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春申三千士,小杜尺五天


杜月笙:春申三千士,小杜尺五天


春申三千士,小杜尺五天

杜月笙是我一直想寫的一個人物,上次寫完“我們是忠義救國軍”一文時,就整理了不少他的資料,但卻又遲遲未能動筆,原因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且有關方面很是不待見他,至少是將他列為負面多,正面少的人物之列。

一直以為他叫杜月笙,其實,他原來是叫杜月生,這月笙二字只是他的號,他名叫杜鏞,這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給他改的,典故出自“周禮太司樂疏”:西方之樂為鏞,東方之樂為笙。

從內心來說,我是很佩服杜月笙的,我們四川人原來有句話時常掛嘴邊,就是“落教”,這話是源自於以前普遍盛行的四川袍哥語言,意思是做什麼事都要按規矩辦,要“落”得到這教規之中,反之就是“不落教”,我認為這杜月笙就是個“落教”之人。

民國時期發大財之人,無不是黑白兩道通吃,杜月笙自不例外,在那個時候,鴉片生意肯定是其發財的主要來源,四川劉文彩是,上海一幫大佬更是,全國所有在黑道上混的無不是。杜月笙同其它的黑幫大佬有個明顯的不同,別看他文化不高,是個半文盲,雖心狠手辣,殺人如麻,但卻以文質彬彬示人;他為虎作倀,卻又有著鮮明的愛國心;他狡猾奸詐,卻又很講行規義氣,他出身貧民窟,卻又成為涉足娛樂、文化、教育、金 融、新聞各業的財富大亨,他在上海灘混得是如魚得水,在全國也影響甚巨,商界、政界無處沒有他身影,他是上海灘黑社會,乃至全國黑幫巨頭的代表人物,一生都是驚心動魄的傳奇。

杜月笙:春申三千士,小杜尺五天

以不法手段起家,這個是自然的,兇殘狠毒,這個也正常,無此何以發家,杜月笙起於幫會,這“黑”“邪”“狠”“毒”對他來說稀鬆平常,他正是靠著這些手段,以及高人一等的智慧,迅速從一個賣水果的阿三混到了黑幫的最高層,期間的過程和所作所為被人不齒,這是很自然的。所以民國史專家汪朝光說杜月笙:“不是個值得特別肯定的人物”。

這汪主任說話倒也風趣,這潛臺詞是說雖然不是特別值得肯定,但一般地肯定還是可以的,看來杜月笙能肯定的地方應該還是不少。

在民國時期混,定是同執政的政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杜月笙亦是如此,他幫著政府作了不少當今看來是為虎作倀的壞事,這個自不必說,人所共知。我佩服的是他的民族氣節,抗日戰爭時他寧折不彎,散家財抗日。淞滬會戰,他組織義軍,同日本鬼子血戰,雖傷亡慘重亦初心不改。及至會戰失敗,同戴笠一起組織忠義救國軍,退至鄉間堅持抗日,這在那些一大堆保身保家的大佬中,顯得那真叫個鶴立雞群,說他是民族英雄可能有點刺耳,但他的所為,絕對值得我們後人讚賞。

杜月笙:春申三千士,小杜尺五天

國民政府給他的頭銜不少,其中有一項便是國民革命軍中央軍事委員會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軍銜,從中可以看出他出資抗日的分量。至於其它什麼民國總工會主席等等地一大堆,可見他在民國政府中的作用和影響還是很大的。實際上來說,杜月笙在中國近代史上真正的地位,是國府時代領袖的影子,是名副其實的“影子政府主席”。

對此杜月笙也是心知肚明,不用諱言的,他有個著名的“夜壺論”,就是說,他是蔣介石的一把夜壺,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專做那見不得人的事,不需要了就藏到床下去了。這其實是對兩人關係最形象的概括。

杜月笙有個特點,就是做事敞亮,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兩面光”,“ 對人必須誠懇,即使有人欺瞞我於一時,我總能以誠字來感動他,使他心悅誠服”。這兩段話實際上他做人做事的準則,再加上他為人謙恭,對前清遺老、軍閥政客、黨國高層、社會名流,乃至金融工商鉅子,無不執禮甚恭,傾力結交,從而使他在社會各界都周旋得遊刃有餘。

杜月笙:春申三千士,小杜尺五天

再有,他熱衷於做慈善,如1922年浙江特大水災他就捐鉅款賑災,哪兒有災情,那捐贈的名單上總會看見他的名字。所以,他既是黑幫首領,也是中國民國紅十字會的副會長,好奇怪哈。

1932年“一·二八”抗戰中,蔡廷鍇血戰淞滬,日軍久攻十九路軍陣地不克,便想從法租界進軍突襲,杜月笙知道後,當著一眾外國領事和氣焰囂張的日本領事說道:“這是中國人的地盤,哪個租借敢讓日軍通過,我杜月笙將動用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價蕩平所有租借,說道做到,有種的就給我試試!”,此語慷慨激昂,擲地有聲,血性漢子杜月笙!

杜月笙同京劇女皇孟小冬的關係,體現了他為人的另一面。這其中牽涉到梅蘭芳梅大師,我不便多加評論,但從他欽慕冬皇開始,到最終美人自己以身相許,整個過程都是謙謙君子所為,憐香惜玉,體貼入微,不強人所難,傾全力相幫,完全沒有我們常認為的那黑幫老大的作派。最令我感嘆的是,在杜月笙最後的日子裡,他給了孟小冬名分,在香港同冬皇結婚,這一點我就覺得,這杜月笙“落教”,不是一般的“落教”!

杜月笙:春申三千士,小杜尺五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