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開板次新股會被爆炒,有的卻無人問津?

像灰機一樣灰


關於次新股,思考A股可以說是非常重視。因為其短線操作的機會一直比較多,所以思考A股一直致力於次新股的研究,以前也發表過不少關於次新股的問答或者圖文,有心研究次新股的投資者可以去翻看一下我的有關文章。很多次新股的規律,在自媒體平臺上,基本上都是我最先寫出來的。今天,講講次新股開板後能否被炒作的規律。


首先,談談次新股的炒作性質。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遊資炒作,這種是短線為主;另外一種是場外新增資金進場炒作,這種炒作是中線性質,但不排除也有短線機會。下面我們分別進行分析。


先說遊資的炒作次新股的條件。遊資屬於民間資金,沒有在有關單位登記過,所以遊資的操作很難監管,這樣就造成遊資的操作比較兇猛,不太遵守市場規矩,以快進快出短線操作為主。遊資的資金量一般也不大,往往會選擇市值較小的個股為操作目標。太大了無法控盤。所以,小盤,中低價的次新股開板後容易被炒作。而流通盤較大價格較高的次新股市值較高,往往不容易被炒作。此外,市場熱點板塊裡的次新股也容易被炒作;業績好的個股也容易被炒作;基本面獨特的次新股也會容易被炒作。總之,一句話,就像一個女人為何容易被男人追求一樣,需要有一些符合遊資要求和市場資金青睞的次新股才容易被炒作。那些沒有特點,大而普通的次新股就無人問津啦。


當然,次新股被炒作還需要看上市時間。如果次新股在大盤底部或者上升階段上市,也容易被炒作。這時候很多場外資金看好股市,又不願意買進老股幫老莊解套,選擇次新股是最好的策略。因為次新股沒有套牢盤,拉昇容易。剛上市,基本面也不會太差。而當大盤在高位或者下降趨勢時,大多數次新股都不容易被炒作。這是大盤背景的影響。


說到場外新增資金,我們可以聯繫本次行情具體分析一下次新股的炒作邏輯。本輪行情低價次新金融股表現最佳。原因在於證券板塊是熱點板塊,那麼證券板塊裡的次新股當然成了遊資和場外新增資金的共同目標,所以最為強勢。其次,次新低價銀行股和低價保險股也是金融股,跟隨證券上漲,也表現不差。當然,這些次新股市值較大,但是主要是場外新增資金進場,中線佈局的,和遊資短炒不同。


另外,本次行情還由於一個特點,就是除次新金融股外的其它次新股表現不佳,遠遠跑輸大盤,令人奇怪,和歷史完全表現不同,並非是低市值的次新股就有機會。仔細分析後,思考A股認為這個是有市場原因的。那就是科創板實行註冊制,未來上市新股的價格可能較低,壓制了目前上市的次新股的表現。這個原因以前是沒有的,投資者需要注意。近期對低市值次新股要謹慎一些。


總之,次新股開板後能否容易被炒作,一需要看市值,二需要看大盤背景,三要看新股發行政策有無影響。這三個因素是影響次新股炒作的關鍵。


思考A股


是的,這是在股市裡面的情況,有的次新股會繼續大漲,但是很多次新股都是開始下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次新股開板。


A股市場的所有新股上市之後,都會出現連續漲停板的走勢,不同的是漲停板數量的區別。次新股打開漲停板,是必然的結果,只是看在多少個漲停板之後打開,有的股票會出現十幾個連續漲停板的走勢,有的幾個漲停板就會打開。

二,為什麼次新股的走勢會不同?


