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行情何去何從?震盪?去向?盡其所有!

養豬行情何去何從?震盪?去向?盡其所有!

從2018年8月初到現在,生豬行業備受煎熬,非洲豬瘟這位養豬行業的頭號殺手繞道中國!!!

2018,“非”一般的惡搞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在非瘟疫情影響之下,北方地區豬價開始持續下跌,尤其是東北、華北地區的豬價屢屢低於成本線之下,養豬人的積極性嚴重受挫,但當時誰也不會想到豬價會降到那麼低,東北地區出現了3.2元/斤的極端價格,但是有人會說2004年那會兒,東北地區的生豬價格還有2.4元/斤的時候,可當時的飼料、人工、防疫成本才多少錢?可十五年後,人工費用居首位,中小散戶大都是自繁自養,家庭農場模式,也基本上是自家親戚朋友一起養豬,這些成本折算在實際的投入產出中,到時是賠了還是賺了,大家應該很清楚;反觀現在,只要是外出打工或自謀職業的人,工資基本上也都可以達到3000元/月的收入,可是如若這部分人力都投入在養豬業中,人力成本+養豬成本,都會大大提升!

一個400頭規模的種豬場,其實際飼養一頭豬的成本在1750元左右,再加上其它的疫苗、獸藥、水電費用等等成本的投入,可見2018這一年真是不易!加之,當時嚴格的跨省禁運政策,很多生豬已達出欄體重,但在該出欄時禁止調運,只能當地銷售,部分私屠亂宰現象衡生;很多養殖戶無奈之下選擇繼續壓欄,形成了市場上的大豬、牛豬居多,所以造成2018年底,2019年春節前集中出欄的現象,但當時消費市場基本飽和,很多豬源還沒有完全消耗掉,再加上春節前消費人群的豬肉備貨也基本告一段落,而同時屠宰企業也正好藉此機會,繼續壓低收豬價格,當時屠宰企業可真是賺了一大筆錢!

最終,造成了很多養豬人無奈之下,大量淘汰母豬,甚至是帶崽母豬也都急於出手,也是形勢所迫,豬價低、疫情重、跨省禁運+環保禁養,導致很多養豬人已經紛紛退出了養豬舞臺!

所以,這種被迫的去產能化,即加劇了生豬市場的惡性循環,又讓養豬行業備受摧殘!

2018年底,能繁母豬存欄數為3204.77萬頭,到了今年1月,早已不足3000萬頭,針對能繁母豬存欄下降的形勢,雖然有關部門開始出臺各種保障措施,但是生豬行業的去產能化已經形成,整個形勢極為被動,時下豬源供應有限,且2019年豬價上漲已成必然之事!

所以,非瘟疫情是對養豬行業的一次洗禮,不論中小散戶,還是規模豬場無一倖免,不論你有多牛X,規模再大,技術多過硬,該中招的,誰也逃不掉!

由於非洲豬瘟疫情的持續蔓延,使得整個養豬業無論規模大小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由於目前仍沒有可靠的非瘟疫苗可以預防,如今我們只有繼續強化生豬和生豬產品檢疫、運輸車輛備案管理、車輛清洗消毒;同時,還要繼續調整優化現行各項關鍵防控措施,規範生豬調運監管以及加快實施分區防控措施等才可以暫且保住一部分豬源!

隨著氣溫的不斷回暖,非瘟疫情的二次洗禮已經開始,尤其是南方地區的形勢不容樂觀!

雖然,官方數據近期曝出的非瘟疫情有所減少,但真實疫情如何,相信養豬人最為清楚不過!

那我們該怎麼做?

從實際的生產環節入手:

1、抓進出:原料採購、生豬交易的進出車輛和人員的嚴格消毒!

2、辦實事:專門設立人員洗澡、消毒通道!

3、強封閉:養殖場封閉式管理,並在生產、生活區設隔離帶!

4、保距離:養殖場周邊3公里內,甚至3公里範圍外的環境消毒!

5、留後備:多存後備豬,自繁自養優選!

6、盯運輸:可以跨省運輸的地區,運輸車輛的選配!

7、保生產:加強豬群平時的預防和保健,注細節、抓生產、強管理!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消毒藥品與預防方法,逐漸的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逐步地落到實處,並結合原有的防範意識與管理方法,不斷總經驗教訓,做切合實際的生產防控工作!

在這種特殊時期,很多防控工作勢在必行,“嚴防四害”不可有絲毫倦怠——

首先,要徹底清理豬場圈舍區域內垃圾及不常用的材料(石塊、木材及其它物料);並徹底封堵豬場內所有的鼠洞、孔洞和縫隙,不給軟蜱越冬和潛藏留下孳生地。

同時,清除圈舍四周的雜草、灌木、石塊,減少和杜絕成蜱潛藏在雜草叢、灌木叢和石塊下方。

其次,要將處理清除的糞便,及時拉走或堆積發酵處理,定時清理垃圾堆,垃圾處理袋裝化。

要警惕蒼蠅可傳播非洲豬瘟病毒,有報道稱,在飼養過程中吸血廄蠅可機械傳播非洲豬瘟病毒,因此,吸食了豬血的吸血蒼蠅隨後被其它豬攝入是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潛在途經,所以要真正的做到殺滅蟲卵、幼蟲,徹底滅除蒼蠅、蚊子,將豬舍內的小飛行物都扼殺在搖籃中,所以化學藥物是控制蒼蠅的最有效方法,化學藥物不僅可以殺死成蠅,也可以殺死蠅卵和幼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