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想在股市贏 你的二元論思維模式必須改正!

所有金融驅動力中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避免預測未來,因為未來無法預知。

所以,金融的世界裡,大多數人其實是靠運氣活著。 ——坤鵬論
坤鵬論:想在股市贏 你的二元論思維模式必須改正!

一、拋棄二元思維

可能很少有人會想,自己的思維模式會在股票投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早早就註定了輸贏。

毋庸置疑,我們大部分人是二元論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非黑即白,“不是,就是”,不是對就是錯。

它最經典、並時刻荼毒我們的結論是:如果你不是一個成功者,那麼你就是一個失敗者。

由於二元論徹底清除了所有情形下的任何可能,而只留下兩個極端的選擇,從而使其成為一種極其高級的抽象概念。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在人類世界裡,高級抽象概念總是模糊不清的,而且,隨著抽象層次的逐漸上升,它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大概輪廓也將變得越來越模糊。

坤鵬論曾在以前講過,在數學家眼中,像經濟這樣複雜的動態系統,其非線性數學的本質是非常混亂和高度不可預測的,所以,經濟、金融以及股市全都服從混沌,而混沌意味著不可能做出客觀和定量的長期預測。

但是,混沌根本就是和非黑即白、一清二白的二元論思維模式冰火難融,格格不入。

因此,二元論思維也就成為許多人思想中的一堵堅牆,將人們生生堵在認知繼續提升的道路上,打不破它,認知也將停滯在某個層次不前。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如果我們一直以二元論的觀點看待成功與失敗,那麼一切事情就只有兩種結果:一個是乾淨利落脆的絕對成功,另一個則是徹頭徹尾喪的徹底失敗。

當我們基於此觀點看待世界,在面對所有的問題和情況時,同樣都將只是一種B或非B的二元狀態。

於是,一個人的命運也就註定陷入不是成功就是失敗的死結,因為不成功和失敗直接劃上了等號。

這種看待事物的態度,實際把我們的生活簡化成了非黑即白的兩個極端,這種過於簡單化的片面思考方法,必將極大地阻礙我們對事物進行理智的分析與周密的思考。

不可否認,二元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比如:不是敵人,就是朋友;不是朋友,就是敵人;不是贏就是輸;你既可以結婚,也可以獨身;你可以生小孩,也可以不要小孩;你既可以出去工作,也可以賦閒在家……

以致於歷史上的許多學者都把二元論當作了客觀的普遍規律,至少,他們就曾認為,所有問題最終都能簡化為兩種不同的情況,就像一個電子開關,只有開和關兩種不同狀態。

比如:在亞里士多德學派的邏輯學中,一個最基本的假設就是,A只能是或者不是B,這就是二元論的兩種基本狀態。

其實,二元論思維更像是人類的動物本性體現,動物在一種路子走不通時,會迅速向另一種對立的方式進行試探。

這種思維模式機械而簡單,其優勢就在於讓人類擁有了一個最基礎、最簡單的思維模式,從而極大地提升了平均智力水平。

同時,它對於過往幾千年的人類統治者來說,可謂如虎添翼,只要立下對與錯、正與反、成功與失敗等標準,其治下的人民就會更輕鬆地被馴順。

我們還可以從一些宗教中尋找到類似的影子,比如:儒家、道家、基督教在其傳播過程中,往往都會大加利用二元論思維,儒家不是君子,就是小人;基督教不是上帝,就是撒旦;道家不是得道,就是失道。

儘管,道家和基督教的教義可能並不是二元論,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通常以二元論來教化別人。

佛家有些與眾不同,它激烈地反對二元論,建立“不二法門”。

“不二”指不是兩極端,“法門”指修行入道的門徑,意思是說,觀察事物的道理,要離開相對的兩個極端而用“處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實在。

但是“不二法門”最終還是被二元論的人們改成了“獨一無二的門徑”。

坤鵬論:想在股市贏 你的二元論思維模式必須改正!

