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1

引子:位於黑海沿岸的塞瓦斯托波爾從建城以來一直是黑海艦隊的主基地。歷史上,黑海艦隊有過3次全軍覆沒的悲劇,而塞城也經歷過兩次慘烈的保衛戰,尤其是在二戰期間。在這場歷時250天的保衛戰中,艦隊的各個兵種都各盡其能,其中最出彩的是海岸炮兵。本文就是介紹其中被德軍稱之為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堡壘的海岸炮兵第30連的歷史。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1

克里木戰爭前的塞瓦斯托波爾

俄國時期的設計和建造

根據1904年至1905年俄日戰爭的經驗,尤其是旅順海軍基地保衛戰的經驗教訓,說明未來的海防要塞需要裝備有現代化和遠射程的火炮來有效的防止敵軍從海上入侵海軍基地。

俄日戰爭後,俄羅斯帝國有11個海防要塞,其中5個在波羅的海沿岸(喀琅施塔得、利保、北德文斯克、斯維亞堡和維堡),4個在黑海(塞瓦斯托波爾、刻赤、巴統和尼古拉耶夫),另外2個在太平洋(符拉迪沃斯託克以及阿穆爾的尼古拉耶夫)。 當時俄國這些海防要塞最大的問題是武器裝備比較落後且設施不夠完善。此外,由於海岸炮兵連部署的問題,使得敵軍艦隊在火炮射程上具有優勢,它們將要面臨著被敵方從海上進行轟擊的威脅。

1906年的塞瓦斯托波爾最好的裝備是1887年式35倍口徑279毫米海岸炮。該型海岸炮炮彈彈重344千克,最大射程13.8千米,比英國戰列艦裝備的1898年式Mk IX式305毫米艦炮射程稍近(彈重386千克,最大射程14.2千米)。不過在射速上卻遜色不少,只有0.5發/分鐘而英軍艦炮則是2發/分鐘。此外,這樣相對現代化的火炮在塞外斯托波爾只有8門,其餘都是1867年式279毫米和1877年式229毫米海岸炮。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1

1887式279毫米海岸炮

此外,不像當時的艦炮採用裝甲炮塔,運用電傳動或者液壓傳動。此時俄國的海岸炮都呈開放佈置,條件好一點的有輕型防彈盾用於保護炮手,所有操作都採用人工。這樣的結果使得大口徑海岸炮射速遠遠不如對方的艦炮。另外,海岸炮測距儀以及火控系統的落後也使得對於同一個目標需要使用好幾個海岸炮兵連。

當時塞瓦斯托波爾海岸炮兵連部署的主要缺點是所有火炮集中部署在托爾斯泰角到卡蘭金諾伊灣這一狹窄區域。這樣的部署使得塞瓦斯托波爾灣進出口擁有高密度的海岸炮火力,但同時也使得敵軍軍艦可以自由在菲奧連特角和巴拉克拉瓦之間轟擊要塞。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1

20世紀初俄國海岸炮陣地

1906年4月,海軍部長比利列夫海軍上將主持召開了專門的會議,決定在今後新建造軍艦上主炮應採用不小於50倍身管口徑的305毫米火炮。1908年,奧布霍夫鋼鐵廠已經研製並測試了新型的52倍口徑305毫米火炮。它以762米/秒初速發射1911年式炮彈(彈重470.9千克)射程可以達到28.5千米,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炮之一。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炮兵管理總局將新的大口徑海岸炮研製也交給了奧布霍夫鋼鐵廠。

1911年炮兵管理總局局長庫茲明-卡拉瓦耶夫中將下令開始研製長身管的52倍口徑305毫米海岸炮。為了與陸軍炮兵射擊部門的長身管229毫米火炮(設計代號СА)區別,海軍火炮設計代號採用МА。根據炮兵管理總局的建議,在海岸炮設計時需要考慮減少在火炮發射造成的膛線磨損。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1

