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將軍”和平解放西藏的二三事兒

被毛澤東稱之為“小井岡”的張國華中將,是劉伯承、鄧小平麾下的二野虎將。他1914 年生於江西永新,1928 年跟隨毛澤東參加井岡山斗爭。隨後在他44 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7 年是在西藏度過的:從1950 年率部進軍西藏,直至1967 年調任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他為西藏的解放和建設作出巨大貢獻,人稱“佛光將軍”。

“佛光將軍”和平解放西藏的二三事兒

率部出征痛失愛女

1949 年11月23 日,開國大典不久,成都戰役還在進行,毛澤東就十分關注那片積雪的高原,他致電彭德懷:“解決西藏問題不出兵是不可能的,出兵不只西北一路,還要有西南一路。故西南局到川康平定之後,即應著手經營西藏。”1950 年1 月2 日,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又從莫斯科致電中央、德懷並轉告小平、伯承、賀龍:“西藏人口雖然不多,但國際地位極其重要”,“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進軍,現有很大困難,則向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負。”這封信是附有四個“A”的緊急電報形式傳到北京的。

根據毛澤東指示,當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迅速致電西南局,“以西南局和第二野戰軍為主,在西北局和第一野戰軍配合下,於4 月向西藏進軍”,並指出,西南局應立即抓緊佈置,派出部隊迅速佔領康定,以康定為基地,籌劃入藏事宜。進藏兵力需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1 個充足軍或4個師左右。

鄧小平、劉伯承接到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電報後,於1 月6 日在駐地重慶曾家巖召集各兵團領導人會議,傳達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關於進軍西藏的重要指示,商討選將問題。劉鄧反覆思量,不約而同想起了第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張國華自井岡山投身革命後,參加過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中,歷任一一五師獨立旅第二團政委、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黃河支隊政委、一一五師教導第四旅政委兼魯西軍區湖西軍分區政委、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勇)第四軍分區政委兼地委書記。日本投降後,調任晉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第一縱隊副政委、第七縱隊副政委、豫皖蘇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第十八軍軍長。從林聶身邊到劉鄧手下,張國華始終能征善戰,是軍政兼優的幹才,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本領。

名單報上去後,遠在莫斯科的毛澤東一看,便大筆一揮:同意。

1 月7 日,張國華前往川南擔任主任的途中,突然接到劉伯承、鄧小平、賀龍(西南軍區司令員)聯名簽署的命令,要他迅速趕赴重慶,接受新的任務。

軍令如山,張國華只得半路返回,與政委譚冠三趕至重慶。在西南局會議室裡,劉伯承向張國華、譚冠三傳達了黨中央、毛澤東關於進軍西藏的戰略決策後,鄧小平語重心長地對張國華、譚冠三指出:“堅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做好統一戰線工作,對於我們進軍西藏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到西藏去,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飯。政策就是生命。必須緊密聯繫群眾,依靠群眾。要用正確的政策去掃除中外反動派的妖言迷霧,去消除歷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閡和成見,把康藏廣大僧俗人民和愛國人士團結到反帝愛國的大旗下來。”

張國華、譚冠三隨即馬不停蹄地趕回樂山,當即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傳達毛澤東主席和鄧小平、劉伯承的指示。張國華語氣鏗鏘地說:“進軍西藏,解放水深火熱中的西藏農奴,完成祖國大陸的統一,是一項偉大而艱鉅的歷史使命,全軍上下,必須從政治動員、物資準備等各個方面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必須迅速動員起來,開展‘生活高原化、康藏化’的大練兵運動,以實際行動堅決完成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交給我們的這一光榮使命。”

