開銷就要8萬多,挖礦的收益為50個ETH,按目前ETH4200元人民幣計算,單月收益為21萬元,扣除電費成本後利潤為13萬元。同時購買礦機的總成本約為100萬元,意味著要近一年才能收回成本。而算力在持續衰減,他的回本時間將會拉得更長——這還不包括幣價下跌的風險。

“一臺礦機的收益曲線是持續下降的,當收益曲線降到跟電費相等就達到關機臨界點。一般礦機是半年左右賣掉,半年回本,一年半關機。只有當你的電費特別便宜,才能夠一直開著礦機。”朱砝說。

渴求低廉電費和專業的基礎設施,比特幣挖礦業從個人礦工逐漸向規模化礦場發展。“礦場有特殊條件要求:噪音高達100分貝,礦機安放在城市裡不適合。同時電費不能太高,還要配備穩壓器等各種設施,散戶無法來幹,只適合工廠來挖。”

礦場分為自有和託管兩種模式。由於自有模式需要前期積壓大量成本投入礦機,目前大部分礦場都採取託管模式——類似於房產的物業服務,礦場尋找到電費低廉的礦場場地,為客戶託管礦機。挖礦收益歸屬客戶,礦場只收取部分管理費用。

儘管如此,建設一家託管礦場的前期投資也不小。據一位擁有2萬臺機位的貴州礦場主介紹,託管礦場的成本為1000元一個機位。如果一家1萬臺機位的中小型礦場,可以節約一些成本,但也需要投入七八百萬元。不過,礦場託管的收益也頗為可觀。一般礦場會對客戶收取一個月200元左右的服務費用,1萬個機位如果全部上滿,大約半年左右可以回本。

在比特幣進入熊市時,誰的電費更加低廉還決定著礦場能否挺過寒冬。

一位礦池創始人透露,目前礦業的用電分為兩檔:正常工業供電為0.6元-0.7元/度,但許多礦場的電力成本只有0.3元-0.4元/度。這種低成本的電力來源有很多種,一些是不正規的,比如某個環節沒有交過網費,也有一些地區沒有國電,自己開礦場要去跟有售電資質的單位談,例如新疆有兵團,內蒙古有蒙西電網。“這些地方反正電也沒人要,能夠談下比較好的價格。主要是火電,風電也有。”

為了尋找到低廉的電力,比特幣礦場軍團在全國開啟了一場持續數年的尋電大遷移。

一名2014年開始挖礦的礦場主說,中國最早一批挖礦的人聚集在深圳,當時用的是深圳市電,價格偏高接近1元/度,不少比特幣礦工都是在深圳打工的外來務工人員,家鄉在河南、安徽等地。他們隨後將礦機攜帶返回家鄉開始大規模挖礦,挖礦聚集地轉移到平頂山、馬鞍山等地。為了降低電費,不少人挖礦時在用電上做手腳,“基本是用一半,偷一半”。其後平頂山等地開始嚴控偷電行為,電費失去了低價優勢,礦工們又開始向有大量水電的四川轉移。

四川水力發電豐富,豐水期電力供大於求。一些礦場甚至能直接包下一個小型水電站供電,電費成本最低能夠達到0.1元-0.2元/度。但進入秋冬季節之後,四川電力供應不穩定,礦業遷入引發電廠激烈競爭,電力價格開始上漲。礦場軍團隨後從四川進一步向大西北遷移,目前不少礦場轉移至內蒙古、新疆,以火力和風力發電為主。同時也有一部分更有實力的礦場開始向海外遷移,電費便宜的加拿大、俄羅斯、冰島等國都成為了中國礦場遷移的目的地。

穿越熊市

“在這個領域裡待得足夠久的人看來,這次更像是歷史的重演。”

2018年初的熊市讓整個比特幣礦業在寒冬中瑟瑟發抖。但在這個領域裡待得足夠久的一些人看來,這次更像是歷史的重演。

比特幣世界裡是有周期的——一部分經歷過2014年比特幣熊市的人傾向做出如上判斷。2018年3月底,曾為中國最大比特幣礦場之一的經營者趙東在區塊鏈社群中公開分享了對比特幣週期的判斷。他認為2017年11月到如今比特幣大漲大跌的情況,非常類似2013年比特幣漲到歷史高位8000元人民幣之後的階段。

“比特幣大概是四年一個週期,以挖礦減半為關鍵時間點。如果我們把2013年看作是比特幣的夏天,那麼2014年是秋天,2015年是冬天。我本人就曾經凍死在了2015年的冬天。”趙東說。他以此推斷,2016年比特幣減半開啟新一輪牛市,到2017年成為比特幣的大牛市,到2018年應該進入又一個“秋天”,“冬天”則會在2019年。

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5年比特幣進入震盪下行的通道,價格一直在200元-300美元低位徘徊。直到2016年比特幣開始進入震盪上行階段,新一輪牛市開啟。大量的礦機公司、礦工和炒幣者在這一輪暴漲暴跌中血本無歸。趙東亦是其中之一。

他在社群分享中提到,他在2014年因加槓桿炒幣爆倉和開設比特幣礦場,總虧損達到近1.5億元人民幣。2015年比特幣最低跌到900元人民幣,趙東為了償還開設礦場募資的債務,只能賣掉所有的挖礦設備,原價5000萬元買進的礦機不到300萬元悉數賣掉。最艱難的時候,他身上只有10萬元,加6000萬元債務。

殘酷的熊市,卻也成為了一些人的機會。當電費成本0.5元多的礦工急於拋售礦機時,電費成本0.3元的礦工則仍未達到停機臨界值,可以一直開機挖礦。有部分礦工趁機用幾百元的價格低價大量抄底礦機,一直挖到2017年,在新一輪牛市中暴富。目前全球礦機市場份額第一的比特大陸,也是2014年比特幣“寒冬”的倖存者。

一名接近比特大陸的人士說,2013年-2014年比特幣大跌,兩三千元成本的礦機只能賣不到幾百元,如果不賣就是廢鐵。市場上當時存在數十家礦機制造商,在幣價大跌時多數都因資金鍊斷裂倒閉,或者勉強撐過也不得不縮減研發成本,由於比特大陸一直強調成本控制,在這一輪熊市中脫穎而出。

比特大陸在2014年相繼推出了螞蟻S3和S4等型號的礦機。S3礦機銷量不錯,但受到市場低迷影響,S4礦機的銷售情況慘淡,公司損失不小。所幸由於成本控制較好,比特大陸在低谷期仍然能支持新一代礦機研發。2015年1月,比特大陸推出新一代螞蟻礦機S5。在對手們大多因熊市縮減研發的情況下,螞蟻礦機S5在市場上獲得成功。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詹克團在接受《商業週刊》採訪時表示,公司會為熊市準備三年的現金流。

“比特大陸靠S5礦機挺過了那一輪,熊市是幫它跑到第一的機會。挺有意思的是,比特大陸偶數型號的礦機都比較賠錢,單數都很成功。所以後來只有S7、 S9、S11,沒有S8。比特大陸在S4之後再也不出偶數了。”該名接近比特大陸的人士說。

2018年4月以來,比特幣的價格開始出現了回升的跡象,從7000美元左右上漲至9000美元以上。數字貨幣業界有人判斷這是比特幣重回牛市的徵兆,也有人認為熊市將持續一年或更長時間——不同的判斷,將決定他們不同的命運。

無論如何,只有預見寒冬併為之早做準備的人,才更有看見下一個牛市的可能。


比特大美女


跟產量沒有太大關係,後續進場資金乏力就會跌,忽悠來的資金多就會漲。


解憂谷主


下一個牛市巔峰10w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