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底揭開!大家尋找了29年的神祕“李記”是這位老人

央視網消息:3月20日,安徽安慶石化總廠88歲的許惠春老人因病去世,子女們在整理老人遺物時,意外地發現了28張落款寫著“安慶石化報 李記”的匯款單。直到這時他們才知道,廠裡一直尋找了29年的神秘“李記”竟然是自己的父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人們為什麼要尋找“李記”呢?


謎底揭開!大家尋找了29年的神秘“李記”是這位老人


1991年7月,安慶石化總廠收到安徽潁上縣政府的一封感謝信,信中稱,安慶石化報社一名叫“李記”的同志,在潁上縣遭遇特大洪水災害時捐款300元。在當時,30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當廠裡決定表彰“李記”時,卻發現根本沒有“李記”這個人。


謎底揭開!大家尋找了29年的神秘“李記”是這位老人


中國石化安慶石化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李勝利

中國石化安慶石化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李勝利:我們通過報社、電視、廣播,包括到郵局、到社區、多方瞭解情況,都沒有找到李記是誰。


謎底揭開!大家尋找了29年的神秘“李記”是這位老人


一時間,“李記”匿名捐款的事,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當年年底,安慶石化評選“講奉獻十件好事,“李記”榮登榜首,但在頒獎典禮上,李記並沒有露面。1998年夏天,“李記”的名字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石化安慶石化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李勝利:當年,整個長江流域發大水,我們的安慶石化工會收到了一封以“安慶石化報李記”的名義寄來的信,信裡只有一張定活兩便的存單,存單金額是3000元。

在這張存單的背面,寫著“請將錢彙總救災會,石化報,李記”幾個字。這一次,安慶石化又開始尋找“李記”,但仍然沒有結果。時間一晃,就是29年,“李記”是誰?“李記”又在哪裡?這個謎底始終沒有揭開。

28張匯款單 意外發現“李記”身份

沒想到,許惠春老人的逝去,讓人們意外地發現了匿名捐款多年的“李記”,就是他們身邊一直默默無聞的許惠春老人。

今年3月20號,安慶石化88歲的老工人許惠春因病去世,子女們在整理老人的遺物時,發現了一沓厚厚的匯款單,而這些匯款單的落款,正是“李記”。

許惠春二兒子許海東:當時找照片,在一本本子裡面,起初看到這幾張匯款單,我當時一看“李記”,我馬上就反應過來了。

老人的三個兒子都在石化廠上班,對“李記”這個名字,都非常熟悉,甚至還參與過尋找“李記”,但他們從來沒有把“李記”跟自己的父親聯繫起來。

許惠春大兒子許海鑫:我當著我父親面說,我們廠裡出了一件好事。就是“李記”捐款不留名,當時我父親不做聲,就默默不做聲,聽著我在講。

許惠春二兒媳楚玲:在尋找“李記”的過程中,我們都在參與,但是我們確實不知道,是我們自己的父親。

隨後,老人的子女們又從不同的箱子裡相繼找到匯款單,總共是28張,捐款總額近6萬元,匯款單的署名都是“李記”。

許惠春二兒子許海東:這筆匯五千的,是汶川地震這個三千的,是蘆山地震。這個是玉樹地震,也是三千,這個是給困難家庭的,也是三千,他匯款署名都是“石化報 李記”。

這些匯款單最早的一筆是1984年捐的20元,最近的一筆是2016年向安慶民政局捐的5000塊錢,當時老人剛剛出院回家,連走路都不太方便。在這些捐款中,1993年捐出的兩萬元,讓老人的子女們都很意外,當年,廠裡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不到兩百塊。

許惠春大兒子許海鑫:這一點,我特別佩服老爺子。九幾年,我們哪個家裡有那麼多錢,哪個廠裡有個萬元戶,那不得了 九幾年,我自己才幾百塊錢的存款。我到現在都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他怎麼存了那麼多錢,是牙縫硬省出來的,都是一分一分 一點一點摳出來的。

匿名捐款35年 生活節儉無存款

從1984年開始,許惠春老人已經匿名捐款35年了,生前,他每月有數千元退休金,本應生活無憂,但他平日生活卻很節儉,直到老人去世後,兒女們才知道了父親的善行義舉,也理解了父親。

這是許惠春老人生前住的安慶石化大湖生活區3號樓,他和老伴在這裡生活了38年。許老的孩子說,屋裡的陳設幾乎還保持著三十多年前的老樣子。

許海鑫告訴記者,父親對別人很大方,對自己卻非常節儉,甚至有些摳門。

退休前,許惠春老人是安慶石化的八級木工,工作勤懇,多次獲得單位的表彰,退休後,他和老伴每人每月有幾千塊錢的退休金。老人的三個兒子生活都不富裕,但老人卻很少在經濟上幫助他們。

沉甸甸的捐款單 最大精神財富

許海鑫說,父親沒有留下一分錢,但這些沉甸甸的捐款單,卻是父親留給他們的最大一筆“財富”。

許惠春老人的事蹟不僅讓子女意外,也感動了周圍的朋友同事。

許惠春同事盧煒:確實很感動,也很震驚,沒想到“李記”是這樣一個善良的老人。確實沒想到,我們朋友圈都刷爆了,都是點贊,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也值得我們所有職工學習的一個人。

中國石化安慶石化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李勝利:(我們要)把“李記”的事蹟傳承下去,藉助“李記”這個好人的品牌,形成一個長遠的效應,把愛心傳遞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