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謠言,這兩個人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鍋

說到武大郎和潘金蓮,我們的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個身不滿五尺、面貌醜陋、頭腦可笑的粗俗男人和一個美麗風流卻不守婦道、與姦夫合謀殺了自己的丈夫的惡女人。其實在歷史中,武大郎和潘金蓮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現實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與《水滸傳》中描述的卻是天差地別。

因為一個謠言,這兩個人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鍋


水滸傳中武大郎的原型實際上是明朝陽穀縣的縣令武植,在中年時考中進士,是一個為民請命的好官。武植身高七尺,氣宇軒昂,聰穎過人且崇文尚武,但自幼家境貧寒,父母早亡,沒什麼背景。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是一名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武植一開始在潘家打工,潘金蓮的父親見他為人老實、勤快,所以把女兒許給了他。武潘二人郎才女貌,和睦恩愛,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可惜,幸福的日子被武大郎的一個朋友的到來打破了。武植少年時貧窮,曾得一位好友資助求學,後才得以高中,這位好友卻名落孫山。好友家中不幸發生火災,便來投奔武植,以求得一官半職餬口。

他來到陽穀縣一住就是幾個月,卻不見武植有把他留下來安排事做的打算。好友以為武植故意避而不見,認定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所以一氣之下回了清河縣,並在回鄉路上到處散播謠言以洩心中惡氣。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有關武、潘的各種謠言便傳遍街頭巷尾,且版本頗多,令其聲譽遭受極大損毀。其實不是武植故意怠慢,而是因為當時正處於農忙時期,武植一直忙於政務,沒顧上好好接待他。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很快胡謅編排的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正巧傳到了施耐庵的耳朵裡。於是施耐庵將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寫進他的小說《水滸傳》中,從而有了我們今天對武大郎和潘金蓮的評價。

因為一個謠言,這兩個人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鍋


直至1949年,武植墓被發現,他的事蹟被記載到在了墓誌銘上,人們這才瞭解了事情的真實情況。武植的墓碑銘文記載:“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09年的時候,施耐庵後人正式向潘、武兩家道歉。可惜的是,《水滸傳》的影響太大,以至於潘、武兩家名聲盡毀,至今沒能改變過來,可見謠言是多麼的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