不得不承認,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一直在教導我們要以二元論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要麼成功,否則就是失敗的模式,事物之間的關係就是簡單的非此即彼的關係。

如果將這樣的思維用到股市,我們眼中的股市也只是非牛即熊的發展態勢。

於是,大家就會認為牛市時,所有股票都會漲,熊市,則所有股票都會跌,於是牛市買買買,無腦地買,熊市則偃旗息鼓,看都不願意看。

但是,即使每一次股災熊市時期,也並不是所有股票一路下跌,而每一次股票繁榮大牛期,同樣也不是所有股票一路高漲。

如果以二元論思維思考股市,你必將永遠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必須隨時對股市究竟是強市還是弱市做出明確判斷,你將不可能徹底對股市袖手旁觀,或是逃離股市——因為它已屬於三元論系統範疇下的第三種選擇。

沒有人喜歡一個懦夫,包括你自己。

因此,你必須作出抉擇,必須在黑和白的兩個極端之中,挑選出一個。

否則,你必將飽受終日焦慮的苦苦折磨。

其實,就在現實中,常常存在著“既不是黑,也不是白”,它們往往是不確定狀態。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都不喜歡不確定,他們從來沒有被訓練過,如何對付不確定的情況,他們也從來不願意接受諸如“也許吧”、“我不知道”等類似的答案。

相反,人們總是試圖掩蓋事情的不確定性本質,並利用所有可能的手段,製造一種自欺欺人的確定性假象。

因為人類生來就對不確定的未知充滿恐懼,必須要有個理由先。

股票投資的技術派在某種程度上大大迎合了人們的這一特性,儘管那些圖形往往是事後神準,事中卻模稜兩可,一頭霧水。

但技術派卻能給人心理安慰,給人心靈一個依靠,即使是輸了,也讓人似乎“知道”是為什麼。

當然,技術分析確實有神蹟,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痴迷。

歷史上,總有些技術分析大師出現,準確地預測了市場大的轉折。

當然,猜中的方法並不難,當有助於預測的條件出現時,多預測幾次,總有一次會猜中,但是,切忌天天預測,那是低手的表現。

技術分析的神蹟就在於每個階段總是能捧出些人來證明預測的神準,但很少有人會在意這些人總是在不斷變換。

大眾是善良的,他們會原諒,大眾的二元論思維根深蒂固,他們急切需要確切的答案,於是,他們總會把某個幸運的預測者當作神,但這個神通常不會就此收手,還會繼續預測,最終毀掉自己。

但是,沒有關係, 在拋棄這個人時,市場很快就會的捧出其他神。

坤鵬論之前早就多次說過,在概率面前,專家和大猩猩的預測很難分出伯仲,因為預測的神準,很大程度是一種偶然事件。

人們還往往很樂於接受那些胡說八道的公告或宣言,只要它們表述得斬釘截鐵、確鑿無疑即可。

有時,人們甚至會顯得非常迷信,用周易、星座、塔羅牌來預測股市的未來走勢。

如果,如果所有這一切手段都不能生效,那麼人們還將尋找某種權威的力量,甚至是偽裝成大師的騙子,以此幫助自己做出“是”或“不是”的二元系統下的抉擇。

以上所有這一切,都是人類二元論思維在作怪。

坤鵬論認為,用二元論看待事物的方法才是人類失敗和焦慮之源。

因為,我們的教育教導我們,我們務必追求成功和正確,如果做不到,我們則必然會墮落到失敗和錯誤的深淵。

在二元論中,一個人不成功就是失敗,所以我們一直被教育著,要為了成功而工作,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成功應該是每個人的遠大目標。

但是,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卻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成功到底是何方神聖,成功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成功可以看作是對金錢的擁有,或是公眾的推崇,但它幾乎可以是任何事情,只是每個人的定義所有不同。

如果成功和金錢直接掛鉤,那麼究竟擁有多少錢才能達到成功的地步?

每個人可能都有每個人的答案,如果我們不能度量成功,不能為成功設定任何可測量的標準,我們又如何定義別人和自己是成功呢?

在二元論中,成功至關重要的意義其實很簡單,不能成功,就自動歸為失敗。

由於無法衡量成功,不管我們獲得了怎樣的財富、榮譽和成就,我們都不敢肯定地說,自己已經成功了。

古人說,山外還有山,樓外還有樓,高人背後自有更高的高個兒,當遇到比你還棒的人,你會立刻覺得自己是多麼失敗。

焦慮頓生!

坤鵬論:想在股市贏 你的二元論思維模式必須改正!

二、你起碼要學會三元論思維

為了自己能夠活得幸福,坤鵬論建議你無論如何也要強迫自己超越二元論思維,起碼要達到三元論思維。

三元論思維是在非黑即白之外,再增加一個灰色的選擇。

三元論思維是在“不是”和“就是”中間,考慮一下“還是”。

三元論思維是給自己留一個第三條路可走,可以讓自己能夠活在成功和失敗中間。

具體到股市,那就是既可以買入也可以賣出,同時,我們還可以保持局外人角色,靜觀其變。

甚至我們可以將三種行動結合在一起,而不必拘泥恪守不是價值投資就是投機,為什麼它們兩者不能融合,或者是不同股票不同對待呢?

