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訪談——綿綿詩意讓城市生活充滿韻律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訪談——綿綿詩意讓城市生活充滿韻律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訪談——綿綿詩意讓城市生活充滿韻律

4月7日下午,應陝西詩詞學會之邀,原國家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欣淼於西北飯店舉辦“詩韻綿綿”講座,帶我們感受詩韻之美。講座之後,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中心全媒體記者對鄭欣淼先生進行了專訪。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訪談——綿綿詩意讓城市生活充滿韻律

問:您今天講座主題是:“詩韻綿綿”,唐詩是中國詩詞的高峰,而說到唐詩又會聯想到西安,您覺得詩詞和城市的關係是怎樣的?

答:城市本身的發展,它的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它必然是詩人聚集的地方,也是詩人們描寫的重要對象,這與很多好詩、唐詩都有關,唐詩是我們中國歷史的高峰,唐詩300年對我們社會的影響是相當重要的。我們說唐代的詩歌它就離不開長安,唐代詩歌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這四個時期中都出現過一批卓越的詩人,總而言之,詩詞和城市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像宋詞它就與城市文化政策發展有關係。長安作為首都,它的文化政策,它本身的繁榮發展,唐朝的兼容幷蓄都是出產詩歌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條件。

問:目前西安打算打造絲路文化高地,那對於現在西安的發展文化有什麼啟示或者建議?

答:西安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它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所以對西安來說它的人文資源是相當豐厚的。西安人重視詩歌,重視詩詞,它對於增加一個城市文化的軟實力以及城市的韻律有很大幫助。發展一座城市,我們不光要提高市民素養,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優雅,讓市民活的更有情趣,生活更有韻味,這才是重要的。我們現在總是重視能招來什麼,我認為詩歌本身就是內心的反映,這點很重要,我們自身通過詩歌的傳統,詩歌氛圍的薰陶,可以讓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更上一個臺階。

問:您在陝西生活工作15年,您對西安哪個地方印象最深?

答:我在距離大雁塔不遠的陝西省委工作了15年,我保留了很多當年在大雁塔的照片,我去的最多的就是這裡,當然還有碑林和其他地方。因為西安就是一個擁有很多文化古蹟的城市,所以它的文化韻味、文化內涵也就很豐富。我回來後發現西安這幾年多方面的變化很大,每次匆匆而來匆匆就走,下次一定好好看看西安的變化。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訪談——綿綿詩意讓城市生活充滿韻律

在採訪中,鄭欣淼先生告訴記者,他個人最為欣賞杜甫的作品。“杜甫的詩體現了民生疾苦,而且他整體的作品體現出的是美的綜合的享受。”在記者的追問下,鄭欣淼並吟出《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來,他說,在不同的心境下讀,有不同的感受。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訪談——綿綿詩意讓城市生活充滿韻律

據瞭解,在鄭欣淼心裡,西安有一所學校,在他心裡的地位非常重要,鄭欣淼在曾經接受西北大學學生記者的專訪時揭秘了他心中的西北大學的情結。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訪談——綿綿詩意讓城市生活充滿韻律

原來,鄭欣淼年輕時就很喜歡魯迅先生的作品,當時西北大學的單演義老師在魯迅研究領域頗有建樹,是全國最早招收“魯迅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的導師。後來單演義也一直支持著鄭欣淼搞魯迅研究。同時,鄭欣淼和西北大學一批潛心研究魯迅文化的學者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還在他們創辦的魯迅研究年刊上發表過兩篇文章。

“我認為這都是因求學而與西大產生的緣分。西大對我而言,是動力,是我心裡的起點。”鄭欣淼說。

新聞多一點: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訪談——綿綿詩意讓城市生活充滿韻律

鄭欣淼在故宮

鄭欣淼,1947年出生於陝西省澄城縣,當代著名學者,“故宮學”研究專家。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組組長,青海省副省長,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文化部副部長、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現為故宮研究院院長,中華詩詞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魯迅研究學會名譽會長,浙江大學故宮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南開大學故宮學與明清宮廷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博士生導師。著有《故宮學概論》《從紅樓到故宮:鄭欣淼文博文集》《社會主義文化新論》《政策學》《魯迅與宗教文化》《鄭欣淼詩詞稿》等。

文字:屈雪嬌、張希璐、程雨萌

出品:魅西安

西安報業新媒體中心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訪談——綿綿詩意讓城市生活充滿韻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