同樣是次新股,有的打開漲停,還能繼續上漲,但是大部分次新股都是開始下跌,跌到無人關注。出現這樣的不同情況,原因是次新股的情況不同,好的次新股,自然會得到主力機構和資金的關注以及買入。


能夠持續上漲的次新股,都是好行業的公司,比如:互聯網、生物基因、教育、醫藥等行業,同時還是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才能獲得主力資金的持續買入。因此,在次新股板塊裡面的好行業和好公司,值得股民關注和研究。


不過,次新股爆炒的情況,在2017年開始就明顯降溫,因為次新股的市盈率很高,缺乏業績和價值支撐,多年之前的高送轉情況在次新股板塊,也是無法實施。對於次新股的風險,股民還是需要注意。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次新股開板後能否繼續炒作,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從大的環境來說,如果新股發行的節奏趨緩以及數量減少,那麼次新股的稀缺性往往就能體現,當然整體也就表現很更好一些。具體而言還需要看次新股所屬的行業,如果該股正好處於行業的景氣週期,那麼表現就容易受到爆炒,畢竟次新股流通盤更小,而且一年之內沒有大股東減持的壓力,也不存在歷史套牢盤的壓力,更容易受到資金的追捧。比如去年上市的寒銳鈷業,新股上市後正好處於新能源汽車景氣週期,鈷作為汽車上游產業,在環保驅動以及小金屬漲價潮的帶動下,出現了25倍的漲幅。(如下圖)

而同樣是去年上市的財通證券,三板之後就開了,後面無人問津當然也容易理解,券商股在熊市階段正好是低谷。

當然有些新股開板之後就出現回落,無人問津,除了大的市場環境之外,其中很重要的的一個原因就是上市前估值偏高,嚴重偏離了自身的價值。最典型的就是今年的獨角獸工業富聯,上市前本來估值就給的高,再加上獨角獸概念炒作,又進一步溢價,a股投資者向來投機氛圍又比較濃厚,而且港股獨角獸的破發也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當然開板之後就是一地雞毛。而其它獨角獸比如寧德時代相對估值就合理一些,因而開板後繼續呈現上漲的態勢。(如下圖)


所以大家在中籤次新股或者開板後選擇是否繼續參與,要綜合發行節奏、發行數量以及該股所屬的行業週期景氣程度以及估值的高低來綜合判斷。


認可我的回答,記得點贊、關注支持一下,謝謝!


侯哥財經


股票最難或者最為誘惑的地方是什麼?是未知性。為什麼有的次新股打開漲停板以後仍舊能夠保持較高、較快的上漲,而有的卻無人問津?

一、概念相對較好,資金體量小的緣故,投機資金藉機接盤進而再炒一遍。這種情況就看投機資金的傾向了,選擇的標的指不定是哪一家上市公司。但是選擇以後呈現的局面就是,次新股打開漲停板以後出現接盤資金,經過短期的調整接盤以後開啟一輪熱炒。但是沒有投機資金的卻成為了新股認購投資者以及後入場投資者的賣出場地,由於新進資金不足進而震盪下跌,甚至說無人問津。

二、繼續得到市場的認可,陸續“新鮮”資金進場。這樣的情況就更加說不準了,出不出現都存在問題。很多上市公司的概念十分優質,在第一時間認購過程中,諸多的投資者並沒有認購成功進而持續加碼在開市以後的籌碼中,可是面對漲停板又買不進去。只能退一步購買打開漲停板以後的股份。當然,持續看好的資金多了,股價也就得到了支撐,進而出現反轉繼續上漲。

我國股票市場對於新股來講本就存在一輪較大上漲,如果開板以後,新進的股民更加存在擔憂。如果不是優質二字掛門前,那就是投機。面對次新股,需要衡量的是風險,而不是投機。


厚金說


一,次新股開板。

A股市場的所有新股上市之後,都會出現連續漲停板的走勢,不同的是漲停板數量的區別。次新股打開漲停板,是必然的結果,只是看在多少個漲停板之後打開,有的股票會出現十幾個連續漲停板的走勢,有的幾個漲停板就會打開。

二,為什麼次新股的走勢會不同?

