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知乎和頭條是兩個世界?

三個R的愛


我是千帆辰,專注於科技資訊!頭條和知乎確實有很大的不同之處,總結一點就是,頭條的問題更加接地氣一些,而知乎則是高端的人士在哪裡回答,所以一下子有一種非常鮮明的層級感,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知乎和頭條的主要區別是在什麼地方?

知乎,內容非常的豐富,而且這個平臺裡面的專業人士也是非常的多,能夠給大家分享一些專業的知識技巧,還有個人情感的一些經歷等等,還有就是知乎裡面的雞湯特別的多,有時候一看就停不下來了,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知乎的作者不會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至於說頭條的話,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非常的接地氣,這點我個人是非常的喜歡的,比如說你提出一個問題,頭條的作者能夠以非常飽滿的熱情回答,而且還會分享自己的一些經歷和感受,我覺得這些是非常不錯的。

所以說,知乎和頭條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頭條的問題我個人也比較更喜歡一些,能夠非常的接地氣,這點確實很好,而知乎就顯示的非常高大上了,雖然內容也同樣的經常,但是給人以一種距離感。那麼大家對於知乎和頭條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瞭解更多科技資訊,點擊右上角關注《千帆辰》!

千帆辰


知乎,分享你剛編的故事。這是一個梗哈哈哈。說說我的找個吧,本來,知乎是學習交流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一個女大學生說有6000塊,做什麼好,知乎大佬建議買比特幣,女大學生表示沒聽過,拿錢去旅遊了,當比特幣大漲的時候,人們發現了這個信息。並拿來大肆調侃一波。其實,很多時候知乎分享的故事,交流的經驗都是比較不錯的。但是,社會嘛,啥樣的人都有,一個人分享自己的經歷,有時候也會透露收入學歷什麼的。然後就有一群人跑出來,表示懷疑,更有的人曬一些更加炫富的東西,從此他變成了逼乎。然後在來說說今日頭條,這個軟件,怎麼說呢,有些手機買來的時候這個軟件就在桌面了,給人一種廣告app的感覺。偶爾推送,都是一些生活新聞。很大一部分用戶,源於app的大規模推廣吧。很多人都是慢慢的接觸這個平臺,而知乎,說實話大概還有一大部分人不知道這個app。今日頭條,看著看著偶爾發現一個很認同的事情,就想評論一兩句,自然而然就註冊了。知乎,有時候甚至不知道人家在說什麼,一笑而過。頭條感覺比知乎更貼近生活。


JohnL2T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值得一議。

去年聽到一消息,某企業把收到的簡歷分成兩摞,一摞是985、211,一摞是普通院校。

普通院校的看都不看,直接倒進垃圾桶,面試通知只發給985、211的應聘者。

這家企業做錯了什麼嗎?

“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之所以流行,之所以振奮人心。內在原因是這樣事情發生的並不多。如果遍地都是這種故事,這句話就是一句陳詞濫調。沒有任何價值。


回到知乎和頭條問題,這是兩個世界嗎?

還真是。

知乎基本就代表者精英,而頭條基本就代表者普羅大眾。這兩者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是混居的,甚至每天推杯換盞;但是在意見陣營中,卻涇渭分明,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那麼是誰在拋棄誰?

答案是,一個巴掌拍不響。

精英在往更高的精神領域去攀爬,並且率先掌握高層領域的話語權。

普羅大眾雖然也在往更高的精神領域去怕,但是由於自身經歷、學歷等原因,處處落後於人,總是拾人牙慧,一直拿不到高層話語權。不過轉身去拿底層話語權卻很容易。

人一旦選擇了陣營,不論這個陣營是國家、民族、種族、省份,甚至小到學校、班級、家庭,只要選擇好自己的陣營,就會想方設法維護自己陣營的正確性。

一旦有人說,我們中國人有著怎麼怎麼樣弊病,你只要跟他敵對著去說,他一定會想方設法找到更多案例,比如公德心不足、同情心不足等等,用來證明你是錯的,他是對的。

而如果是外國人說中國人不好,他就會極力為中國人洗白,說中國有多少美德。

一些人儘管他對普羅大眾本來是平常心的態度,一旦站到精英陣營,他也一定會逼出稜角來。

精英認為自己有責任感,有責任帶著普羅大眾去往更好的方向。有時候,即使脫離實際,還是堅持自己是對的。

而普羅大眾則認為精英太高冷,太脫離實際。不願意靠近。即使有時候精英說的方向很正確,還是要堅持走彎路。

歷史這麼長,發生這麼多事情。不論地理邊界還是立場邊界,當邊界形成的時候,邊界兩邊的人都是不斷將邊界劃分得更加清晰,而不是打破邊界,除非到了已經形成勢如水火的敵對狀態,才會爆發革命,一方推到另一方。


