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巨頭“血拼”粵港澳大灣區:哪類項目爭搶最激烈?

房企巨头“血拼”粤港澳大湾区:哪类项目争抢最激烈?

實習記者 田付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深圳報道

22年前,新中國歷史上土地拍賣的第一錘在深圳定音,到如今珠三角地區逐漸成了房地產領軍企業的搖籃。

日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正式公佈,香港、廣州、深圳……這些曾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書寫下諸多奇蹟的名字,如同被裝上“大灣區”牌的新型馬達,帶動這片土地再次進發。

隨著年報披露完畢,上市房企在大灣區佈局輪廓初現,在其紛紛摩拳擦掌看好大灣區的同時,如何開發也成為擺在面前的難題。一位官方背景的匿名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大灣區城市開發成熟度高、人口密度高,為片區煥發新貌增加了難度;中央反覆強調的“房住不炒”原則,給城市管理者劃定了剛性紅線。這就要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引領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同時,需要確保城市群落健康發展、實現宜居宜業的目標。

從房企搖籃到巨頭戰場

粵港澳大灣區對標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等世界級大灣區,交通基建成為大灣區早期的重點建設任務。

2019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排行榜顯示,以總部所在地計算,全國十強中,粵港澳大灣區包攬了半數。包括多項業績排名第一的恆大、品牌企業萬科、堪稱二線城市奇蹟的碧桂園,也有新進之秀富力地產。

今年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持續提升,龍頭房企繼續發揮規模優勢,排名前十的企業購得全行業51%的儲備土地,大灣區片區從房地產企業的發家地演變成了比拼場。

《華夏時報》記者觀察到,自2016年以來,包括恆大等多家房地產企業開始公佈在深圳的土地儲備。

今年2月21日,克而瑞研究發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房地產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土地儲備貨值TOP30總貨值達5.73萬億元和26億平方米;其中,碧桂園以5713.4億元貨值和50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位列第一,恆大、中海、保利、招商等房企緊隨其後。

融創董事局孫宏斌在不久前就曾表示,包括恆大、碧桂園、華潤、萬科等大公司都誕生於大灣區內,大灣區的競爭非常激烈。融創雖然發家於北方,但早有佈局華南之意,在收購佳兆業失敗後,於2015年成立了廣深區域公司,3年時間,土地儲備貨值已達到1846.2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房地產企業單個項目成交金額前十榜單中,華潤置地成為唯一一個有兩個項目進入前十的企業,即深圳華潤城和深圳灣瑞府。如果加上萬科星城,深圳共有3個項目進入前十,3個項目總額約97億元,遠高於上海、北京。這三個單體項目的高價明顯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利好,以及科技產業的集聚效應。

在主營業務搶佔大灣區的同時,多家房企均顯示出多元化的佈局和業務發展趨勢,並且與大灣區的宜居宜業、生態環保等定位具有高契合度。例如,融創通過收購,現有文旅團隊7000多人,將文旅定位為多元化經營的重要板塊,在廣州的文旅城將成為今年的重點項目;佳兆業足球隊實現衝超目標,為其打造體育小鎮奠定了基礎;在“地產+科技”的樣本打造上,碧桂園在惠州潼湖的科技小鎮已經落地。

爭搶舊改市場“大蛋糕”

對於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目標,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空間佈局上,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四個核心城市、七個重要節點城市,要通過城市更新、改造城中村等,來實現城市的升級。

目前的大灣區,以全國0.6%的佔地面積,貢獻了全國12%的GDP。未來的大灣區,必須向有限的土地要更高的GDP產出。但是,當前大灣區城市普遍開發程度較高,根據地產研究機構克而瑞的研究報告,2018年深圳和東莞的開發程度已接近50%,遠遠超出國際城市開發警戒線30%;珠海、佛山也已超過35%。

土地警戒線告急,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對城市空間的需求迫切,給城市更新和“三舊”改造帶來巨大的市場,不少開發商已經為大灣區的舊改進行儲備。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以深圳為大本營的佳兆業,其在大灣區的土儲貨值近3400億元,佔全部貨值的73%,其中深圳貨值高達1600億元,將近大灣區貨值半數。在不久前的年度業績發佈會上,佳兆業董事局主席郭英成表示,佳兆業的舊改業務將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兩個核心城市,以及惠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

此外,在恆大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恆大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鈞也表示,恆大在深圳已取得開發權的土地2900萬平方米,未來以舊改為主。

在城市之外,規劃綱要提出,大灣區要通過改造城中村、合併小型村等建設一批特色城鎮、特大鎮,實現超級城市群落的佈局。

近年來城鎮化建設的熱詞為“特色小鎮”。雖然不同主管部門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始終未改其以產業為核心、以城鎮化為目的、以提升整體面貌為硬性指標的宗旨。珠三角九市原本就城鎮數量多、體量大,並且天生形成產業片區、產業帶。來往於珠三角地區,無論是駕車還是乘坐高鐵,往往在連片的工業園區和農民房中,不知不覺就從一個城市到了另一個城市。然而,從全國兩批特色小鎮名錄來看,珠三角地區並沒顯示出其區域性優勢。既因為特色小鎮的樣本發源於長三角地區,又因為受制於面積等硬性指標。

特色城鎮建設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量身定做的集群發展著力點。特別是房地產與新興熱點行業的結合,被眾多房地產企業看好。大灣區定位之一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人工智能就是碧桂園戰略佈局的重要業務,集團計劃5年內在機器人領域至少投入8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