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巴中市文聯“幸福美麗新村•通江傳統村落行”巴中文藝家大型採風創作活動開始第一站就是有著“川東北第一古村落”之稱的

泥溪鄉梨園壩村文藝家們在村子裡面都有哪些發現?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梨園壩是什麼樣子的?很多人或許還不太瞭解這裡的一草一木似乎都透著一股陶淵明所追求的隱世桃源的意境

那村------------------▬▬▬▬------------------▼梨園壩,又稱犁轅壩,傳統農耕文化厚重,富有巴山傳統的民居村落與田園風光自然相融。這裡,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而依然完好的傳統四合院落,依山就勢,傍山而建。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那人------------------▬▬▬▬------------------▼梨園壩,民風樸實淳厚,村人勤儉持家,全村80多戶600多人的馬氏後裔在此繁衍生息。炊煙裊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的田園生活是無數人的夢想,然而這樣的畫面卻正是每一個梨園壩人的日常生活。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那歌------------------▬▬▬▬------------------▼為了傳承發揚梨園壩的古橋、古樹、古墓、古城、古山歌等古村落文化,從小愛好文藝的74歲的景玉光,帶頭組建了一支農村婦女民歌隊。2015年9月,她們表演的原生態民歌《薅秧歌》還代表巴中市參加了2015成都國際非遺節的民歌展演。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文藝家們在原生態的村落裡又有怎樣新奇的發現?▼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陽光下的梨園壩,悠閒而有序▼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新建的風雨廊橋沒有繁複的雕樑畫棟有著獨屬於梨園壩的樸實古雅從踏上廊橋開始大家手中相機的快門聲響就沒有停歇▼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進入到院子裡陽光斜斜地照在院牆上冬日的寒冷也漸漸退散了院子上的天空被屋簷圈成方形高大蒼翠的樹木探了出來▼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院子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騎樓設計騎樓比一般院子要高大幾分設擁堂而尤為方正謹嚴更生威嚴氣象▼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窗格子,又是梨園壩的一大特色各式各樣的窗格子由歲月和藝術同時鐫刻而成栩栩如生的雕花梅花鹿、仙鶴、翠竹、勁梅每一扇都讓文藝家們驚歎▼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傳統手工藝人——木匠師傅們正在忙碌著隨著鋸子拉動的聲響木屑紛紛揚揚而下▼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探訪梨園壩的文藝家們掂一掂簸箕裡晾曬的山核桃手中彷彿也有了鄉野的氣息▼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木樁上的小嫩芽也能讓大家找到冬日裡的生機▼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大田唉薅秧嘛吔 行對喲行喲勞問那情哥吔 你 來幫忙喲帶著濃郁巴山風情的《薅秧歌》眾人聽得津津有味▼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從籬笆牆上探出身來有一種為何冬天還未遠去春天就已到來的疑惑▼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村裡人家的火塘,最是讓人親切暖暖的火光,暖暖的鄉民暖暖的巴山鄉情▼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在這樣的梨園壩文藝家們找到了什麼樣的靈感?小編不得而知不過看他們臉上的笑容,如此輕鬆愜意想必梨園壩的那山、那村、那人讓此行成為一段難以忘懷的採風之旅

通江梨園壩:那山、那村、那人,都是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