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溪舊稱“烏嶼”,一起領略福清這座千年古鎮的魅力……

渔溪旧称“乌屿”,一起领略福清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

渔溪旧称“乌屿”,一起领略福清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

巍巍大帽山,使漁溪人民感到驕傲。

清清萬安溪,令虞陽兒女引以自豪。

古鎮漁溪,舊稱“烏嶼”。據傳,郎官村為古鎮遺址,這裡有烏嶼山、烏嶼橋、烏嶼街……早有先民,刀耕火種,數千年過去,這些地名,還一直沿用至今。

渔溪旧称“乌屿”,一起领略福清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

郎官古渡

斗轉星移,淪海桑田,先民的開荒造田,辛勤耕耘,長期勞作,繁衍生息。兩漢、南北朝時期,古鎮漁溪,依山面海,風景秀麗,氣候暖和,雨水充沛。這裡物產豐富,交通便捷,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對漁溪情有獨鍾。

南朝時期,金紫光祿大夫、文才著稱的江淹,遊黃檗,觀龍泉,寫下《遊黃檗山》,千古流傳。

唐宣宗皇帝,遊山觀瀑,夜宿黃檗寺,與黃檗禪師希運,一唱一和,留下“瀑布聯句”,並有《夜宿黃檗寺》詩篇。

唐宰相悲休,亦有《贈黃檗僧希運》詩句,宋理學家朱熹、大學士蔡襄、著名詩人劉克莊、大明內閣首輔葉向高等,我國曆史名流,都曾在漁溪黃檗山萬福寺,留有詩篇題刻。

渔溪旧称“乌屿”,一起领略福清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

有文字記載,漁溪為萬安鄉萬安裡,是福、興、泉、漳交通要衝。699年,福清置縣時,析長樂縣南8鄉,以萬安鄉為名,置萬安縣,泉州府(後改名福州府),意欲設縣治於萬安鄉萬安裡,足見當時漁溪在福清,有著舉足輕重之分量。

五代時期,有福建第一位女詞人——萬安娘娘陳金鳳;五代後梁時期,有王審知部將虞雄,在萬安溪建壩引水,發展生產,後戰死溪灘,人民改稱萬安溪為虞溪,虞溪,虞溪,久而久之,誤為漁溪,漁溪鎮因此得名;南宋150餘年,蘇田村曾有林昌言、林希逸等,七位高中進士;明朝以前,福清二十位郡學鄉賢,上鄭村有鄭廷楫等,獨佔五位;明清時期,黃檗山萬福寺隱元禪師,應日本國長崎興福寺逸然性融和檀越,再三邀請,於1654年5月,東渡日本,為傳播中華文化,為加強中日人民友好,做出貢獻;清朝時期,蘇田村三進士,乾隆十七年(1752年)林建鼎,殿試第一甲第二名武榜眼,欽點御前侍衛官;民國時期,有抗日將領林啟東等。

渔溪旧称“乌屿”,一起领略福清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

出海人祈求平安的郞官境

中共漁溪特別支部的建立,前亭村平民小學的創辦,東際、溪尾洋地下黨的發動群眾,九龍游擊隊的神出鬼沒,古鎮漁溪,在舊社會的黑暗中,東方曙光燦燦,大地春意濃濃。

渔溪旧称“乌屿”,一起领略福清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

附: 歷代漁溪鎮名人譜(部分)

陳金鳳(894年~935年),福清萬安里人(今福清漁溪、上逕人)。閩惠宗王延鈞第一任生前正式得立的皇后(第三任嫡妻)。福清民間稱她為“萬安娘娘”。

林昌言,字仲俞,輿權公次子,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乙丑科劉章榜進士,授通判廣州,惠安縣令。贈金紫光祿大夫。

劉鎮,字雅居,萬安裡(今上逕、漁溪一帶)鰲江人,曾任廣西平樂府推官(注:推官唐代始置,為節度使、觀察使之屬官。明代俗稱“司理”,專管一府刑獄)。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劉鎮)萬曆癸未進士,授廣西平樂府推官。”廣西《嘉慶平樂縣誌》卷十六“秩官”亦記載,劉鎮為廣西平樂府推官,“福建進士,萬曆十二年任”。

林希逸(公元1192~1271年),字肅翁,號竹溪,又號鬳齋,今福清市漁溪鎮蘇田村人,宋端平二年進士,平海軍節度推官,後官至中書舍人,是宋代有影響的理學家。

林建鼎,字為鉉,號玉川。漁溪鎮蘇田村人。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卒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正月。現該村林氏後裔稱林建鼎為“六房”。林建鼎為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科福建鄉試舉人第三十七名,乾隆十七年(1752年)萬壽恩科會試進士第七名,殿試第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誥授中憲大夫,欽點二等御前侍衛官,後被派遣到甘肅中衛(今寧夏)靈川府任副總兵。卒於任上。

渔溪旧称“乌屿”,一起领略福清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

渔溪旧称“乌屿”,一起领略福清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