就在張國華準備召開會議的當天早晨,突然接到秘書打來的電話:“難難病了,高燒不退,您是否回去看一看?”難難是張國華夫婦的第一個孩子。一聽孩子病了,他不覺怔了一下:“什麼病?”秘書報告:“可能是肺炎,又咳又喘。”張國華說:“今天我要開會,就請你去醫院幫我照看一下。”會議進行當中,張國華的警衛員又慌慌張張跑了進來,對張國華說:“難難病情十分嚴重,夫人、醫生請您馬上去醫院。”張國華火了:“3 萬多人馬上要進藏,百事都得有個輕重,今天這個會,我當軍長的能離開嗎?”晚上,張國華才抽空驅車趕往醫院,他想告訴難難,爸爸要帶他去西藏看火焰山,找孫悟空。可當他走到病床前時驚呆了,難難已經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佛光將軍”和平解放西藏的二三事兒

結識格達活佛尊重宗教信仰

3 月25 日,第十八軍全體指戰員在四川樂山召開“進軍西藏誓師大會”。當天,張國華和五十二師師長吳忠率先遣隊一五四團離開樂山,踏上了向西藏進軍的偉大征程,部隊乘車到達當時公路的終點雅安。隨後翻過二郎山,跨越瀘定橋,佔領了康定。在康定,張國華對入藏事宜作了三點指示:一、根據毛主席“政治重於軍事,補給重於戰鬥”的指示,部隊要一面進軍,一面修路,迅速修復雅安至甘孜的公路,保障大部隊的運輸和補給工作;二、大部隊要準備提前進軍,積極作好昌都戰役的準備;三、對西藏地方當局,以政治爭取為主,軍事打擊為輔,力爭和平進軍。4 月26 日,張國華率部抵達康北重鎮甘孜,這裡曾是紅二、紅四方面軍長征會師的地方,當地僧俗人民對當年紅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和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幫助博巴(藏人)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情景留下深刻印象。當年朱德結識的老朋友、藏族著名愛國活佛格達組織廣大僧俗人民歡迎準備進藏的子弟兵,並拿出青稞、酥油、藏酒進行慰問。格達還把張國華軍長和吳忠師長、藏族長征幹部天寶等人請到他的經堂裡親切交談。他面對張國華笑著說:“你們這些無神論者又來了,我這個有神論者要熱烈歡迎你們,擁護你們!”接著又頗有風趣地說:“當年朱總司令離開這裡時曾經對我說,紅軍15 年後還會回來的,今年剛好15 年,朱總司令真是一位活菩薩啊!”張國華說:“當年紅軍最困難時您深明大義,給了紅軍極大的幫助,共產黨永遠不會忘記您這位老朋友,朱德總司令還要我代他向您問好,並希望您能去北京到他家裡做客。”格達說:“共產黨、朱總司令還沒忘記我這位老衲,我真是感到榮幸之至啊!”

張國華說:“我們這次來,就是遵照毛主席、黨中央的命令,向西藏進軍的。為解放大陸最後一塊領土,毛主席和黨中央已多次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談判,商討和平解放西藏的辦法。然而,西藏少數分裂主義分子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妄圖以軍事力量阻止我軍進駐西藏,現在7000 多藏軍已調往金沙江西岸,妄圖憑藉天險和神符頑固抵抗。”格達憤慨地說:“西藏自元朝起,就是中國的領土,西藏一定要解放。我要組織勸和團去西藏,促使達賴儘早派代表去北京進行談判,為早日解放西藏盡我一點微薄之力。希望軍長能將我的心願轉告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張國華非常感謝地說:“難得活佛有這片愛國之心,我一定將您的願望轉告給黨中央,轉告給毛主席和朱總司令。”

朱德接到消息後,當即給格達去信,對其愛國行動大加讚許,同時告訴他目前入藏安全尚無保證,請他以特邀代表身份參加6 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以後再作決定,並希望他一定來京重敘舊誼。先遣部隊在甘孜整休時張國華回到成都。格達接到朱德來信,再次找到吳忠師長說:“謝謝你們把我的要求告訴朱總司令,可是為了西藏早一天祥和,我已下定決心去西藏勸和,所以其他事都顧不上了,等到西藏眾生安康之後,我再去北京見朱總司令。”

