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作家一土作品:椿香四溢

渭南作家一土作品:椿香四溢

老家後院有三棵大香椿樹。清明節前後,椿樹透出了綠中帶紫的葉芽,幾天後變綠就成了嫩嫩的香椿,成了一道上好的菜餚。

老椿樹下的小樹出芽會早些,這些“孩子”比“母親”醒得早。俗話說,門前一樹椿,春菜不擔心。穀雨前四五天,老樹的香椿芽就可以採食。椿芽經得起掰,掰掉後還會再生出一茬,味道不及初芽,但不影響樹的生長。穀雨前後,椿芽長到三寸多長,就不可食用了。

每年香椿長成,我們就沿梯子上牆上房,拿著長長的挽子(鐵鉤)把香椿鉤下洗淨,用開水一燙,撈出切碎,加點辣椒麵和鹽,用熟油一熗,涼拌香椿成了這個季節不可或缺的菜品。每年,母親都要把掰下的香椿收在一起,切去根部的木質,洗淨陰至半乾,灑上食鹽,曬在簸箕裡,待幹後收進醃菜的瓷缸,醃香椿成了我家的滿年菜。椿樹高大挺拔,斜枝很少,被稱為樹王,據說和劉秀有關。傳說新莽末期,王莽追殺劉姓後人,劉秀從長安逃出,一路被莽軍追趕,東躲西藏,飲食不保,輾轉經渭南向東南而去。在溝李村藏於犁溝躲避追兵,被老鴰告密。劉秀詛咒道,如若他日登位,便要老鴰全身變黑,嘴唇發紅,醜陋不堪,叫聲難聽,令眾人嫌棄。脫險後,在韓馬村,他得到一匹寶馬向塬上奔去,追兵喊馬聲震天,所以韓馬村附近的大路叫漢馬(“喊馬”諧音)街。後來,劉秀逃到貟曲康坡,人困馬乏,飢渴難耐。他飢不擇食,爬上剛發芽的椿樹,採食香椿,覺得香氣撲鼻,口感極佳,食後頓感身輕體健,精神百倍。隨後,劉秀逃往秀龍山,在此飲食豆腐湯,得仙人指點,在黃狗峪逢義犬相救,在石鼓山擊鼓退敵,在厚鎮(候主鎮)與其手下馬武等人會合便出了渭南。後來,劉秀坐上了皇位,老鴉變成了烏鴉,其臭嘴被稱為“烏鴉嘴”。想起當年救命的樹葉,光武帝心存感念,封天下香椿樹為“樹王”。椿樹受此封賞,腰桿挺直,笑逐顏開,表皮掙裂,所以椿樹小時樹皮緊促,成材後便樹皮開裂,原因大抵如此。據考證,國人食用香椿久已成習,漢代就遍佈大江南北,淵源應由劉秀始。

渭南作家一土作品:椿香四溢

椿樹高大修長。小時候家裡窮,但我心裡總想著過年要穿新衣服,個頭沒變化就得穿去年的衣服。為了長高,我就問母親,碎娃咋能長高?母親說,碎娃要長高,就得大年初一早早起來,一句話不說,跑到屋後頭,抱住老椿樹,嘴裡念“椿樹椿樹你姓王,你長壯我長(zhǎ ng)長(chá ng);你長壯了做大梁,我長(zhǎ ng)長(chá ng)了穿衣裳。連續念三遍,連續禱告三年,三年之後,就長高了,千萬不敢唸錯了!”我將信將疑,那年初一我照做了,第二年忘了。現在,我的個頭長得不夠高,可能就是因為那時沒堅持念那個的緣故吧,這也成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夏季,椿樹上有一種昆蟲,翅膀上有與椿樹外皮相似的灰土色偽裝色和少量黑色、紅色、白色斑點,與椿樹依存生活。因為衣著華麗,我們就叫它“椿媳婦”或者“花媳婦”。大人們經常開玩笑說,椿媳婦就是我們的花媳婦。不懂事時我們一笑了之,及知羞恥,這種玩笑經常惹得我們臉紅嘴撅,憤憤離開大人們的圈子,大人便笑道:“你看,這娃懂事了。”

秋天,椿樹開始落葉,連接葉子與樹幹的木質棒棒也落下來,我們叫它馬棒。這時,我們把做掃帚的細竹竿細頭削尖,粗的一頭插入半根玉米芯中,做成拾樹葉的插子。不用彎腰,用插子將椿樹葉插起,再把細馬棒和樹葉一起拾到筐裡拿回家當柴燒。粗馬棒可以當玩具。我們把粗馬棒折去細梢,大頭朝前貼地用力往前戳,比賽看誰戳的遠,一場比賽最遠的贏,贏過所有馬棒的馬棒叫馬王子。贏的馬棒就成了戰利品被拿回家當柴火。

香椿樹的花小而硬,遠看像南方八月的桂花,香味濃烈,一樹椿花怒放香味可傳一里多路。頂芽採摘後續發的側芽不會開花,更不會結出我們稱之為椿鈴的種子。

香椿味香口感好,醒脾開胃,富含蛋白質及鉀、鈣、鎂等元素,V B 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香椿主要的吃法有醃製、生熗涼拌、香椿炒雞蛋、油潑香椿面等。渭南塬上水好、香椿香、豆腐好,香椿拌豆腐成為當地一道營養價值佳、色香味俱全、簡單而實惠的時令名菜。渭南名吃豆腐泡更離不了香椿,紅紅的辣子油、深色的香椿和白白的豆花搭在一起,一大早就會調動渭南人的食慾。但香椿為發物,忌食未用開水燙過的香椿,多食易誘使痼疾復發,故慢性疾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渭南作家一土作品:椿香四溢

我愛吃香椿,大學畢業後在渭北工作,當地的香椿明顯比老家的香椿味差,可能是渭北地下水高氟多滷的緣故。每年母親都會把香椿醃好切碎帶給我,這一送就是二十多年。有次,母親開玩笑說:“將來我不在了,想吃香椿,就想起我了。”現在,母親走了,我再也吃不到她老人家送的香椿了,而母親醃製的香椿那香醇的味道卻留在了齒間,猶如對母親的思念,悠遠不斷,讓我時時憶起。

(本文選自《渭城輕語》)

一土,男,原名王茹辛。陝西渭南人,中國教育管理學會會員、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渭南市作協會員、臨渭區作協副秘書長,高級教師,著有散文集《渭城輕語》。

渭南作家一土作品:椿香四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