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消費者對珠寶有哪些誤解?

一般消費者對珠寶有哪些誤解?

誤區一:買寶石就該買十全十美的

人無完人,天然寶石,也會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內含物、顏色或大小。要找到一顆在所有指標方面都完美無瑕的寶石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這種寶石,那麼它的價格也可能是你不能接受的。所以有時候要學會妥協,抓住自己最想要的那個指標,比如顏色、淨度或大小,那麼對這個指標之外的指標,請略微寬容一些。只有這樣,你才能比較現實地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另一方面有時候看似不完美的部分,經過加工打磨,或許能收穫意想不到的美。如果你的經濟條件允許,當然可以選擇購買一粒各項指標都比較優秀的寶石。

一般消費者對珠寶有哪些誤解?

誤區二:在產地旅遊購買寶石更為划算

許多旅遊區可能是寶石的產地,因此許多人往往認為到產地買寶石會又便宜又好,但事實恰恰相反,旅遊區的商店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大量出售品質有問題且價格高昂的寶石,導致許多非專業買家在上當之後,往往退貨無門,追悔不及。旅遊購物需要冷靜,不要被導購忽悠了,對於外行的消費者,貴重的珠寶類商品還是建議在正規的連鎖珠寶店購買,至少全國連鎖店能提供售後服務。

一般消費者對珠寶有哪些誤解?

誤區三:大減價時購買珠寶最划算

俗話說得好: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理性一點的人都知道,東西的價格一定是與品質相對應的,當您遇到1折、2折或3折這些所謂的跳樓價時,一定要非常當心這種把價格故意標高,然後再打一個大的折扣的數字遊戲。央視曾經也報道過不少珠寶店“大減價”“抽獎”之類的騙局。看到標價和實際售價相差過大的時候,大家就要警惕了,對於期望買到好品質的人來說,對這樣的珠寶商請敬而遠之,否則您只能買到價格實際並不便宜而品質也相應低劣的貨色。

一般消費者對珠寶有哪些誤解?

誤區四:寶石很硬不怕摔碰

首先硬度是相對的。寶石的硬度是按它耐劃和磨蝕能力而定,但是否易裂損關鍵是由其韌性決定的。許多寶石硬度很高,比如鑽石,它雖然是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物質,但鑽石由於性脆,依舊需要避免碰撞,如果強烈撞擊鑽石的解理面,也會出現破損。大多數的寶石都需要特別的養護,請小心佩戴它們,不要在做劇烈運動時佩戴它們,注意平時保養,遠離日常中有腐蝕性的液體。

一般消費者對珠寶有哪些誤解?

誤區五:寶石必須買百分之百天然的

很多人認為自己購買的寶石必須是完全天然的,沒有經過任何優化處理。事實上,有些特定的寶石品種多數都經過或多或少的優化處理,比祖母綠常見浸油,藍寶石常見加熱等等,這些優化方式都是國際認為屬於優化範疇,不會降低寶石的價值,同時還增加寶石的美觀程度。你反倒要注意的是,不良珠寶商向你隱瞞寶石優化處理的信息,謊稱之為無優化天然寶石,可能會造成你購買時付出比該寶石實際價值更多的金錢,造成你的損失。

一般消費者對珠寶有哪些誤解?

誤區六:彩色寶石都很貴

很多人認為寶石就是很貴的商品,動輒成千上萬,事實上彩色寶石是一個龐大的家族,上至紅藍寶石祖母綠,下至水晶瑪瑙,都屬於彩色寶石範疇,很多彩色寶石的價格不是很高,比如一粒紫水晶的價格可能只有同等重量鑽石的百分之一,但佩戴效果依舊非常出色,並且彩色寶石首飾可購買多件,根據你的日常著裝習慣甚至心情等隨意搭配,彩色寶石首飾絢爛的顏色加多變的造型,使彩色寶石成為配搭時最容易出效果的飾物。

一般消費者對珠寶有哪些誤解?

誤區七:證書不如經驗有用

有人認為證書比不上豐富的經驗。只憑經驗,購買寶石靠眼力就能看出真假好壞,在發達的工藝技術下或許已經不太好使了。即使你是真正的寶石學專家或是擁有長期大量購買寶石經驗的內行,光靠肉眼觀察,都不敢妄下定論,更何況是普通消費者。如果你在購買時,能夠要求賣家提供載有寶石重要參考信息的證書,將會有利無害。對寶石的價值產生重大影響的信息包括寶石的顏色、淨度、重量、切工、優化處理方式等,對這些信息的披露程度取決於珠寶商的經營原則,同時也能從側面反映一個珠寶商的誠信程度與專業程度。另外,在送檢條件許可並且經濟上划算的情況下,為你的寶石獲得一家權威實驗室的鑑定證書也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出具證書的機構要有權威性,並不是隨便一家檢測機構的檢測證書都是值得信賴的,有很多小檢測機構並不具備太多儀器對送檢寶石進行多方面測定,所以它們出具的證書不夠可靠。貴重的珠寶建議還是送到國內最大最權威的檢測機構NGTC進行檢測。

一般消費者對珠寶有哪些誤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