小到一家公司,985、211是一種陣營,一旦劃清邊界,和普通高校學生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了。

知乎、頭條,用戶間界限一旦形成,也就形成兩個世界。


零售新物種


在本科的時候開始刷知乎,內容的確豐富有趣,涵蓋了專業知識圈分享個人、情感成長經歷、經典反雞湯金句,的確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享受於他人的分享,卻很少主動分享自己的經歷和見解,一來是懶,二來是相形見絀。

我是一年多以前開始接觸今日頭條的,此時已經是奮鬥在臨床一線的婦產科醫生,臨床上有太多有趣的故事啦,有很強的訴說意願,也有滿肚子的專業知識想和女性朋友們分享。今日頭條版面豐富,微頭條類似於微博,問答類似於知乎,文章更是體裁題材不限,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創作者的價值,所以就常駐在這兒了。

今日頭條比之乎更加接地氣,用戶群體更為廣泛,從留言者來看,有十幾歲的學生,也有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不同的思想在這裡進行著碰撞。


婦產科小超人


事實上我覺得知乎的人實在太過於裝逼,雙標狗、美分、公知太多,大家就不能好好的嘮個10塊錢的嗎?非要搞出個優越感,好像越向西方靠攏就越政治正確一樣,我就搞不明白,都是倆肩膀扛一腦袋,到底誰比誰優越,好像把國內的成就貶低的一文不值就能上天咋的。

最近火爆的《流浪地球》,雙標情況如圖所示:

一邊諷刺《流浪地球》物理知識缺乏,如同弱智,另一方面又拼命的吹《星際穿越》,卻對其中反物理常識的現象視而不見,這種自卑的人到底他的過去經歷了啥?另一方面,自己的醜事被人扒出來後又急於刪帖,還一副受了欺負的小人嘴臉,真是無話可說啊!難怪魯迅先生要說“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這種人渣關鍵還在知乎混的風生水起,這真的是一件十分弔詭的事情了。

再如圖所示,我是真真真真兒的服了!


據我多年以來的觀察,一般這種人帶有先天的優越感,畢竟知乎是精英聚集的地方,自然,自以為是的長篇大論再加上上萬的點贊量更讓他飄飄欲仙,但除了有什麼物質上的好處呢?我還真的搜索了一下,結果讓我找到了“旅行社”、“移民介紹所”之類的回答,好吧!好吧!“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你們繼續介紹吧!

最後,我還是喜歡我們頭條接地氣!!!


地攤文學家


確實非常有趣的回答,所以想認真寫一下:

我是知乎房地產話題下的活躍用戶,目前在知乎有67k關注,出過2本電子書,開過8場live,回答近300個問題,累計獲得194531個贊同和128180次收藏;

與此同時,我在頭條有3.3k粉絲,獲得了5300個贊同,只有兩篇閱讀超過10萬的“爆款”文章。

從用戶群中我們就可以明顯發現,知乎以學生、以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為主;

而頭條的年齡結構更偏年長,區域分佈也更加廣泛。

受眾不同,受眾喜歡的東西也自然不同。

知乎最火的,是“個人成長”、“情感”、“影視”、“故事”等內容;

頭條最火的,是新聞、娛樂等內容。

知乎因為檢索機制,會很“慢”,我經常有一兩年前的回答被“挖墳”,每天都有幾年前的回答被點贊;

頭條因為信息流,會很“快”,內容短、更新快,幾天會突然爆發,但以後根本不會起來。

所以,在知乎裡,“乾貨”受到尊重,在頭條裡,“標題黨”得以橫行。

不同的規則,會吸引不同的用戶,造成不同的氛圍,導致不同的結果。

但是知乎在變,頭條也在變,兩邊的用戶更在變,日後鹿死誰手,真的尚未可知。





羊迪


舉個例子來說,知乎用戶認為知乎是一個高檔的餐廳,來來往往的都是一些所謂的“高端人士”有頭有臉的人物(當然不排除一些確實有高水平的學者和人才大神但其實是鳳毛麟角)其實多數人就是普通人。所以某些普通人以為進入了這個高檔餐廳,表面也打扮的有模有樣,說話模仿“高端人士”出口成章,談吐有方。這也就是“逼乎,分享你剛編的故事”的梗的由來。揭開他的外衣不過是一個普通人。

相反,頭條更像是一家街頭茶館酒肆,在這裡身份階級就不太明顯,任何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即使說錯了也沒人怪你(槓精就算了)。氣氛好的時候個把老司機開一開車,大家笑一笑鬧一鬧挺開心的。氣氛不好的時候,又有老司機開一開車,活躍活躍氣氛。也不錯。偶爾有個個領域的人普及普及專業知識,張張見識。總比一本正經的,拿著神乎其神的說辭更容易接受吧。