7 月初,中央人民政府電告西南軍委員會和西康省人民政府,同意格達活佛率勸和團啟程赴藏。7 月10 日,格達一行數人打著紅旗,啟程前往西藏。張國華派吳忠、天寶等前往白利寺歡送。

“佛光將軍”和平解放西藏的二三事兒

指揮昌都戰役簽訂十七條協議

8 月22 日,英國特務和西藏分裂主義分子在昌都毒死格達活佛,妄圖徹底關閉和談的大門。25 日,中央軍委批准昌都戰役。28 日,譚冠三率十八軍全體將士離開四川,浩浩蕩蕩開赴前線,9 月13 日到達甘孜,與先遣部隊會師,併為格達活佛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9 月15 日,張國華、譚冠三主持召開作戰會議,張國華作了簡短動員:“這次戰役一定要根據毛主席‘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的指導原則,徹底肅清西藏分裂分子的反動氣焰,為進軍西藏掃清障礙。”“由於西藏高原上氣候、環境、地形等種種特殊情況,敵人的佈防在金沙江正面拉了一千多里,江邊到昌都縱深又是700 餘里,地區如此遼闊,藏軍又熟悉地形,善於馳聘,這就使我軍會像老虎捕蒼蠅一樣,難以捕捉。因此二野首長指示我們,要從外翼作深遠的戰役迂迴,抓住敵人就有辦法,包圍了就是勝利,大家走得快,就能抓得住敵人。”9 月21 日清晨,一陣嘹亮的軍號聲劃破長空,充滿信心的十八軍壯士,在載歌載舞的藏族同胞歡送下,像離弦之箭,分南北兩路向昌都挺進。緊跟在部隊後面的是藏族人民組織起來的支前大隊,他們趕著上萬頭耗牛,為部隊運送糧食和各種物資。

張國華隨主力五十二師指揮戰鬥。在張國華、吳忠的率領下,北線部隊以日行120 裡至150 裡的強行軍速度日夜兼程疾進。10 月5 日抵達鄧柯縣,然後兵分左、中、右三路,向昌都逼進。右路一五四團連夜渡過金沙江,消滅了渡口守敵,包圍了青科寺,隨後經玉樹西南與西北軍區騎兵支隊會合,並出敵不意迅速秘密南下,長驅1000餘華里,越過草原,跨過雪山、冰川,向恩達挺進。並於10 月18日先敵4小時搶佔恩達,截斷了昌都藏軍的西退之路。左路一五六團、軍炮兵營渡江後,迅速到達生達,守敵嚇得聞風而逃,我軍乘勝追擊,在小烏拉山全殲敵人。中路一五五團攻佔洞洞竹卡,也殲滅部分守敵。與此同時,南線一五七團也勝利渡江,從兩翼迂迴,鉗擊寧靜之敵。迫使第九代本格桑旺堆率兵400餘人起義。接著向幫達、八宿方向疾進,堵截昌都之敵南逃。雲南部隊也勝利佔領上門、鹽井,勸降民團500餘名。新疆部隊翻過崑崙山後,正向改則地區推進。各路大軍像一把把鋼刀直插敵軍心臟昌都。昌都守敵本以為“雪山惡水勝過十萬大軍”,可他們正在酣睡之時,我軍“飛”到了昌都。藏軍總司令拉魯就像驚弓之鳥,連夜逃往拉薩。殘軍2700 餘人也落荒而逃。張國華率部乘勝追擊。在我軍強大政治攻勢和軍事壓力之下,2700 餘名官兵放下武器,向十八軍投誠,殺害格達活佛的英國特務福特也束手就擒。10 月24 日,昌都戰役結束,整個戰役歷時18 天,經過大小戰鬥20 餘次,共計殲敵5700 餘人,佔當時藏軍總數的三分之一。昌都戰役的勝利,促使西藏上層集團迅速分化瓦解,西藏地方政府終於接受中央人民政府建議,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和談代表團赴京談判,商討和平解放西藏的辦法。正如劉少奇所說,昌都戰役“是解放西藏的淮海戰役”。

