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保理的“藍海”:電子票據市場

商业保理的“蓝海”:电子票据市场

浙江在線4月8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王穎欣)這裡有一片亟待征服的藍海。

1979年,央行批准部分企業簽發商業匯票,歷經三十年的發展,票據已然成為企業重要的支付結算和短期融資工具。2009年,央行推出電子商業匯票系統(ECDS),開啟了票據電子化的新時代。2016年,央行決心加快電票發展,籌建上海票據交易所。2018年1月1日起,原則上單張出票金額100萬元以上的商業匯票全部通過電票辦理,電票開始大規模普及。

電票以數據電文形式簽發、流轉,能夠保證其真實性和安全性,沒有偽造、丟失、損毀等風險,相比於紙票具有易確權、系統操作成本低等諸多優勢。

目前,由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對電子商票的認知不足,導致電子商票的應用場景缺乏。持有票據的中小型企業面臨無法流通支付和融資的窘境,事實上進一步造成了中小企業資金緊張,遏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步伐。而另一方面,這些票據對應的是企業真實的業務,是大數據時代最有價值的經營信息,如何通過技術手段讓電子商票發揮應有的價值,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一條很好的途徑。

網金中心通過自主設計的特色供應鏈應收賬款資產權益轉讓產品成功解決這一難題。

“持有以小額電票作為結算手段應收賬款的小微企業或保理公司,可以將該應收賬款作為基礎資產,在網金中心備案發行資產權益轉讓產品進行快速融資,全程線上化電子交易,操作便捷高效。”

這種模式通過引入以服務中小微企業為宗旨的擔保公司,線上化、數據化、模型化方式助力企業解決融資燃眉之急,廣受歡迎。網金中心設計整合的該款名為“供e動”的產品,意為“讓供應鏈動起來”,業內的保理公司、票據中介、擔保機構等行業主體對此款產品的反饋普遍是覺得驚喜。這種模式喚醒了一個資產類型,它優質、標準化、曾經是“高冷”的,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連接,它變得觸手可及。

小額電子商票基於真實的貿易背景簽發,往往最終流入小微企業手中,網金中心研發的“供e動”供應鏈應收賬款資產權益轉讓產品,幫助越來越多小微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增加現金流,發揮了金融科技平臺服務小微的社會責任和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