同樣是次新股,有的打開漲停,還能繼續上漲,但是大部分次新股都是開始下跌,跌到無人關注。出現這樣的不同情況,原因是次新股的情況不同,好的次新股,自然會得到主力機構和資金的關注以及買入。

能夠持續上漲的次新股,都是好行業的公司,比如:互聯網、生物基因、教育、醫藥等行業,同時還是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才能獲得主力資金的持續買入。因此,在次新股板塊裡面的好行業和好公司,值得股民關注和研究。

不過,次新股爆炒的情況,在2017年開始就明顯降溫,因為次新股的市盈率很高,缺乏業績和價值支撐,多年之前的高送轉情況在次新股板塊,也是無法實施。對於次新股的風險,股民還是需要注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18db000c2f226f0feba0\

用戶8086631570896


次新股的上市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些一上市就成妖股,有些一兩個板就開板,隨後出現破發,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每隻新股一上市都會歸屬某一板塊,板塊當中有板塊效應;也就是當有些新股上市剛好趁到當前盤面的熱點,能吸引到二級市場的炒作,開板後繼續炒高成為妖股,類似年初的七一二上市趁熱點大漲成妖,沒碰到盤面熱點的一開板後隨時陰跌不斷。

(2)每隻次新股上市的盤子不同,假如小盤子的次新股很容易被各路遊資爆炒推高;類似一些銀行股,證券股,保險股之類的權重股一上市冷門,無人問津。

(3)有些新股上市定價太高了,本身上市的價格就已經嚴重超過了A股同行業的估值,形成一上市就是泡沫,這樣的股票最容易無人問津;而有些定價低,沒有體現上市公司的價值,上市後還有炒作的價值空間,有些遊資看上了會進行再次爆炒獲利。

(4)每家上市公司的業績情況和潛在的利好都會有所不同;有些剛上市的公司由於能保持穩定的業績,或者有潛在的重大利好消息,而二級市場超大資金是有先知先覺的優勢,可以提早把股價爆炒推高;反之無業績無利好的股票無人問津都是非常正常的。

總之提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有些次新股開板後得到爆炒,而有些次新股開板後無人問津?這個答案是未知的,原因會有很多,我以上分析的四種原因也是包含在內,每隻股票不同,原因都會區別很大。


老金財經


首先,要看這個次新股所屬的板塊及行業,還有它的業績情況,究竟如何?如果是稀缺性的標的或高度景氣行業的個股,那麼被爆炒的概率就會很大。

案例個股: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應該算是一個稀缺標的,它是全球鋰電池龍頭,業績也是排名第一,全球出貨量第一,所以對於這樣的優質個股,被市場爆炒也是情理之中。

其次,要看它的流通盤和主力資金情況。通常情況下,小盤股通常會被炒作,而超級大盤股則被爆炒的可能性不大。

案例個股:工業富聯

工業富聯,上市後第三天,就開板,目前股價大跌至發行價附近。為啥沒有被市場爆炒呢?同樣作為獨角獸公司的服富士康上市後卻是這般冷卻,答案只有一個:市值太大,盤子太大,估值比較高。

最後,要看主力資金和遊資情況,有無持續的跟風盤和持續拉昇的動作,換莊的動作。一些被遊資爆炒的次新股,股性活躍,從第一個漲停,到後面都是連續性拉昇。

案例個股:貴州燃氣

貴州燃氣年底這一波行情,為啥會被市場爆炒呢?就是因為有持續不斷的遊戲介入,幾乎是所有的遊資亂翻爆炒了一波。成為一代妖王。


我是牛哥,希望我的回答能夠令你滿意,記得多點贊,多多支撐!