俄國海軍會議

根據1909年8月15日召開的總參謀部與陸海軍部長會議關於現有海軍基地地位和價值決議中,塞瓦斯托波爾將作為黑海艦隊唯一的作戰主基地,尼古拉耶夫則作為艦隊備用和後方基地。

1910年3月,經總參謀部中將戈恩格羅索姆批准,撥出7.15億盧布的經費用於加強國家防禦。 對於黑海艦隊的指示為:“經過重組的黑海艦隊將以塞瓦斯托波爾作為主基地。需要改善現有海岸防禦能力,防止敵軍從海上轟擊港口。這些需要裝備現代化的海岸炮以及陸軍部隊的防禦協助”。

在第一階段規劃中將會增加現有海岸炮兵實力,裝備大口徑現代化的海岸炮,以消除敵軍艦隊在城市南面海域可能對城市的轟擊。新的武器裝備計劃投資800萬盧布。第二階段則是加強陸上防禦力量,部分工程將在未來十年內完成。

1911年初,總參謀部海防委員會在丹尼爾少將支持下召開會議,要求加強沿海防禦,並希望在未來五年達到相當程度。

根據規劃,要塞海岸炮陣地的部署應該延伸到北面-別爾別克河嘴以西南面-穆斯科特爾灣,一共部署4門305毫米帶有裝甲炮塔的海岸炮以及12門254毫米海岸炮。另外,為了有效阻止敵軍艦隊在城市南面轟擊要塞(即從赫爾松涅斯角到巴拉克拉瓦灣之間),計劃部署40門機動的229毫米臼炮用於一線海岸防禦。此外對於主要陸上防禦點需要大力加強,尤其是建設較好的道路方便半島守軍遠距離支援海岸防禦部隊。這些固定的海岸炮兵陣地可以有效保護港口的側翼。因為如果敵軍艦隊突然發起進攻,很難指望陸軍的輕型野戰火炮可以抗擊對方的炮火或者向作戰的海岸炮兵提供支援。

1910年6月18日,總參謀部將具體項目轉交敖德薩軍區司令部,由其負責後續完整的工程建設方案制定與實施。隨後,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項目初步建設計劃在1910年10月14日呈報給總參謀部。新的305毫米海岸炮採用露天佈置,這樣費用比較節省,此外還需要12門152毫米海岸炮以及16門(之前計劃為40門)凱恩229毫米臼炮。

總參謀部海防委員會指出:“在目前條件下,黑海很難會出現超過24艘敵方戰列艦,最有可能出現的是奧斯曼-土耳其艦隊,他們最大可以出動19艘戰列艦,裝備150門口徑不低於152毫米的艦炮。假設它們還得到了其他國家的支援,那麼塞瓦斯托波爾可能面對對方多達24艘戰列艦的進攻,它們會擁有180-200門大口徑艦炮”。 如果這種假設正確的話,那麼無疑塞瓦斯托波爾的海岸炮兵實力足夠強大,大大超過了黑海沿岸國家海軍的力量,不過對於海岸炮數量的計算有不同的方法。

然而,並非所有的海岸炮都有足夠的火力和遠射程,當在港口附近的海岸炮兵陣地失去作用後,敵方艦隊將會不受懲罰的對城市進行轟擊。因此,要與敵方艦隊鬥爭取得成功,至關重要的是需要在對方艦隊進行轟擊的位置部署305毫米海岸炮,而陣地位置應該在現有陣地的側面。對於預計武裝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只要4門305毫米海岸炮的建議,委員會建議部署8門,因為2個雙聯炮塔的火力還不足以覆蓋原先的279毫米海岸炮的火力範圍。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1

1907年式305毫米海岸炮的基型MK-3-12型305毫米艦炮

總參謀部最終決定加裝8門305毫米海岸炮,用來有效阻止敵軍艦隊對於城市的遠距離轟擊並改善現有海岸防禦力量。為此需要組建2個海岸炮兵連,其中1個連部署於南側海岸。整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海岸火炮建設計劃需要經費1132.2萬盧布,共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5年投資費用是328萬盧布。

