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援疆教師周建娥的“和合”情懷

歲月如梭,2019年就這樣悄然地來了。

回首2018,似乎註定成為我生命裡最為“跨越”的年份。若用關鍵詞來概括,那就是“援疆”“和合”。

我從事教育生涯三十餘載。前20年從事小學教育,把一批批孩子送出了大山,將自己的芳華留在鄉村;後15年農村成人教育,助一撥撥農民走上增收致富路,把自己的真情獻給農民;2018下半年,“援疆”又意外地成為我人生字典裡的新詞。

歲末年初,總有許多感慨,於是我就寫下這幾段辭別江南青山綠水的遂昌,跨越千山萬水,來到祖國西域新疆新和縣,那些值得記錄的點點滴滴……

傾情援疆——

這是我離家最遠、最長的一次“走起”。從東海之濱到西部邊疆,4600公里的跨越,讓我走進了聞名全國的蘋果之鄉——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

從去年8月20日離家至今,遠離家鄉、遠離家人,遠離熟悉的領導同事、親朋好友,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還有陌生的乾燥和沙塵暴……

我感受和體會過“斷腸”是怎樣的相思,“明月”又是怎樣的鄉愁,“邊塞”是怎樣戈壁大漠,“天涯”是怎樣的遙遠,“舍家報國”這份豪情背後需要怎樣的付出……

“和合”情懷——

千年的新和縣,取意為新疆永久和平,我所在的新和縣第二小學是當地唯一的純漢語學校。校領導聽說我在內地是學校管理人員,便安排我到政教處,負責打造校園文化。

我走進校園,深入課堂,貼近老師、學生。那段時間裡,在經歷無數個不眠之夜後,新和二小的校園文化雛形終於展現了出來:以“和合”為魂,從“走好路、讀好書、戴好紅領巾”的養成教育中,形成“和氣和諧和睦”的教書氛圍,凝成“合心合力合拍”的育人環境,打造出“和合校園、和合教師、和合學生。

為打造“和合”校園文化和策劃“和合魂”大型情景劇,我先後兩場重感冒時長一個月,即使咳嗽得出血,也沒有請過一天假;當地的乾燥氣候,使我腳腿乾燥皮裂、流鼻血,我就每天服用清火片;長時間電腦前伏案工作,手、胳膊關節疼痛發作不能抬舉,我就吃點止痛片,繼續工作……

2019年元旦之際,我又將自己所獲的“麗水市勞動模範”獎金捐獻出來,向16位“和合”教師發獎,為“和合”校園文化增磚添瓦。

不辱使命——

在援疆的半年時間裡,我先後在省市級等媒體供稿報道援疆動態28篇次,如《傾情援藏援疆!遂昌六位支教人將家鄉元素融入異鄉校園》在浙江新聞、中國西藏網發表;在《和合二小》微信公眾號上寫稿、編輯信息110餘篇;同時還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和合”論文,積極申報省級“和合”文化課題。

助推打造“和合”文化,讓西域的孩子們“讀好書,有好書讀”,向麗水援疆指揮部爭取“太空倉-圖書館”並於2018歲末落地。

集“古今”“浙疆”“家校”等元素,110位師生家長參與演出的的“和合魂”,在迎2019年元旦南疆千年新和縣的大舞臺上倍受讚譽。

在“和合”校園文化的“引領”下,新和二小的校容校貌、校風校紀、教風學風等都有質的提升。

援疆,是我人生旅程的一次“野外大挑戰”,也是我生命裡一趟“高大上”的心靈旅行。援疆所有的經歷和感受於我而言,都是彌足珍貴的。是勇氣、是嘗試,是真實,是跋涉,是探索……都將組合成我生命歲月裡或深或淺或重或輕的印跡,它讓我不再感嘆時如流水,人生苦短,而是在我“立德樹人”的職業生涯中、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裡,添加了“厚重”的積澱。

援疆,是詩和遠方。我一直牢記在2006年7月27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蒞臨我們遂昌縣北界中心成技校視察時的親切囑託。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不忘教書育人的初心、不忘鄉村振興的初心、不忘傾情援疆的初心,為“浙”“疆”的“和合”,砥礪前行。

麗水援疆教師周建娥的“和合”情懷

作者介紹:周建娥,麗水市勞動模範,援疆前任遂昌縣北界中心成技校校長,現新疆新和縣第二小學支教,任政教主任。曾獲浙江省省級優秀教師、浙江省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麗水市十大優秀教師代表、錢甌名校長等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