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重重!美媒稱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黃金期”已結束

參考消息網4月8日報道美媒稱,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黃金期”已經結束。

據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3月28日報道,過去十多年來,部分美國大學在國外設分校,全美各大學也招收大批外國留學生,堪稱是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黃金期,但已有專家說,這個輝煌的年代或許已結束。

阻力重重!美媒称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黄金期”已结束

過去十多年是美國高教國際化的黃金年代,圖為耶魯大學檔案照。(美聯社)

該刊指出,2014年5月,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在畢業典禮上請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致辭,校長塞克斯頓與來自49個國家的140名畢業生致意,他強調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性:“無論我們希望自己多麼與世隔絕,全球各地的事件都影響我們每個人。”

高教是推動美國軟實力的載體?

那個年代,美國高教產業想盡辦法將其盛名出口國外,他們宣稱高教是推動美國軟實力的載體,除了紐約大學在阿布扎比和上海設分校,耶魯大學在新加坡設分校,杜克大學進軍中國。

阻力重重!美媒称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黄金期”已结束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杜克大學(美聯社)

這種盛況出現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之後,當時部分美國人呼籲與世界增加來往,而不是退縮孤立。

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曾說,美國人赴國外留學,是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一環。白宮還推出計劃,送10萬名美國青年到中國留學,中國留美學生也暴增近90%,一度高達110萬人。

但2016年,特朗普以“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等口號當選美國總統,宣稱學術界及知識分子看重的“國際化”及“全球化”並非全美共識。

於是,把國際化列為重點策略的美國大專院校數量,在2011年佔所有院校的60%,到了2017年已減為47%。根據國際教育協會的數據,“9·11”之後不斷增長的美國國際新生人數,首度在2016年開始減少,2017年繼續下滑。

反對聲浪不只來自白宮

《高等教育紀事報》稱,這種轉變鮮明反映在專為外籍學生舉辦的英語課程大幅縮減中。

亞歷桑那大學教授詹尼·李說,對高教國際化的抗拒並非僅來自白宮,還來自美國各大學,他們不喜歡那些外國合作伙伴。

阻力重重!美媒称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黄金期”已结束

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校園(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官網)

例如,耶魯大學教授2013年曾抗議校方決定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開文理學院。而去年沙特阿拉伯記者卡舒吉疑似在伊斯坦布爾沙國領事館遭謀殺後,麻省理工學院決定不斬斷他們與沙國的合作,也被教職員批評為“為了錢而不顧理智”。

事實上,高教國際化的“黃金期”,正是美國各大學預算緊縮之時。

《高等教育紀事報》指出,國際教育理應是全面的,嵌在實體教學、教職人員的研究、學生的體驗之中。但如今焦點一直是學生的流動──把外國學生帶進美國校園,以及把美國學生送出國。這種膚淺的“國際化”雖是可以量化的目標,而關於國際知識、學生究竟學到什麼,評量起來困難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