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人術後怎樣做康復?

每天向著太陽出發


在乳腺科工作,接診過很多乳腺癌患者。其中,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可以達90%左右,因此,術後的康復非常重要。

我把乳腺癌的術後康復分為:心理康復和身體康復兩個方面。

一:心理康復。

一個正常的女性,從發現腫塊,到醫院就診,確診乳腺癌,到手術切除乳房,往往只有一週左右的時間,女性朋友根本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手術的創傷、放化療的脫髮、嘔吐,讓你措手不及,往往需要數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接受這個事實。

其實你並不孤單,人吃五穀雜糧,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會生病。你可以悲傷,感到絕望,可以大哭一場,這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但是,你一定要傾訴:與家人,與朋友,與病友,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與家庭、朋友的關係,參加病友會,多多溝通交流,傾聽別人康復的例子。

記住,乳腺癌可以剝奪你的乳房,但是剝奪不了你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身體康復。

可以分成兩個階段:術後的局部恢復期,和治療療程後的全身恢復。

⑴.術後恢復期,指的是術後一週左右:

主要是保持切口局部清潔,促進切口癒合,飲食上注意以清淡、易消化、優質蛋白質飲食為主,同時,注意患側上肢進行輕度的功能鍛鍊,可以有效預防術後關節僵硬、上肢水腫。

⑵.全身恢復期指的是所有的治療結束後的恢復期。

膳食多樣化、營養均衡、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多補充優質蛋白質,推薦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西蘭花、菜花、甘藍、捲心菜、大白菜、小白菜、蘿蔔等。避免進食煎炒、油膩、陳腐、發黴食物。少吃富含糖、脂肪的食品,維持合適的體重,戒菸戒酒。


患者上肢康復的目的是:恢復患側上肢、肩關節的正常功能和預防上肢淋巴水腫。在家的時候,可以靠牆進行爬牆等運動,方便簡單,每天以有輕微的痠痛感為臨界點。堅持每天鍛鍊。日常生活中,不在患肢抽血、輸液,患肢不提重物,幹活,避免患肢皮膚破損及感染,避免蚊蟲叮咬。


康復是一個過程,更是重建幸福生活信心的過程。把治療交給專業的醫生去做,自己努力生活,不白活每一天!


乳腺科楊醫生


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乳腺腫瘤居第二位,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乳腺腫瘤居第一位。乳腺腫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化療、放療、內分泌和生物治療等綜合治療。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治療手段不斷髮展,患者的生存率逐漸提高。但是因疾病帶來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常導致患者不能很好的適應和融入生活,給自身和家庭帶來很大困擾。

乳腺腫瘤患者出院後的康復和生活質量值得醫務人員的關注,早發現、早干預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預防併發症的關鍵。以肩關節活動受限為主的患肢功能障礙和患肢輕、中、重度的淋巴水腫是乳腺術後常見的併發症,直接影響患者術後康復及生活質量。

一、康復鍛鍊

出院後康復鍛鍊對上肢功能的恢復有重要意義。患者需要對肩關節活動度進行隨訪監測,階段性進行測量,根據活動受限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和功能鍛鍊計劃,採取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恢復上肢功能。

約20~30%的乳腺腫瘤根治術患者會發生淋巴水腫。需要測量水腫情況、評估水腫程度,從而根據日常生活情況指導採取預防淋巴水腫的措施,一旦診斷有淋巴水腫後採取綜合消腫治療(Complete decongestive therapy,CDT)。醫生將通過皮膚護理、手法淋巴引流、壓力繃帶包紮治療和功能鍛鍊等步驟,有效改善淋巴水腫患者的生活質量,此項治療目前在歐美國家廣泛應用,是療效更佳的無創治療技術。

三、乳腺疾病篩查,通過早期評估識別患者的特異性症狀,將患者及時轉入專科接受檢查和治療。


兒科醫生鮑秀蘭


作為一個腺體外科的醫務工作者每天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給患者做術後宣教,希望以下的分享能給您帶來指導!