1951 年5 月15 日,張國華作為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赴京參加與西藏地方政府的和平談判,簽訂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於7月回到昌都。8 月28 日,張國華、譚冠三率部離開昌都,向拉薩挺進。經過56 天的艱難跋涉,部隊翻越19 座終年積雪的大雪山,涉過數千條冰川急流和水草叢生的沼澤地,全程114 公里,於10 月26日到達拉薩,把五星紅旗插上了世界屋脊。1952年2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成立,張國華任司令員,譚冠三任政治委員。

戰勝缺糧困難立穩腳跟

數以萬計的部隊進入西藏之後,各種困難接踵而來,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糧食供給。當時一人進藏,需要八人搞運輸。從西南雅安僱犛牛、從西北用駱駝運糧到拉薩,一年只能往返一次,其運費加消耗,一斤糧食比一斤銀子還貴。這給西藏上層少數反動分子以可乘之機,他們四處搗亂,妄圖把解放軍困死。在西藏軍區同西藏地方政府的一次聯席會上,張國華根據《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內容,提出西藏地方政府應主動幫助解放軍進入西藏,向解放軍出售糧食。西藏地方政府的司曹魯康娃竟幸災樂禍地說:“西藏是個窮地方,糧食很少,你們軍隊一來,老百姓反映糧價提高了,叫我們到哪裡去搞糧食?”

張國華當場予以駁斥:“你們高價從老百姓手中收繳糧食,把成千上萬鬥糧食堆在倉庫裡發黴變爛,有良心的老百姓都很清楚,究竟是對誰不滿意。”一番唇槍舌劍,西藏地方政府噶廈不得不口頭上答應協助部隊籌糧,但實際中根本沒有去履行承諾。

針對西藏上層反動分子的糧食封鎖,張國華遵照毛澤東“進軍西藏,不吃地方”和鄧小平“補給重於戰鬥”的指示,組織部隊開赴拉薩河畔,開荒生產,自力更生,辦起了“八一農場”。從1951 年底至1952 年春,部隊開荒萬餘畝,全部種上糧食、蔬菜。他以身作則經常和戰士一起參加開荒生產,並常常住在農場。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八一農場獲得大豐收。面對金燦燦的糧食和綠盈盈的蔬菜,他高興地對戰士說:“咱們在世界屋脊、風雪高原開荒生產,撒下的不僅是糧食種子、蘿蔔、白菜種子,而且是希望的種子、團結的種子、勝利的種子。”1953 年秋收時節,張國華特意邀請了西藏的愛國人士和青年、婦女聯誼會的男女老少到“八一農場”參觀,其中有阿沛·阿旺晉美夫婦,還有達賴喇嘛的母親等。這不僅大大鼓舞了藏族人民依靠自力更生建設家園的信心,而且讓西藏人民群眾真正相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是各族人民的子弟兵,是來幫助西藏人民發展生產、建設祖國邊疆的,大家都親切稱讚解放軍是“西藏的紅軍”,是“菩薩兵”。他們還說道:“解放軍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我們一定要幫助。”阿沛·阿旺晉美開倉取糧,送給解放軍,並立即召開寺院負責人會議,出面擔保,要各寺院為部隊籌集糧食。

在組織部隊開荒生產、爭取愛國人士支持的同時,張國華還組織後方部隊五十三師、五十四師及工兵、汽車部隊開赴築路工地,加快康藏公路的建設,加強糧食運輸。還將部隊分散到日喀則、江孜、則拉等地駐防,僅留3000人駐防拉薩,以減輕拉薩糧食供應的緊張狀況。由於張國華採取了這些積極而果斷的措施,駐藏部隊的糧食供給困難終以得到解決,在西藏立穩了腳跟。