三、多值論思維和無窮值論思維

這個世界上,能夠走到三元論思維的人不多,但這並不是最高級的思維模式,再往上就是多值論思維。

坤鵬論曾一再強調,勞動可以分工,知識絕對不能分工,因為世界上大部分事物都有內在聯繫,並涵蓋著多個學科的知識。

比如:一塊小石頭,它就可以從化學、地質學、物理學等多個學科審視觀察分析。

再比如:股市,它起碼包含著數學、經濟學、會計學、金融學、心理學、統計學等。

如果我們只在某個領域專精,最後不可避免地陷入如今大部分專家的盲人摸象困境。

所以,巴菲特說能力圈是相當有道理的,就靠我們這點三腳貓知識,根本不可能對不熟悉的行業認知清楚,凡是行業,必然是個生態圈,且不說其中的專業知識,就是人家的暗藏的行規和門道,也夠外來者交不少學費。

就像前些年的O2O,回頭看,就是一場鋪天蓋地的鬧劇,以為線下的生意都簡單至極,結果有幾個活了下來,就連現在那麼社區電商之流,如果不瘋狂補貼,分分鐘鍾倒閉。

成不成,全靠錢,但錢永遠是有限的,於是一個個矇眼狂奔,希望奔成大而不倒,但矇眼狂奔的鼻祖賈躍亭都沒成,誰敢妄言自己更牛?!

它們最終的結果只能靠命。

曾有個做蔬菜O2O的創業者這樣總結道:“我們做的事其實是替代人家的搬運工作,但實際上人家最有價值的是這麼多年對產品品質的把控、產地的把控、物流信息的把控、天氣的把控,以及市場行情的把控。”

巴菲特的好友芒格非常推崇儘可能多去涉獵各個學科,他說“我去學習各學科中所有的重要道理,因為真正重要的大道理佔每個學科95%的份量,所以對我而言,從所有的學科吸取我所需要的95%的知識,並將它們變成我思維習慣的一部分,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就算咱們不從學科這麼高大上的角度討論,以日常生活為例,正是我們一直處於二元論思維中,所以常常忽視了自己擁有眾多選擇的事實,甚至對那些唾手可得的機會視而不見。

多值論思維在投資中最好的體現則是,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將自己的資金配置在風險不同、收益不同的資產之上,從而避免自己走向徹底失敗或是破產的窘境。

生活中,許多時候,擁有多個參考的視角或思考的角度,而不是侷限於一個、兩個或三種簡單極端的選擇,對我們的人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芒格因為這樣的習慣,“幫了我很多忙,它讓生活更有樂趣,讓我能做更多的事情,讓我變得更有建設性,讓我變得非常富有,而這無法用天分來解釋。我的思維習慣只要得到正確的實踐,真的很有幫助。”

人們說狡兔三窟,如果狡兔五窟,狡兔十窟,它被抓到的機率就會翻倍地下降。

就像畫圖,如果你設置的點越多,你的圖就會越精準,而越精準則越接近它所代表的客觀事實,對於我們實現目標的願望將越有幫助。

坤鵬論在股票投資的學習和實踐中,也頗受多值論思維之益。

開始我只看股票投資的書,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股市不可避免地受到人類心理的影響,甚至心理會在牛市或熊市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我又去學金融心理學,正是對它的學習,讓我對股市劇烈起伏期間人類通常出現的心理變化有了清醒認知,使自己能夠在熊市和牛市中一直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

同時,也將學習心得記錄下來,寫成了《心理學早已統治股市!》

等文章。

接著,有投資大師說,幾百年來,股市從來沒變,我便又開始學習歷史,回到400多年前,從股市誕生起,一點點追溯它的幾百年歷史,並寫下了《帶你穿越400年 去看股票的歷史》《美國股市風雲200年 從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後來,我發現許多投資大師都會提到投資哲學,於是便找來哲學的相關書籍鑽研,儘管現在還只是管中窺豹,學了個皮毛,但對於我的價值觀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這個已經在其他文章中提到過,也就不再贅述。這樣的變化可以從《A股十幾年不變是投機 但真別把投機看扁了!》看出端倪。

坤鵬論:想在股市贏 你的二元論思維模式必須改正!

那麼,多值論思維之上還有沒有更高級的思維,那可能就是無窮值論系統了。

但是,無窮值論對於科技更有啟迪,可以讓科學家不斷前行,去發現更多未知的未知,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它的哲學意義更大,那就是讓人們永遠不要自滿,因為前面永遠還有更前面,更多永遠還有更多,即使已經找出了一萬條路,但永遠還有第一萬零一條路你還沒有發現。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江禮坤,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6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1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