術後第1天:伸指握拳(肩關節內收前壁與上臂呈90度,手指用力握拳再完全張開)

術後第2天
:旋轉腕關節(腕關節轉動360度,注意肩關節仍然內收)



術後第3-4天

:屈伸肘關節(前壁向上壁靠攏到最小角度為屈,再伸至前壁與上臂呈180度)


術後第5-6天:摳對側肩部(患肢手指由肩水平開始沿鎖骨方向摸到對側肩部及同側耳部)
術後第7-8天:上舉上肢(上肢完全伸直,由下垂位逐漸向上抬高到最高點)

術後第9-12天:爬牆(患肢由肩水平開始向上爬到達最高點)


術後第13-14天:摸對側耳(患肢手指由同側耳廓開始沿頭部曲線向上爬高從頭頂繞過直至對側耳廓)

術後第3周:

上肢旋轉活動(手指伸直併攏自身體前方逐漸抬高患肢至最高點,再從身體外側逐漸恢復原位)

後伸運動(患者保持抬頭挺胸,患側上肢自然下垂並握拳,然後儘量向後擺動上肢,再恢復原位)

擴胸運動(屈肘,五指伸直併攏,雙臂向前伸直,再向左右兩側平伸並挺胸)

希望以上鍛鍊方法能幫到您!

如果引流量比較多的情況下,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李偉6053


“快樂的小大夫”為你解答

我同事的愛人就的了乳腺癌,現在已經1年多了的,恢復如初。

雖然是早期,但是放化療都做了,術後恢復也是經歷了一段系統的康復。

我同事本身就是普外科醫生,他是這樣做的。

1、手術後第一週,主要是安慰患者,加強營養,由於傷口有是加壓包紮的,關注傷口恢復情況,換藥時看癒合情況,是否有積液。

2、一週後當加壓包紮的繃帶去除後,讓患者鍛鍊有傷口一側的上肢,但不是單獨鍛鍊,而是兩側上肢一同對稱做運動,由於傷側活動受限,不勉強做到位置,但次數一定保證,一般一組四個八拍,做十組,每天做兩到三次。

3、一個月後,患者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基本能接受這個事實,雙側肢體活動差別不大了,讓患者增加室外運動,開始做不對稱的運動了,比如一手拉在單雙槓上拉伸。經過三個月的練習除了偶爾有一點疼痛外沒有任何異常了。

這樣的康復是不是適合說有的乳腺癌患者呢?

還真不一定,但是大部分恢復順利的都可以應用,還有一部分傷口大,做根治術的患者不適合,但可以晚一點,一部風做部分切除的,影響不大,主要是心理問題。

那些術後傷口有感染,皮下有積液的,等傷口完全好了後再適當延長這樣康復運動的時間。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乳腺癌術後怎樣做康復?

乳腺癌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是上肢淋巴水腫,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手術後上肢淋巴水腫發生率為20%-40%



上肢淋巴水腫是一種終生的慢性症狀,給予護理干預後水腫症狀可減輕,但不能根治,易復發,清潔、抬高、按摩、運動和外力加壓患肢是淋巴水腫管理的主要方法

1.避免做增加患肢阻力的劇烈重複運動,如擦洗或推拉

2.不提過重的物體(15磅以上),在健側挎包;



3.避免患肢過分疲勞,當肢體感到疼痛時要休息,抬高肢體

4.建議進行一些運動,如散步、游泳、有氧健身、騎自行車、做健身操或瑜伽功



更多內容可以參考一下我的文章: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50755414600843528/?iid=29549864797&app=news_article&app_id=13


生活小衛士


乳腺癌手術如果清掃腋窩淋巴結,導致患側淋巴迴流障礙,術後患肢易出現淋巴水腫,若處理不當,易引起淋巴管炎,使上肢腫脹加劇,而上肢腫脹的加劇又會導致上肢活動減少,兩者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患側上肢活動度減少和功能障礙。同時容易使患者出現情緒緊張、低落,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多數淋巴水腫出現在患者出院後,致使醫護人員不容易評估淋巴水腫情況。淋巴水腫的治療通常比較棘手,故淋巴水腫重在預防。另外,術後早期發生的水腫往往可以自行消退,但術後數週至數月發生的水腫則往往為持續性或進行性發展。因此,患者應經常進行向心性按摩,促進淋巴迴流,降低淋巴水腫發生的可能性,而且淋巴水腫的預防宜長期堅持。

康復從運動開始做起“上肢功能鍛鍊”。

循序漸進的進行術後上肢功能鍛鍊可以有效防止上肢功能障礙,使得患者恢復至術前的手臂功能狀態!健側握患側手腕至腹前,抬高至胸前平屈,盡力前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