頭條爭取的是廣大基層群眾,主要是傳播資訊、奇聞異事,知乎偏向的是專業的人才,可是知乎的審批制度似乎不夠嚴格,濫竽充數、自吹自擂的文章不在少數。所以逼乎的外號就傳開了。


SUKHoiMIKoyan


這話可真算替我說了,我也正為此頭疼呢。

平常閒了我有寫寫劃劃的小愛好,可是發出去之後,不同的平臺,簡直是天壤之別。

不謙虛的說,我是有些文學功底的,文學專業畢業,二十餘年的文字工作經驗。同學中有需要寫文章的,我是往往被邀請的那個。

這樣的水平,即便不受歡迎吧,也應該有人瞟一眼吧。

可是,在頭條上,就不是這麼一回事,越是用心寫,越是沒人看。

不僅評論和點贊少得可憐,而且,閱讀量也極少。

我就一直納悶,好不好,總得點開看看了才知道吧。為什麼閱讀量也少得可憐?

我無可奈何。索性把隨便寫來的發到頭條上,效果卻出奇的好。

而那些,我是不敢發到朋友圈裡的,因為,我自己都看不上。

卻偏偏被頭條看上了!無語。

至於在知乎上如何,呵呵,把這些反過來就行了!

有種想放棄頭條的感覺,各位以為如何呢?


留言彰明


我從運營的角度看知乎和頭條兩款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知乎在走下坡路,頭條則勢頭越來越猛。

知乎原本在開始初期,邀請眾多行業頂級大咖前來站臺,在內容和口碑上打下很好的基礎。隨著知乎運營的時間變長,大咖退場,知乎也暴露了自己娛樂的本質。說好的理性高端知識分子呢?在知乎的熱門榜裡,一看就是拙劣的娛樂話題炒作,快變成第二個娛樂話題版的微博了。

頭條則根植於自己完善且齊全的內容製造領域,頭條、西瓜、抖音、悟空問答,在多種不同的內容載體上擁有近10億粉絲,用戶的體量規模和層次,都是知乎不能比擬的。

2、知乎的精或不精,都會導致越做越小。

知乎其實很類似於豆瓣,都是根植於一個用戶群體,做明確的事。比如豆瓣是文青,內容是影評書評,知乎是精英,內容是高水平問答。

但這裡有一個痛點,豆瓣的內容本身就是興趣使然,而知乎所謂的高水平問題,真的能吸引網民中的精英大咖來回答問題嗎?在沒有極大物質回饋的獎勵下?

要知道,行業的精英是很忙的,基本沒有時間一直泡在知乎,知乎的內容量就少,內容少用戶也少,那知乎拿什麼盈利?所以知乎要擴大,吸引了各路自媒體人、營銷公司、推廣進來,對於這些人,注重的是用戶流量。如果寫的東西沒人看,肯定會退場。那麼知乎的選擇不多,基本上就是運用熱點話題炒作,但又要維護自己本身的“高素質”,漸漸的,最近知乎的內容越來越慘不忍睹。

知乎做精,囿於固有用戶的性質,會導致體量過小。知乎不精,會導致平臺越來越不倫不類,定位模糊。無論如何,知乎的未來我都不是很看好,相比知乎,我更看好擁有完善用戶體系的頭條。


黑澤曦


知乎和頭條本來就是兩個世界。

首先就是頭條用戶和知乎用戶完全不同。

知乎用戶主要就是年輕人,大學生,高中生為主。

而頭條什麼人都有,涵蓋的人群更廣。

用戶不同,喜歡看的內容就不同,知乎上,尤其是物理,科技和程序網絡會天然被高看一眼。雖然流量也是重在情感,故事,職場,熱點新聞。但由於科普類的受眾教廣,氛圍不同。對我們這種小眾學科來說,其實更容易生存。

而頭條,主要還是新聞,熱點,趣文為主。所有爆點,博人眼球很重要,內容好不好另說。

兩者用戶不同,內容選擇就完全不同,這就導致你覺得價值觀,世界觀差異都很大。

另一影響內容的就是審核機制。

同樣是發文章,不管你有沒有價值,有沒有人看,只要沒有違規內容,在知乎都會允許你推送,至於後期有多少人看是你自己的問題。

但是頭條不一樣,一旦你文章沒什麼人看,很可能被認為不適合收錄,最後只能刪除。

從這一點來說,頭條還沒有知乎寬容。大約是頭條的作者太多了吧,不稀罕這一兩個沒有人看的東西。

當然,你要說知乎威脅到頭條肯定暫時是不可能的。而知乎的目前來說,體量也只是達到頭條兩三個產品的比重罷了。

但是悟空完敗於知乎的較量是已經顯而易見的了,當初悟空問答挖了那麼多大V,但是最後留在問答區的大V還有幾個?

對了,我個人在知乎上也有近兩萬的關注,近百萬的點贊,幾千萬的閱讀。

歡迎關注法醫阿一,知乎上也叫:阿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