中印邊界大顯神威

西藏上層的反動分子,眼看用封鎖糧食的辦法沒有把解放軍餓跑,便頻頻製造騷亂,武裝包圍中央駐藏代表張經武的住宅,襲擊解放軍駐地,破壞交通,搶劫解放軍物資,建立叛亂武裝,圍攻我黨政軍機關,殺害愛國人士和人民群眾,造成社會秩序混亂,人民不得安寧。西藏工委、西藏軍區根據中央指示,對西藏反動分子的叛亂活動,一方面進行嚴厲的批評,一方面採取寬容的態度,宣佈從1957 年起,六年內不進行民主改革,也不改編藏軍,耐心等待其覺悟。但西藏反動上層卻把中央人民政府的寬容和忍耐視為軟弱可欺,加速其叛亂,終於於1959 年3 月發動全局叛亂,宣佈西藏“獨立”,中央人民政府代理駐藏代表、西藏軍區政委譚冠三奉命率部反擊,平息拉薩叛亂,正在內地治病療養的張國華接到中央電話,迅速趕回西藏,指揮部隊開赴叛匪老巢山南地區,發期山南戰役,以迂迴包圍的運動作戰形式,對山南叛匪發起圍攻,出師十日,奔襲千里,一舉殲滅盤踞在這裡的9000 叛軍,蕩平了叛匪老巢,取得了平叛的重大勝利。

趁西藏反動分子發動叛亂之機,印度政府也不斷在中印邊界增設據點,蠶食中國領土,挑起事端。從1952 年至1962 年,印軍在中印邊境中段侵佔了近2000 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中國政府一再剋制忍讓,向印度政府提出交涉,力爭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兩國間“懸而未決”的事情。張國華堅決執行黨和政府睦鄰友好的方針,命令邊境部隊不開第一槍,力避發生武裝衝突。

1962 年9 月20 日,印軍越過克節朗河,對中方哨所突然發動圍攻,至10 月中旬,打死打傷我邊防官兵47 人。黨中央決定自衛反擊,痛擊侵略者。隨即,中央軍委召見了參加完中央七千人大會後留下來治病的張國華,並叫他參加了毛澤東親自主持的中央軍委緊急會議。毛澤東說:“我們先禮後兵,禮,行不通,掃了它!”周恩來說:“這次鬥爭,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不打則已,一打就要勝利!”劉伯承元帥指出:“不能不打了!要以‘雄師縛雞’之勢來打好這一仗。”鄧小平、賀龍、徐向前也先後發言。最後羅瑞卿總參謀長問張國華:“你有沒有把握?”張國華堅定地回答:“有!”

10 月13 日,張國華抱病飛返西藏,當天就在拉薩召開了軍區常委擴大會議,傳達了中央軍委緊急會議精神,對自衛反擊戰作出了果斷部署。15 日,張國華來到前線指揮部,察看地形,指揮作戰。

10 月20 日7 時,張國華正式下達命令,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開始。解放軍各部隊向東西長達21 公里戰線的印軍發起了總攻,分多路向縱深快速挺進。

在高原連日操勞奔波指揮的張國華髮著高燒,頭痛得要裂開似的,在戰鬥激烈進行、指揮部向前推進時,因山高路險,連騾馬也不能逾越,警衛排戰士要用擔架將國華抬過冰峰山口,被張國華拒絕了。他說:“這是在打仗,讓戰士看到了會有什麼影響!”警衛戰士不得不攙扶著他邊走邊指揮,部隊聞言,頃刻士氣大振。在短短一個多月裡,張國華連續指揮了多次戰鬥,殲敵3 個旅,生擒王牌旅准將旅長達爾維,擊斃准將旅長辛格,斃俘敵軍7000 餘人。直至11 月21 日,我軍打到國境線時,中國政府發表聲明,重申:中印邊界問題必須通過談判解決;並宣佈從22 日零時起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線全線停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