南面的305毫米海岸炮部署在穆斯科特爾灣利用之前海岸炮兵第15連陣地,整個南部炮群計劃部署4門305毫米、8門254毫米、4門122毫米和4門76毫米海岸炮。在北面則部署於別爾別克河嘴,利用原海岸炮兵第16連陣地,整個北部炮群計劃部署4門305毫米、4門254毫米、4門152毫米和4門76毫米海岸炮。這樣的部署可以在遠距離驅逐敵軍艦隊對城市的轟擊。

北部的海岸炮陣地方案採用三聯裝裝甲炮塔,佈置在別爾別克河嘴以北,與海岸炮兵第16連構成一個完成防禦區域。南面305毫米海岸炮連最終方案不是建設在斯特列茨灣,而是建在赫爾松涅斯角,這樣可以給海岸炮發射提供更大的扇區。

每3門火炮擁有1座裝甲炮塔,每門火炮有自己獨立的彈藥庫,裝甲炮塔內還有火炮發射室、射擊指揮室和電站。裝甲炮塔頂部還覆蓋有6-7英尺(1.83-2.13米)厚的混凝土。

總參謀部要塞防禦委員會1911年5月21日會議批准了上述建設方案,與此同時原先裝備的48倍口徑120毫米海岸炮則用奧布霍夫鋼鐵廠生產的維克斯120毫米海岸炮替換。

1913年開始了北部海岸炮群的建設,此時海岸炮兵第16連(裝備254毫海岸炮)、海岸炮兵第24連(裝備120毫米海岸炮)已經基本完成了在梅肯茲耶夫山西面陣地的建設,而在距離別爾別克河嘴以東1.5千米開始了海岸炮兵第26連的建設。

該海岸炮兵連的建設工程由軍事工程師斯米爾諾夫上校負責。項目是在1914年8月28日炮兵管理總局軍事技術管理工程委員會會議上討論之後又經1915年6月26日馬爾科夫-帕寧少將主持的技術顧問會議討論通過。整個建造成本是85萬盧布。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1

305毫米艦炮測試

炮兵連陣地位置選擇在海拔60米的舌形山,火炮呈45度角。與在南面的海岸炮兵第25連不同,採用了兩個裝甲炮塔,這點類似在喀琅施塔得要塞的紅山和伊諾炮臺。在炮連陣地西南50米有獨立的76毫米火炮掩體,在陣地東北600米有步兵戰壕和機槍混凝土工事。

炮兵連混凝土工程根據1912年制定的要塞混凝土工事構築暫行指令並根據1913年在別列贊炮臺和1914年在華沙構築的經驗總結進行修訂。每一個305毫米裝甲炮塔的混凝土結構尺寸為2.4X2.1X2.1米,拱形建築覆蓋層由薩夫裡莫維奇恰上校設計,採用了300毫米槽鋼結構並覆以2.4米厚的混凝土層。海岸炮臺建設進展迅速,但在1915年建設卻被暫停,因為在聖彼得堡金屬工廠完工的裝甲炮塔被該做用於加強波羅的海沿岸防禦(彼得大帝要塞)。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1

1918年的塞瓦斯托波爾

然而,海岸炮兵連的建設工作並沒有完全停止。截至1917年秋,混凝土施工完成了將近70%,裝甲炮塔完成了40%的澆築工作。用於運載重型部件的梅肯茲耶夫山區到陣地的鐵路軌道也鋪設完成。海岸炮兵連陣地的水源由兩個地下井提供,總容量500立方米。而彼得格勒金屬工廠也完成了100噸起重機的生產,開始繼續進行新的裝甲炮塔安裝工作。

此時,海岸炮兵第25連陣地南部的所有混凝土工程已經完成,並開始安裝第一個裝甲炮塔。然而1917年的十月革命以及隨之而來的外國干涉和內戰打斷了海岸炮兵第25連和第26號連的建設長達11年。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1

1922年的紅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