牛哥說投資


新股是否開板會爆炒,和新股的質地關係並不大,主要和市場的當時情緒有很大關係。

專注做開板新股炒作的資金,是市場中存量相對確定和穩定的一批人和資金,他們並不是所謂的長線資金和價值投資資金。

他們和所謂的專做打板和專做活躍個股以及妖股的資金的炒作邏輯有共同之處。

總結他們的特徵,有以下幾點:

第一,換手率和流動性大,對於市場焦點的個股,具備持續拉昇和漲停的個股,尤其是換手巨大的個股,有比較充分的興趣。

第二,市場號召力很大,有很多時候甚至會改變市場階段性的人氣低迷。往往成為市場階段是否持續強勢走勢的風向標。

第三,他們對於止盈和止損,非常堅決,紀律嚴明。不會因為一個個股出現技術性破位而轉變為長線操作。

第四,他們也不是百戰百勝,也存在輸贏的賠率,有時往往短期快速獲利巨大,有時快速斬倉認輸出局。很多時候,也有嘗試性的出手試探,一旦成功,則輪流拉昇,一旦失敗,則有時利用市場的想象力和有時利用技術指標上尚處有利時機,快速出逃。

姑且不論是否違反交易操縱個股,他們經常有輪流對倒輪流拉抬的分工協作,可以看到幾個營業部在輪流進出,接力拉抬,和階段性漲幅巨大的妖股走勢類似,他們也存在類似的操作或者說操縱手法,只不過並不是百戰百勝,只要有利,就集中火力集體出手,只要不利,或者失敗,就迅速殺跌出逃。

所以,對於新股炒作,有很多特徵,和這批人的資金性質有關,即快速,集中,大量和持續,尤其是止盈止損堅決。和具體的新股所在的行業和業績估值關係並不是很大。


龍哥fei0598


這個原因有多種多樣:

1 股票本身不同

舉例來說,銀行股和科技股就不同,其成長性不同,所處的行業背景也不同,可用於炒作的材料也不同。炒作炒作,得有東西炒才行,否則不成為接盤俠,從一個韭菜收割者變成了接盤俠,豈不是有點尷尬?

個股的情況有很多,

比方說市值很大的股票,不容易被炒作,因為風險很大,需要的資金量很大;

比方說流通盤比較多的次新股不容易被炒作,因為壓力大,需要資金大;

比方說籌碼比較分散的股票不太容易被炒作,因為流通盤太多;

比方說行業不好,不容易被炒作,因為缺少題材;

比方說估值較高,風險較大。


2 大環境


大環境不行的時候,沒有足夠的關注度,炒作很難獲得市場的響應。因為炒作只是一個由頭,最後還得需要散戶來抬轎子,可是在大環境比較差的時候,很多散戶都退出或者被套牢了,哪裡還有人願意抬轎子?畢竟在熊市中,不動或者是上岸才是最明智的決定。

炒作需要借勢,如果沒有勢頭,幹炒是不行的,容易糊。


以股易金


這要看個股的盤子大小還有就是題材夠不夠豐富,在有一個外在條件就是大盤環境如何也是個參考因素。炒作次新股的一般都是遊資在進行擊鼓傳花的遊戲,你方唱罷我登場忙個不亦樂乎。



遊資炒作的特點就是短平快,速戰速決不戀戰。他們盯上的目標一般是盤子小利於小資金炒作,個股題材好容易吸引市場跟風,盤子如果太大就不適合短線資金進行炒作。有了這些條件的限制也就出現有的次新開板被爆炒有的卻無人問津。


遠的我們就不說了,就拿近期的同是獨角獸卻命運迥異的兩個例子:藥明康德,工業富聯。藥明上市就被爆炒而工業富聯三板就開始走向破發之路,為什麼他們的命運會如此大的差別?第一點就是工業富聯題材不夠豐富缺乏炒作想象力,第二點就是工業富聯盤子太大吃不動,第三點就是外圍環境時機不對也是工業富聯破發的一大影響要素。

有了題材和盤子跟業績之後就是看時機,時機也很重要。記得去年底我中了個“深南電路”19.8發行一直到了差不多100開板,深南電路其實就是一個基板製造商,只是他的基本板有一部分是供芯片使用,恰好在他上市的那段時間市場正在熱炒芯片題材,這麼一來深南因為提供芯片基板業變成了芯片題材股被市場吹的神乎其神。很多人到現在都還弄不明白為什麼它也是芯片題材,看他的主業,副業都沒有任何芯片的痕跡。這就是典型的借題借時機發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